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贸重镇“小上海”——贾宋

 公司总裁 2017-12-04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明了一个我们都懂的简单道理——无利不起早。镇平山多地少,据统计平均分配土地每人不过一亩多一点耕地。因此,自古以来镇平人就多从事手工业、小贩运等行业。明清以来,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镇平逐渐成为过往客商的汇集之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商贸小镇。贾宋镇的来历就与商业的繁荣有关

(贾宋镇)
一、镇平四大镇

对于镇平的商业发展情况,在明代之前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手工业却远近闻名,特别是丝绸行业。据《明嘉靖南阳府志》载:

绸分家丝绸和山丝绸两种,家丝绸以南阳为最,近以没落。山丝绸则以南召、镇平最盛

清朝时期,随着海运的昌盛,丝绸外销量增大。光绪年间,镇平丝绸生产达到极盛。当时山西太谷、鲁山等地商人纷纷来到镇平携巨款购买绸缎。民国时,上海的久成绸行在镇平石佛寺镇建立分号,垄断镇平丝绸业务

除却丝绸,石佛寺的玉雕也全国闻名,从事玉雕行业的人才众多,特别是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镇平石佛寺玉雕作为国宝参展,一时间蜚声海外。


(万国博览会)

如果说石佛寺是靠丝绸、玉雕等手工业创出名堂,那么贾宋则得益于过往的客商,以商贸交易出名。其中,最得益于清代的山陕会馆

陕西、山西两省在明清时代形成了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又称秦商和晋商。会馆简单说就是现在的商业集团组织,基本上以同乡或同业为架构。起初,以地域关系为联结从事商业合作关系,后来随着势力的壮大,开始排挤、打压对他们有竞争关系的外来客商。



(山陕会馆)

贾宋在明代中叶形成集市,起初规模不大,仅为过往客商提供饮食、住宿服务。清代乾隆年间,秦晋商人为了去江浙一带经商,路过此地,发现为过往客商的必经之地,就在此设立山陕会馆。一时成为商贸交易的重要场所。清末,由于晋商衰落,贾宋镇也逐渐冷清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贾宋再度繁荣。由于镇平位于战略后方,是抗战大后方的门户。当时开封、郑州等地商户或避难民众到来,贾宋工商户猛增,逢集人流量达到两万多。当时客商云集,商品繁多,生意兴隆,市场活跃,被称作“小上海”。

除以上两镇外,侯集镇在民国时期也是宛西自治的典范。晁陂镇也因交通便利,集市繁荣,这四个镇在民国时期被称为“镇平四大镇”。

二、贾宋镇的来历

《重修虫喃庙碑》载:明洪武年间梅路镇遭兵灾焚毁,集市东移于小集,但小集无客栈,有贾、宋两姓在小集东设店,以两姓取名贾宋店,过往商贩夜宿于此,又因地临交通要道,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并在此进行商业交易,贾宋店逐渐兴盛,小集店衰落。到了清朝中叶,贾宋大寨建成,沿用“贾宋店”或“贾宋镇店”之称,后简称贾宋。

贾宋镇位于县城西南部,东依张林,南临马庄,西与枣园毗邻,北与晁陂相连,东北与杨营镇接壤。全镇下辖23个行政村,约有70多个自然村,360多个村民小组。其中部分地名来历如下

金王庄:位于桥东村东贾宋至镇平公路东侧,过去金姓居此,明正德年间,王姓由小集迁入,得名金王庄,现已无金姓,沿旧称。

薛关:又叫薛关营,位于贾宋街北,明万历年间,薛、关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吴营:明末,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原名柳林张。清代吴姓从草场吴(今属晁陂镇)迁入,因人口发展较快,改名吴营。

徐营:位于严陵河东岸,明洪武年间,徐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杨庄:清顺治时,杨姓建村,得名。

王堤庄:清乾隆年间,王姓由黑龙庙迁此,原名王庄。清末,因村里有一个叫王堤的比较有名,村以人名。

常庄:明成化间,常姓由贾宋迁入建村,故名。

后地孟:清乾隆年间,孟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贾宋桥北,后迁居于此,因在贾宋北边,故称后地孟。

下户杨:镇平至贾宋公路西侧,严陵河东岸。明初,杨姓由宅子杨(今属晁陂镇)迁居于此,因杨姓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三,故取名下户杨。北边与苇子坑,南边与张营连在一起。

张营:清雍正年间,张姓由岈子黄(今属枣园镇)迁此,和湾张一个始祖,以前叫八户张,后改名张营。

齐李:又叫楸村庙、四门上、齐李营。明崇祯年间,齐姓由内乡县齐岗迁此。清康熙年间,李姓由官司(枣园义和村)迁此,村东部为齐姓,西部为李姓,故名。

丁营:又叫丁馆。明万历年间,丁姓自邓县丁营迁来。据传过去村边的十字路口处设有酒馆一个,名丁家馆。建国后,改名丁营。

苇子坑:清康熙年间,李姓由薛关迁来。刚来时,在一座破烂不堪的火神庙旁边居住,因此得名烂庙李。以后,李氏人丁兴旺,在其宅子西边坑内种植芦苇,芦苇繁茂,过往路人称“芦花村”。民国时期,芦苇地被开垦为耕地,习惯称苇子坑,沿用至今。

范店:明万历年间,范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严陵河岸边有一座庙叫范店庙,故称范店。

