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拇指和环指扳机指案 钟敏莹,3张熹煜2,3 (1.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广州 510120;2.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综合三科,广州510006; 3.广东省中医院符仲华浮针医学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广州510120) 典型病案1 钟某,男,60岁,退休干部,初诊日期:2015年5月26日。主诉:右侧拇指远端屈伸障碍半年余。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因常常手握盆景工具剪刀修剪盆栽,继而出现右手大鱼际酸胀疼痛,大拇指活动障碍。当右手大拇指欲伸直时,停留在半弯曲角度,即屈曲位状态,曾自行予活络油涂抹及按摩患处数月,疼痛及活动障碍均无明显缓解。刻下症:右手拇指掌指关节疼痛,拇指主动伸直明显受限。查体:右侧拇指及大鱼际处皮肤较粗糙,拇指关节稍肿胀,掌指关节掌侧面处可触及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完成伸屈动作时需外力辅助,并伴有手指弹响。舌暗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伤筋,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拇指)。触诊检查:第一掌骨小头处可触及结节感,大鱼际肌,拇长伸肌手下感觉紧硬。操作方法:进针点选择在腕关节上方约7cm的位置,这个位置针刺时效应可以涵盖大鱼际肌、拇长伸肌,针尖大体指向大鱼际肌。操作步骤为用一次性使用浮针水平皮下进针,针体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向前推进,皮肤表面可见线状隆起,运针深度一般以软套管全部埋入皮下为度,约3.5cm。进针后以拇指为支点,示指和环指一前一后作扇形扫散,每部位扫散频率约100次/min,扫散时间为2min。在扫散的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再灌注活动是通过医者协助患者持续重复地收缩和舒张局部肌肉,从而间断地挤压血管促使局部循环产生泵样作用,有效增强肌肉及深浅筋膜的血流的动力,快速改善相关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的一种方法。操作:医者右手持浮针扫散,左手抵住患指指端,嘱患者用力伸指,医者给予阻抗10 s后告知患者放松,以上操作手指屈曲紧绷与放松重复交替3次。治疗后患者诉右手大鱼际酸胀疼痛感立马减轻,拇指可缓慢自主屈伸。操作完毕后抽出不锈钢针芯,将塑料软套管留置皮下,用胶布固定,留置6h后将软套管拔出。嘱患者避免长时间反复屈伸患肢,以防掌指过劳。二诊日期:2015年6月2日,患者诉右侧拇指掌指关节疼痛基本缓解,但屈伸活动不利索,仍有弹响。触诊检查:第一掌骨小头处可触及结节感,大鱼际肌手下稍紧。操作:进针点在第一掌骨中央外侧赤白肉际处,针尖由上向下,指向第一掌骨小头,进行浮针扫散,时间为2min。扫散中配合再灌注活动,医者左手捏住右大拇指指端,过伸患指并牵拉患手,嘱患者用力屈指,医者给予阻抗10 s后告知患者放松,以上操作手指屈曲紧绷与放松重复交替3次。二诊治疗后患者右大拇指屈伸活动自如,弹响消失。见图1。随访5个月未有复发。 典型病案2 罗某,女,55岁,工人。初诊日期:2015年3月10日。主诉:患者右无名指远端屈伸不利一年余。现病史:患者常期家务劳作,一年前出现右侧环指远端屈伸障碍,并在屈、伸指活动过程中,环指掌指关节掌侧感觉疼痛,曾至外院就诊,诊断为扳机指,自诉因畏惧药物及治疗副作用而拒绝行封闭及针刀治疗,自行按摩局部无明显缓解。刻下症:患者右侧环指屈伸障碍,晨起明显,午后症状有所减轻,但冷水洗手后症状反复。查体:右手环指掌指关节掌侧面处可触及结节样物滑动,第四掌指关节伴有弹响。舌暗淡,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为:伤筋,气血不足型。西医诊断: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环指)。触诊检查:右第一掌骨小头处可触及结节感,尺侧腕屈肌手下感觉紧张。操作:浮针进针点为在腕关节上方7cm尺侧腕屈肌背面,针尖指向MTrP,行浮针扫散及再灌注活动,时间为2min。医者右手持浮针扫散,左手抵住患者右侧环指指腹,过伸环指并牵拉患手,嘱患者用力屈指,医者给予阻抗10 s后告知患者放松,以上操作手指屈曲紧绷与放松重复交替3次。治疗后环指掌指关节掌侧疼痛明显缓解,患指可顺利屈伸,关节活动障碍解除。操作完毕后抽出不锈钢针芯,留置软套管6h后将以巩固疗效。嘱患者注意保暖手部,减少患手寒冷刺激及持续劳作。见图1。随访半年未有复发。 A 浮针治疗扳机指拇指 B 浮针治疗扳机指环指 图1浮针治疗扳机指拇指及环指的操作方式 按语:扳机指又称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与患指劳损密切相关,由于在短时间内反复屈、伸患指,或长期手执工具,屈肌腱伸缩的机械性摩擦而引起。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制动、物理治疗、药物局部封闭、小针刀等治疗方案。使用针刀松解及药物封闭治疗起效较快,但存在挑断肌腱、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的风险,且小针刀容易产生治疗后酸痛反应。根据文献报道[1-2]中频电及超短波物理疗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肿胀,加速炎症介质清除。冲击波治疗本病通过震波在人体组织中传导,对患部产生的拉应力及压应力,有诱发组织间松解,增加细胞摄氧,加速局部微循环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总疗程一般需要4周。 浮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浮针医学研究所符仲华教授发明的一种特殊针法,其所用针具为一次性使用浮针(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971143188,公开号: CN1186653A)。该疗法以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又常被称为激痛点)为切入点,对软组织疼痛疗效显著。浮针疗法是根据MTrP所在肌肉(患肌),在患肌周围区域的浅筋膜层进针,距离MTrP约5~7 cm,针尖指向MTrP。通过对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浮针扇形扫散,大面积牵拉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诱导释放并传导生物电信号,改变细胞组织的微观电生理,迅速解除肌肉及筋膜内高压状态,以提高局部血液循环[3]。而再灌注活动是浮针扫散过程中的重要补充,可使血液进入缺血部位形态不再是缓缓流动,而是波浪式前进,加大了灌注的动力与范围,有利于微循环瞬间加速,起效快捷且更持久[4]。因此运用浮针治疗扳机指作用机制考虑与快速增强患指肌腱局部血流动力,加快促进炎症吸收相关。浮针疗法治疗扳机指以其起效快捷,操作安全无副作用为其突出优势,患者易于接受。尤其在疾病早期阶段干预疗效显著。 中医认为本病属“伤筋”范畴,系因局部劳作过度,积劳伤筋,或受寒凉,致使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而发病。而浮针疗法遵循“以痛为输”及近治原理,根据患肌所在位置,通过浮针扫散及再灌注能大面积疏通经脉瘀阻,蠲痹止痛。皮下进针,不深入肌层是浮针疗法的操作特点。《素问·刺齐论》指出“所谓刺皮者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下,无伤肉也”,浮针就是通过振奋皮部经气促使气血运行。 本病多发于患者的优势手,预防本病对关键在于注意手部保暖,生活及工作中避免手指维持单个动作姿势的长时间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晓芳,赵永新.超短波与中频电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0):663. [2] 王李丽,张晓哲,刘延青.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09):541-543. [3] 陶嘉磊,符仲华,张宏如.浮针疗法作用机制浅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2):3006-3008. [4] 符仲华.再灌注和再灌注的好帮手-再灌注手法[C].中国针灸年会论文集,2011:175-1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