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十八天?

 为什么73 2016-08-04

《伤寒论》第十七天


桂枝甘草汤证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1],心下悸[2]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词解】

 [1]叉手自冒心:两手交叉按捺心胸部位

 [2]心下悸:指心悸


【提要】论发汗过多,损伤心阳而心悸的证治


【解析】太阳表证当微微似欲汗出而解。若发汗不及,则邪不能外解;发汗太多,则损阴伤阳。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心阳随汗外泄,以致心阳损伤。心阳虚,心无所主,则悸动不安。心阳虚而欲得外护,故病人常以手按其心胸部,以求稍安。本证临床除心悸喜按外,尚可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等症。本证因过汗心阳损伤,法当温通心阳,方用桂枝甘草汤。


【方义】桂枝辛甘性温,入心经,通阳气;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二药相配,有辛甘温通心阳之功,心阳复则悸动愈。本方为温通心阳之祖方,药味虽少,但用量较大,且取一次顿服之法,意在急复心阳而愈悸动。临床治疗心阳虚证,常以本方为基础加味,以适应病情变化。


【辨治要点】

病机:心阳损伤

主症:心悸,欲得按

治法:温通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提要】通过望诊,问诊诊断疾病。


【解析】未诊脉时,看到病人两手交叉覆盖在心胸部,医生让病人咳嗽而病人没有咳嗽的话,证明病人双耳已聋,听不到医生的问话。乃因前发汗太过,病人心阳虚损伤及肾气之故。汗后损伤阳气,阳虚不能行水,水停不化,水寒射肺故喘;汗后肌腠疏松,若贸然用水洗浴,外寒闭郁,皮毛阻寒,肺气不宣,亦喘。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1],亡阳[2],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词解】

 [1]火迫劫之:用温针,火熨等火法强行发汗。

 [2]亡阳:形容心阳损伤程度重,非指心阳亡失竭绝。


【提要】论心阳虚而发惊狂的证治


【解析】伤寒脉浮,病在太阳之表,以辛温解表之法,其病则愈。若用温针、火熨等强行发汗,汗为心液,汗出则心阳随之外泄,心神浮动;汗出过多,重伤心阳,不能温化水饮而致痰浊内生,上蒙心神,则神明失守,故见惊狂、卧起不安等症。治当温通心阳,镇惊安神,祛痰化浊,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说明躁狂证多以火热为患,但火有虚实之分,临床躁狂诸证属实火扰动心神者固然多见,但亦有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而致心神浮越狂躁者亦不少。故临证治疗躁狂诸证当分虚实、明寒热以治之。


桂枝甘草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于本证,均为心阳虚证,但证情有轻重之分,用药亦有差别。桂枝甘草汤以心下悸、欲得按为主证,属心阳损伤较轻者,治以温通心阳,方中桂枝用量较大;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为心阳虚而心神浮越所致,除心悸外,可见烦躁等症,其心阳虚损程度较桂枝甘草汤为重,因其心神外浮,故治以温补心阳,镇潜安神,方中甘草用量较大;本证则因心阳虚损,心神浮越,又有痰浊扰及心神所致,故除心悸、烦躁外,尚有惊狂、卧起不安等症,其心阳虚损更为严重,故其病情亦最重,治以温通心阳,镇惊安神,祛痰化浊。


【方义】本方由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而成。桂枝汤中芍药酸寒阴柔,不利于心阳恢复,故去之。取桂枝、炙甘草辛甘合化,以复心阳。生姜、大枣辛甘温以补益中焦,调和营卫,并助桂枝、炙甘草以复心阳。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安神定惊。心阳已虚,常有水饮痰浊上犯神明,故加蜀漆涤痰化浊。因本证属火劫致逆为病,故方名“救逆汤”。


【辨治要点】

病机:心阳重伤,心神浮越,痰浊内扰

主症:惊狂,卧起不安,心悸,乏力

治法:温通心阳,镇惊安神,兼以涤痰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牡蛎、蜀漆、龙骨)



编辑:刘一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