王称堌 镇政府驻地。明初因王称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一土堌堆上建村,故名。 苏梁庄 属王称堌镇管辖。相传,秦末项梁的军队曾在此一大土堆上歇息,晒凉盔甲,后人称凉甲堌堆,建村后名梁堌堆,明时苏氏又在梁堌堆旁建村,名苏庄。清以后两村连成一村,改名苏梁庄。 新 楼 明初曹堂之曹氏与桃园村王氏友好,两姓商定在此盖楼建村,取名新楼。 半坡店 相传宋太祖赴阎堂祠降香,路过此地,夜宿于未竣工的佛爷大殿内,后人于此建村,取名半坡殿,清初演变为半坡店。 漫 渡 明初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黄河渡口处,以航标牌“慢渡”,故取名慢渡村,后演变为漫渡。 韦 庙 相传唐时一韦姓总兵居此并建有家庙,取名韦家庙,后简称韦庙。 新东北庄 清光绪年间,现濮阳市区东北庄大地主刘同,为耕种外乡地方便,将其佃户迁此建村,仍取名东北庄。因重名,1982年更名为新东北庄。 前后许棚 清光绪初,许氏佃农从东北庄迁此,为大财主刘同耕种外乡地,夏秋搭草棚存身,冬春回去。后佃户逐渐增多,建树取名许棚,后因魏河泛滥分居两村,便有前后许棚。 桃 园 明万历年间,王氏自山东青州府乐安县大王庄迁此桃园附近,取名王家桃园,后简称桃园。 石墓头 据传明初,秦、许、周、付四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到王石墓东1.5公里建树,故名。 王家庄 据传明景泰年间,王氏为耕地方便,从本县王家楼南迁建村,取名王家庄。 北姜庄 据传明万历年间,姜氏从山东登州迁至今范县北姜庄,后又迁此建村,仍名姜庄。因重名,1982年更名为北姜庄。 武祥屯 明永乐年间,张氏五户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五张屯,后以吉祥之意,改名武祥屯。 项 城 相传秦末项羽之叔项梁屯兵于此战败秦兵,后项粱在此修建城池,取名项城。后分居两村,便有前后项城。 鱼 骨 相传清初此地有一鱼骨寺,后村民陆续迁此建村,故名。 三合村 民国初黄河泛滥,王庄、陈胡同、付庄三村迁居一处, 故名。 马刘庄 明永乐年间,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一古水井旁建村,取名刘古井。后马姓迁此,更名马刘庄。 贾文村 清乾隆年间,陈氏从本县陈家楼迁居于贾文(清朝征收皇粮地方官名)住过的地方建村,故取名贾文村。 文 留 镇政府驻地。据传明永乐年间,贡生贾永的管家“文柳”在此成集,形成村庄,故名文柳集,后演变为文留集。 侍郎寨 据传明永乐年间,冯氏从山西洪洞县冯庄迁居此地,仍称冯庄。清顺治年间,冯氏出一侍郎官,又筑村寨,更名为侍郎寨。 盆 城 原名张家楼。据清嘉庆《开州志》河道图载:该村被河环绕,形如盆地,故改名为张家盆城。清光绪年间,部分村民北迁建村,故有前后盆城之称。 虫王庙 据传明朝以前,一次遭蝗虫灾害,有人见一特大蝗虫,信为虫王,遂建虫王庙一座,祈以免灾。后于庙旁建村,故名虫王庙。 前后草场 一说此地为春秋末柳下跖奴隶起义时的草料场;一说为宋时军队的草料场,后人于此建村,又分南北两处,故有前后草场。 贯头寨 据传明洪武年间,马氏自河北馆陶迁到马寨附近定居,故名馆陶寨,后演变为贯头寨。 芽豆屯 明永乐年间,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芽豆庙附近屯居,故名芽豆屯。 寺 台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谢复振因避乱,带全家从滑县迁至此地一佛爷庙南定居。又因庙居高台地上,故取村名寺台。 银岗堌堆 据传明永乐年间,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至开州东南七十里白沙堌堆,以银喻白,故名银岗堌堆。 酸 庙 明永乐年间,李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周围长满酸枣树的古庙东西建村,故有东西酸庙二村。 孟 英 相传元末明初,朱元璋曾在此夜宿梦访英才,故名梦岗岭。明永乐年间,孟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孟英村,简称孟英。 新安庄 该村东南原有安庄。抗日战争时期,安庄被日军烧光夷为平地,后村民于村西北里许建村,故名新安庄。 炉 里 清光绪年间,该村民从五星乡张湾村迁此定居,因附近有银岗,迷信说法,银必用炉烧,故称炉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