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与太极拳心悟(七)

 天下小粮仓 2016-08-06
    我这里也不否认西医的长处,一个好的医生不会排斥其他医学学术,而是应该尽可能地兼收并蓄,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一个医学大家,应该是中西医结合且不排斥其他医学手段的人。至于我暴露了一些卫生界的灰暗面,比如百分之五十多的误诊率,这不是说我们的医生水平不高,而是医学实在是一门艰深的学问,正有待一批批有志青年,一批批心灵高尚、智慧超群的青年人走上医生的岗位以改善现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至于一些不学无术、见钱眼开的医界混子,他是应该得到批评的,但我这里声明一点,我所说的不是针对某一个个人,请不要对号入座。
中医学与太极拳心悟(七)


    还是要继续说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人体生命与精神因素:

    黄帝内经首篇便强调精神因素对于人的重要,内经曰: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在人体,精神是一身之主宰,脑为元神之府、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人的精神必须安定,无欲无求,最好再能练功返观内照,虚而待物,才是健康的保证。象我早些年高考因故落第,对现实难以接受,急于证明自己,严格说来都不利于健康不利于养生,当时我心律不齐很长一段时间,事实证明中医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神做为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产物,具有物质性,是人体中最精微最精微的物质,高于气,高于阳。神以阳以光为载体,我们练功静坐,返观内照,神之所至,身体局部即有光感,即有暖意,我们切身体会到神是高层次的物质,生活中我们看到夜晚猫狗的眼光是两个绿色的光柱,直与手电光交叉对照;临床上我们看见危重病人两目呆滞无光,所见甚短,稍远便不能辨物。神是人身的最高领导,她主要藏之于心脑,但人身百节皆有神,心有自主神经,每个细胞具有生物反应性,在人体与大自然中,心无处不在,神无处不在,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不同级别的精神意识就象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在自己的位置上运行,闪光。要使人心顺应大自然天地之心,以不受克伐;又要在客观允许的情况下,从心所欲愉悦身心,放松形体,使每个器官组织细胞享受充分的自由,这才是健康长寿之道。恬静、淡泊、顺应自然,适应自然,愉悦自然才是健康的精神活动。反之,大喜、大怒、大悲、大思虑忧愁,大惊恐都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茵 脱肉”,生命将不久矣。
    人体的呼吸:呼吸虽为肺所主,但肾主纳气,皮肤毛孔有帮助鼻通气呼吸的作用,肺为诸气之主,主司卫气的宣发与敷布,脾藏营气,运化水谷,充实营血,心肺共同主司宗气积于胸中,共同宣发上气积于头中,脾胃共同主司中气积于胃脘,肾与小肠、生殖腺体、膀胱共同主司元气,也称下气,积于肾与小腹。至人呼吸以踵。大修炼家用足跟呼吸,这虽非一般常人所能做到,但也不是谁都做不到。印度的瑜珈功者可以埋入土中数小时不死,便是证明。道家功讲究丹田,认为上丹田在头部(上气位置),中丹田在胸中(宗气位置),下丹田在小腹(下气位置)。自然界中存在不同气场,太阳含阳气多,月亮含阴气多,大山含阴气多,大泽含阳气多,其它气场诸如此类。
    人生活在宇宙中间,与大自然除了精神意识的感悟交流,再就是通过呼吸,饮食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吐故纳新,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吸取营养物质,排泄饮食的代谢产物,以适应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水饮进入胃“游溢精气,上输干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回布,五经并行”中医认为水液代谢主要是肺脾,膀胱和三焦的功能,“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食品进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流于四脏,气归于权衡”。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胃肠肝心肺有关。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古老中医认定的两个脏器:三焦和心包,这是现代中医医家立论较少的脏器,有人挖掘传统理论,已能解决精神神经以及尿毒症等许多疑难病证,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是留给未来中医医学的研究课题,青少年朋友,努力啊!
    人的生命禀受于父母,既生之后,男子循八八的规律,从十六岁开始具有生育能力,直到64岁生育能力消失,女子则以七七规律发展,14岁开始有生育能力,到49岁停止生育功能。但保养得好,修为好的人会超过这个一般规律,他(她)们可以年龄很老还能生育。人的寿命一般为五六十岁,但“德全”者可以活过百岁,个别真人、至人、神人甚至可以活得更久以至永生(文献记载)。
中医学与太极拳心悟(七)
                                (图:我在千佛山练功)
