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ber嫁给滴滴,我们得到了什么?

 昵称UZWbF 2016-08-04

【我们得到了什么?】

8月2日早上,地标上海,我通过人民优步拼车前往公司,这段13公里左右的路程,花费了我30多元,此前我的消费在20元上下。另一位地标在北京的朋友也在这天早上使用了Uber,平时这位朋友的花费在10元,这天早上打车成本上涨到19元。

对于用车折扣减少,Uber官方没有做出回应。此时此刻,Uber中国内部职员关心着自己的去留和补偿问题,在他们面前有两个选择:加盟滴滴的,将获得6个月基本月薪+6个月股票价值的合并现金奖励,即刻离职的,可获得3个月月薪+3个月股票奖励。许多Uber员工在8月1日才收到内部邮件,确认自己就职的公司被滴滴出行收购,也是在8月1日这天滴滴出行官方正式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

在8月2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上海搭乘了一辆出租车,吴晓波问出租车司机如何看待滴滴、Uber这些互联网车辆呼叫公司的出现。司机表示:这些车辆呼叫公司的兴起,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喜的是他们有了一种新的获客能力;忧的是,市场被打开了,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进来了,出租车行业的牌照价值好像渐渐没有了。如今上海出租车公司每辆车每个月盈利逐年下降,出租车行业已经成为亏损行业。至于滴滴出行收购Uber后,也不会扭转出租车行业的衰败。

而这天早上,我通过Uber坐上一辆私家车,我问司机如何看待滴滴出行收购Uber,师傅的回答直接而干脆:补贴要减少。另一位在北京的司机已经开始担心他的生计问题,此前他花7万元租了一个北京牌照全职做Uber司机,8月2日这天,他收到的订单量急剧下降。同时,在他看来乘客常用的人民优步,行程单价太低,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都不够报销他开车的油钱。

为了争夺市场,Uber老大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曾表示,在中国每年要烧10亿美元以上,并炮轰滴滴出行每年的补贴金额高达40亿美元。如今,这样的烧钱游戏有望结束,但对于每一位司机来说新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类似于我这样的乘客又有了新的矛盾。

【Uber的理性选择】

随着滴滴出行宣布收购Uber后,更多的故事浮出水面。滴滴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表示:三年前,他曾找到Uber的老大卡兰尼克想要合并Uber,不过当时卡兰尼克坚持要40%股权,现在Uber在中国烧掉20多亿美元之后,卡兰尼克还是让步了,承认20%是合理的价格。

滴滴和快的在去年合并,随即集中火力对付Uber。截止到今年7月,滴滴出行的日订单为1600万单,进入400多个城市开展车辆运营。Uber的月订单量是1.5亿单,即日订单量大约是500万单,在60多个城市运营车辆。在中国Uber敌不过滴滴出行。

此外,随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看似是给网约车松绑,实质是让网约车公司和政府的博弈变得更加微妙,各个地方政府对于网约车服务将拥有更大控制权。而Uber内部员工则表示,Uber和政府关系处理的不算好,因为Uber总部不了解中国,所以沿用着全球的管理方法,在政府关系方面投入很少。相比滴滴本土化的灵活打法,Uber中国显得僵硬而迟钝。

同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令禁止以低于成本的费用提供出行,这意味着Uber无法再用烧钱的办法抢夺市场。Uber如何攻占更多城市前景并不明朗。

与此同时,Uber在摆脱中国市场的补贴大战后,将会有更多精力放在新技术和新领域的投入上。卡兰尼克在他的Facebook主页上发布的公司内部信中写道:这次合并不仅为优步中国团队和滴滴共同完成一项巨大的使命铺平道路,而且还为聚焦于打造未来城市的各种大胆想法,比如自动驾驶技术,以及食品和物流行业的未来,释放了大量资源。

Uber 打算投资 5 亿美元,建立自己的世界地图,摆脱 Google Maps 的同时,也将为自家的自动驾驶汽车铺平道路。相比较于补贴大战,这无疑是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