黄庙:明朝末年,黄姓由岈子黄(今属枣园)迁此,村东有座小庙,村以庙名。

高家:明末,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张楼村:礓石河西岸。唐末,从江西迁来洪、蒙两姓,洪家居东,取名洪营;蒙家居西,取名蒙岗。北宋末,张姓分别从内黄、陕西迁来,居住在洪、蒙两村之间。一支张姓是北宋张显后裔,曾在村中盖起一幢48间的楼房,远近闻名,称张家楼。后简称张楼。

后李营:明万历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位于张楼北边,取名后李营。

北王庄:明洪武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王庄。后更名为北王庄。

苏曹营村:东临礓石河,清初,苏、曹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西部姓苏、东部姓曹,得名苏曹营。

焦沟:清初,焦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沿沟建村,故名。

北徐营:明嘉靖年间,徐姓由徐营(今薛关村)迁此,名徐营。因重名改为北徐营。

师洼村:明正德年间,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始祖师裕在低洼处建村,故名。

观门上:明代,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位于白云观门前,得名观门上。

南王庄:清嘉庆时,王姓由焦沟迁此建村,名王庄。后因重名,更名为南王庄。

上辛营村:清乾隆年间,辛姓从下辛寨(此村遭兵灾已毁)迁此建村,因位于下辛营北,称上辛营。

张家:又叫杜庙、后营。清光绪年间,张姓由鱼池马(今枣园镇)迁此建村,得名张家。

马河湾:明万历年间,马姓由马沟(今属内乡县灌张乡)迁此建村,因位于河湾处,故名马河湾。

傅家:又名杜庙、南营、北营。明崇祯年间,傅姓由傅寨(今属高丘镇)迁此建村,故名。后马姓由马河湾迁来,沿旧称。

薛家村:清乾隆年间,薛姓由内乡县麦子山迁此建村,故名。

湾张:明洪武年间,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东靠严陵河,河道至村南迂回折向东北,再向南流,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大湾子,张姓居住在河湾西北的高地上,故名张湾。

小李家:清康熙年间,李姓由齐李迁此建村,因村小,得名小李庄。

闵河村:又叫闵河庄。明永乐三年,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黑河边,故名闵河。

黑龙庙村:据传,王姓始祖王子明,原籍山西汾水县黑龙庙镇,元末任江西南昌县令,后年迈辞官,归途经此,见此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遂与其七个儿子定居于此。明洪武初,为与原籍统一村名,建黑龙庙,以示纪念,后村以庙名。

首级李:又叫手巾李。明永乐十一年,李姓由晋东迁此,始祖李岳,字华彩,号依岛,又号狩觐,人们都称依岛李家或狩觐李,后讹传为首级李。

李民村:又叫礼嘉庄、利民。过去原是李姓的一个庄园,居民均为李姓佃户,称李庄。清乾隆年间,王姓由小集迁此租种土地,仍称李庄。解放后,改名为李民。

小庙李:明洪武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附近有一小庙,故名小庙李。

育茂张村:据传,明末,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刚来时,住茅草屋,因房漏雨,上盖雨帽,人们称雨帽张家。后将“雨帽”二字改为“育茂”,即育茂张。后杨、赵、李等姓迁入,沿旧称。

大徐营村:明末,徐姓由徐营迁此,名徐营。后蒙姓由曹庄(原属张林,后被毁已无此村)迁此定居。后来人口增多,村庄较大,称大徐营。

李普吾村:村东有礓石河。清乾隆年间,李普吾由官司(今属枣园义和村)迁此,村以人名。

南徐营:徐姓在清康熙年间,由徐营(今属薛关)迁此建村,名徐营。因重名,改为南徐营。

三潭庙:清代,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王姓由小集迁入。因村东有三潭庙,村以庙名。1976年三潭庙被拆除,沿用旧称。以前三潭庙南头有个王步口村,今已连在一起,叫三潭庙。

胡爷庙:礓石河东岸。据传,原有慧姓在村东南角建有一小庙,称慧家庙,后在庙前种一棵槲叶树,树高大挺拔,于是人们将树与庙合称“槲叶庙”,后来讹传为胡爷庙,沿用至今。

老君庙村:片村,包括杨庙、河西、路家、东余、西余、东高家6个自然村。因此处曾经有一座老君庙而得名。

杨庙:清康熙年间,杨姓由中户杨(今属晁陂镇)迁此建村,因村靠小庙,得名杨庙。

路家:又叫路庄、路坡。清顺治年间,路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后李、余等姓相继迁入,沿旧称。

东高家:明万历年间,高姓由太山庙(今属马庄)迁此建村,名高家。后因重名改名东高家。

寺后张村:明永乐年间,张姓由陕西长安县迁此。村南有清凉寺(1925年被毁),因张姓居于寺后,故名。

尚营:清初,尚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牧庄:清乾隆年间,牧姓(回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后来李、杨(汉族)两姓迁入,沿旧称。

胡桥:原胡姓居此,修一座桥,名胡桥。清顺治年间,李姓由山西迁此,无胡姓,沿旧称。

赵营:明末,赵姓从小河东(今属卢医)迁此建村,故名。

鲁庄:清初,鲁姓建村,得名。清朝中叶,王姓从小集迁此,无鲁姓,沿旧称。

赵庄:原为赵姓在此租种菜园,后发展成村落故名。

东园:明嘉靖年间,王姓由晁陂迁此,原为鲁庄地主的东菜园,故名东园。

小集:隋末唐初,已有人在此居住。据《重修虫喃庙碑》载:“明洪武乙酉年七月十一日梅路镇遭兵灾焚毁,至永乐丙年四月,蔓延成集,故称小集是也。”后来贾宋镇兴起,小集没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