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小语

 为什么73 2016-08-06



提起七夕节的来历,不能不讲那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形成,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先秦时期,出于一种“天人相应”的人文精神,君主会在祭祀中叩祝天上的织女星与牵牛星。而《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微微暗示了人格化的织女与牵牛之间,似乎存在某种情感。

到了晋代《搜神记》,忽然写了这么一则故事:“董永,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南北朝《述异记》则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后来,民间将两个故事充分黏合,又在流传中增加了许多情节。文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词文章,乃至戏曲小说,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直到黄梅戏《天仙配》的出现,才让七夕的故事彻底定型。

故事在千百年的演绎之余,也滋生出了一个节日:七夕。旧时未婚女子渴望凭借心灵手巧获得幸福婚姻,于是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巧。乞巧,略微带有些巫术的性质,它是通过一些仪式,来试图获得神力的加持与预示。这天的夜晚,女孩们会陈设几案,供奉织女,走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流程:“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但中国的仪式又往往带有娱乐色彩,围绕着乞巧的活动,女孩子们打扮、游戏、聚餐,开心得不亦乐乎。


巧娘娘,乞巧来,梧桐树下花儿开。

花儿开,树儿摆,我把巧娘请下来。
接牵牛,写文章,我把纸砚献上来。
我给巧娘吃西瓜,巧娘教我刺绣花;
蜜桃献给巧娘尝,巧娘叫我缝纫忙。
各种花阵形逼真,剪花刺绣更叫神;
巧娘教我心手巧,七夕莫忘请巧娘。


如今,会在七夕这天诵《乞巧歌》的人,已经不大多了。但在旧社会的民间,这可是每个姑娘必背的金口诀,七夕是少女们享受欢乐的“女儿节”、“乞巧节”。

这还仅仅是七夕与女子的纠葛。看看旧时的男子,他们眼中的七夕另有一番意味。在求取功名的学子们之间,流传着一个传说:掌管科举的魁星大人,生日恰好就是七月初七。这天拜拜魁星,自然也可以求神明眷顾,保佑自己金榜题名。

魏晋时期,还有读书人七夕晒书的习俗。《世说新语》记载:“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写尽了魏晋名士自诩满腹诗书的豪情。

五方九如谨祝愿“魁星派”诗文甲天下的才子们,与“织女派”巧手夺造化的佳人们,愿你们都能在七夕邂逅自己的浪漫,获得幸福与美满。




美人养成记——由内养外

广告


“润美人”花茶


疏肝健脾,养颜润肤

 

养颜茶


养颜益胃,理气通便

 

酸梅汤


护心健脾,疏肝利胆

 

参苓白术散


补脾胃,益肺气

(敬请根据自身体质选用)

 

平胃散


暖胃理气,和颜悦色

(敬请根据自身体质选用)

 


五方九如微信服务号开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