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上帝,舜用的璇玑是啥玩意?

 木头1018 2016-08-05

拜上帝,舜用的璇玑是啥玩意?

前文《中国的上帝去哪了?》说到,古代中国在虞舜的时候可能已经有了上帝之说。所谓上帝,又称昊天上帝、皇天上帝等,在不同语境中与天、天帝、北极星、天极神等同义。

《尚书·舜典》载:

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这段话大意是说,尧舜禅让于正月初一(上日即朔日,朔为初一,望为十五),然后舜祭祀上帝与六宗,宣告正式继位。

大概这么个意思,若是抠字眼,文祖是什么,六宗是什么,还有今天要说的璇玑等,都比较复杂,历来有多种不同说法,有兴趣的可以参看《尚书正义》等注释书。

舜继位这件事在《史记》里也有,读起来略为顺口一点。

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里面提到的璇玑。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在,即察,观察、察看、观测之意。

七政,有三种解释。

一是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尚书正义》),又称七曜;

另有一说指北斗七星(《史记》);

还有一说指春夏秋冬四时与天文地理和人道(《尚书大传》)。

按《尚书正义》的解释,大意是说尧禅位给舜,舜不确认自己受禅是否合乎天命,所以仰观天文,观测日月五星有没有异样,或有异样就表示自己不能继位。

璇玑,也很麻烦,有多种解释。

一说璇玑就是北极,如《尚书大传》:

璇玑者何也?曰璇者,还也。玑者,几也,微也。其变几微而所动者大,谓之璇玑,是故璇玑谓之北极。

与此类似,也有说指北斗,如“北斗七星在太微北……魁四星为琁玑,杓三星为玉衡”(《晋书·天文志》)。

另一说指天文仪器。

《尚书正义》中汉代孔安国的解释是:

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也就是说,璇就是玉,是玉的别称,璇玑和玉衡中的璇和玉都是定语。

同书中唐代孔颖达的解释是:

以璇为玑、以玉为衡者,是为王者正天文之器也。

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

马融(东汉)云:“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玑。衡,其横箫,所以视星宿也。以璇为玑,以玉为衡,盖贵天象也。”

大意是说,所谓璇玑玉衡,就是由玑和衡两部分组成,其中的玑可以旋转。

这样的玑衡组合有多大呢?孔颖达接着解释:

蔡邕(东汉)云:“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玑以象天而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

后汉张衡作《灵宪》以说其状……江南宋元嘉年皮延宗又作是《浑天论》,太史丞钱乐铸铜作浑天仪,传於齐梁,周平、江陵迁其器於长安,今在太史书矣。衡长八尺,玑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转而望之,有其法也。

玑是直径八尺的圆形,衡是长八尺的柱状且中间有直径一寸的细孔。

汉代的一尺相当于23.1cm,玑的直径和衡的长度都是八尺,合1.85米,衡还有直径一寸的孔,合2.31cm。

如果玑和衡都是玉质的,这个尺寸未免太庞大了,尤其是那个衡,中空的圆柱体,长1.85米,孔径2.31cm,要是用玉来做,这工艺难度委实不小。

另外,《康熙字典》解释玑也是观天仪器,并有具体尺寸:

玑,正天文之器,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玑径八尺,圆周二尺五寸而强。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凶之象。

计算一下可知,直径八尺,周长应为2.514丈,《尚书正义》中记为“二丈五尺强”是对的,《康熙字典》的“圆周二尺五寸而强”有误。

总之,按天文仪器之说,璇玑就是浑天仪或其前身,再或者是其部件。

璇玑到底是什么,莫衷一是,但从璇玑玉衡这几个字来看,如果有实物,那多半是用玉所造。

那么,这璇玑的实物长啥样呢?

清末吴大澂所撰的《古玉图考》中有璇玑图及其描述和说明。

拜上帝,舜用的璇玑是啥玩意?

PS:璇字又写作琁、璿,同音同义,璇玑一词在古籍中写法不一,本文全作璇玑。

吴大澂完全引用了《尚书正义》中的相关解释,但对于浑天仪一说,并不确定。

是玉外郭有机牙三节,每节有小机括六,若可钤物使之运转者,疑是浑天仪中所用之机轮。今失其传,不知何所设施,虽非虞夏之物,审其制作,去古不远也。

如吴大澂所说,璇玑一般在外围轮廓上有三节突出的牙轮(也有四个的),互相之间等距,倾斜角度相同,但他认为璇玑“非虞夏之物”(虞即舜),而考古发现证明,玉质的璇玑实物确实在几千年以前就存在了。

大汶口文化其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1977年,在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玉璇玑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少应为4500年前,即公元前2500年左右。

拜上帝,舜用的璇玑是啥玩意?

拜上帝,舜用的璇玑是啥玩意?

PS:上图中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有说那就是尧时的都城所在地。

当然了,《尚书》里舜继位时所说的璇玑是否就是出土的这种玉璇玑,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照《尚书正义》中所说的玑直径八尺、衡长度八尺来看,这些玉璇玑应该不是观天用的那个璇玑,或是其部件也未可知。

至于各处遗址出土的大量玉璇玑功用何在,也是众说纷纭未有定论。除了观星用的天文仪器之说以外,还有说兵器的(飞镖?),说渔农用来作为割切刀具的,说祭祀用作礼器的,也有说是古人太阳崇拜的象征物,当然还有可能都想太多了,其实不过就是一件首饰。

舜受禅于尧,禹受禅于舜,禅让制是上古政治和谐的完美例证,也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状态。

除了禅让说以外,《竹书纪年》等还有舜囚尧的说法。

禅让还是政变本文不做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舜继位,当然就意味着所谓的改朝换代啦。

如《左传》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舜继位后祭天地祝祷于上帝,这就是祀。

除此以外,每逢改朝换代,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礼记》载: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改正朔,就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登极之后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简而言之,正朔,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正是正月,朔是初一。

所谓改正朔,也就是帝王登基后颁行新的历法,“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如《史记·历书》所说,“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东汉未年天下大乱,然后三国鼎立,所以就有了“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三国蜀雍闿 《答严》)。

古代社会如此,到民国成立的时候同样要改正朔,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民国改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延续了改正朔的传统,新历颁行,大清正朔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从这个逻辑出发,舜继位于尧,完成权力交接后,他需要做的事自然少不了颁行新历这一宣示权力的象征行为,那么,“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所指的或许就是观测星象以修订历法。

颁行新历以改正朔,祭祀天地宣告四方,做完这套程序,舜就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

如此说来,所谓璇玑玉衡自然就应该是观测星象制定历法所使用的天文仪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