    致病的因素:可概括为外因、内因,古有不内外因(虫兽、跌扑损伤,实际属于外因)。外因主要是六淫(六气)致病,古人认为一年四季气候,风寒暑湿燥火,春季风气偏旺,夏(暑火),长夏(暑湿)、秋(燥)、冬(寒),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气候,人能适应则不病,若人体正气不足或气候异常严重,超过人体适应能力则使人患病,不同的异常气候致病有不同的症状,举例说来:风为百病之长,六淫往往挟风致病,如风寒、风湿等;风性主动蹿走无常,故人患风病,往往痛处不固定,抽搐、振颤、奔走;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受风者往往头痛,皮肤表层变化;风善行数变,故人受风邪,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或清窍闭阻,风痰阻络,变证百出。寒、暑、湿、燥、火各不相同,不一一细说。
    内因则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这些活动是人对周围环境的正常反应,只要不过激,在人体适应的范围内,则不为病;但七情过激,则使人致病如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恐伤肾,大悲伤肺,过思伤脾,症状百出,不胜枚举,这里只作略说,在向青少年朋友介绍中医的梗概而已。例如:大喜伤心,喜则气缓,喜则坠阳,心神惮散不收,去而不还,实例如范进中举,如陈毅闻林彪坠机;怒则气逆上行伤肝,伤心克脾,面红脉露,甚至呕血及 泄;忧思悲恐惊不具述之。情志活动还可引起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喜怒生热,悲恐生凉。中医特别重视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所以有“上守神”一说,有时甚至直接用情志治病,如忧思之病讲笑话治之,过喜之病以怒治之,不良信息致病以良性信息治之。只要人聪明睿智,品性高尚,自然什么事都看得开,不为外物所动,心如虚空,不留物,自然不产生过激情绪,怡然自得。自然能够躲避不利的周围环境变化,病从何来?青少年朋友,假使你不能走进中医的队伍中,那么,也希望你学一学中医的生理卫生常识,她会为你保健,她会使你受益终生。
    知道了中医的生理、病理,中医看病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中医看病,知道了病人的症候表现,要推求这些症状的来因,知道了原因,就有了治疗的办法,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为医之要,在理不在药”,高明的大夫不在你会用多少药物,而是在你能不能找到患者的致病原因,找到病因,懂得病因,治疗或予后便随手可得,找不准病因,用再好、再贵重的药物也解决不了问题。
    中医的辨证施治是中医的又一大特色,是西医或其它医学所难以比美的。这一特色的优点就是将致病的原因找得非常细,非常具体,这样在治疗上就更准确。疗效也就更好,一般西医都是辨病论治,头痛就是一个去痛片(高明的西医会应用多一些的药物),而中医对头痛会分辨出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致病原因,治疗上就会有十几种二十几种药物或方法。中医是从大宇宙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寻找病因,也从大宇宙的观点出发进行治疗。青少年朋友请记住:气神化、整体观念,辩证论治这些中医特色是任何其他医学无法比美的。
具体讲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如下几种:
    八纲辨证:分清病人的疾病在表在里,属寒属热,是体质虚还是邪气实,属阴还是属阳。  
脏腑经络辨证:分清疾病在何脏腑在何经络。
    六经辨经:分清疾病是在太阳经、少阳经还是在阳明经,是在太阴经还是少阴、厥阴经(张仲景所发展的辨证方法,也有表里辨证之意)
    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是明清医家发展的辨证方法,也是分辨疾病浅深轻重的方法。分辨疾病在卫分,还是在气分,还是营分,血分,是在上焦还是在中下二焦,一般病在营血或下焦为重。
病因辨证:分辨病是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还有其他一些辨证方法,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往往综合利用。
    “证”既辨明,便要予以治疗,治疗原则大致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在表者汗而发之,中满者泄之于内,在下者引而竭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结者散之,坚者软之,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以致和平。还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 ,还有辛甘合而生阳,酸甘合而生阴,还有阴阳俱不足宜以甘药调之等等。
中医学与太极拳心悟(七)
    治疗的手段:一是精神调摄(上守神);二是中药;三是针、灸、砭石;四是按摩导引。精神调整主要是针对病人的不同思想状况(不同的情志活动)予以正确的指导以达到祛病防病的作用。中药都是天然生物,有上万种之多,加工炮制而成的有汤剂、丸、散、膏、丹等。一般特点是药效持久,副作用少,只要辨证精密,疗效极高。针是银针(现在主要为不锈钢针)刺入体的穴位,起到疏通气机、协调阴阳的作用而治病;灸法则主要是用艾条燃烧来熏烤人体一定的穴位而治病;砭石是用玉石、牛角等器物刺激经络穴位而治病;按摩指用手法推拿抻拉点按揉捏人体一定的部位、穴道而治病;导引是运动肢体,以达到祛病防病的作用,如现在的五禽戏、金刚功,易筋经,太极拳。中医队伍中除职中医医生针药并用治病以外,还有专门搞中药的人员,专门从事药物的炮制、制药、调剂配方,还有专门的针灸师,专门的理疗医师,体疗医师,在疗养院还有专门的太极拳师,中医中药,中医学术,实在是博大精深,难以尽述。让我们来学习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