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面鱼的详细介绍

 云中鹤2158 2016-08-04
马面鱼的详细介绍


        马面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隶属于鲀形目、革鲀科,俗名橡皮鱼、剥皮鱼。马面鲀是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杂食性。沿海有一定产量,鱼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大众化食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




        在上海和闽浙一带被称为橡皮鱼;在北方被称为扒皮鱼、面包鱼。随着新资源的探索、新渔场的不断开发,马面鱼的产量也逐年增加。我国东海马面鱼的产量为最多,已成为仅次于带鱼居我国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随着我国近海鱼类的逐渐减少,目前市面上出现较多的马面鱼均是来自印度、泰国、越南等进口马面鱼。




目前市面上的马面鱼,规格从10-20、20-30g等小规格到300-500、700-1000g及1000g以上大规格均能能找到,其包装方式主要集中在10kg、20kg一箱,整条和三去马面鱼在市场上偏多,冷冻方式主要是单冻包装、真空包装及块冻(板冻包装)。




马面鱼体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间距离的2.4~2.9倍。尾柄短而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2~1.7倍。头较长大,背缘稍隆起和斜直,腹缘稍隆起,侧视近三角形。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圆突,稍大于眼径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附近。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较厚。鳃孔较大,中侧位,斜裂,位于眼后半部下方,下端与眼中央相对,上端与眼后缘相对;鳃孔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鳃孔至少有1/2以上在口裂水平线之上。



       鳞细小,每一鳞的基板上有约十余枚细长鳞棘,排列成2行以上。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较长大,位于眼后半部上方,前缘具2行 倒棘,后侧缘各具1行倒棘,棘尖向下或向外,第一鳍棘长为眼径2.3~2.5倍;第二鳍棘短小,紧贴在第一鳍棘后侧,常隐于皮膜下。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肛门上方,前部鳍条高起,以第九至第十一鳍条最长,头长为最长鳍条1.7~1.9倍。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七、八鳍条下方。胸鳍短圆形,侧位。腹鳍合为1短棘,由2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不能活动。尾鳍圆形。体蓝灰色,幼鱼散有一些云状暗色斑纹,成鱼斑纹不明显。第一背鳍灰褐色,第二背鳍、臀鳍、胸鳍及尾鳍绿色。




马面鱼肝大,可制鱼肝油。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 达50~60%。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鱼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不仅含多种氨基酸,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于年幼儿童以及一般体弱多病者等都是一种良好的营养食品。不过制得食用蛋白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会影响其实用价值。




作为菜肴,马面鱼细幼、无腥味。由于此鱼鱼肉比较淡,因此用豆豉、酱油、姜丝、蒜蓉焖煮最好吃。切片煮汤,用一点芫荽和姜丝调味,非常可口,不妨一试。马面鱼肉可以制成美味鱼绒,成品比传统的鱼松优越。肌肉纤维长,色香味佳的小包装方便食品。又可制成烤鱼片,干烤马面鲀,配以玉兰、冬菇、油菜.特点是色枣红、味清、鲜、香。还有醋溜马面鲀,配料莴笋、木耳、油菜。成品金红色,味香、焦、酸略甜,都别有风味。



马面鱼混身无废物。上海鱼品厂把它制成各种鱼罐头、熟食品、鱼肝油,鱼粉及以鱼粉为主要原料的蛋白胨、水解碍白等医药制品和化学试剂共达50余种几年来,由于海洋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捕捞产量减少,市场鱼货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马面鱼的食疗作用: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马面鱼全身是宝,我们应该珍视它,又要合理开发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