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在天的空间 [http://2865837060.qzone.qq.com]

 竹香书屋 2016-08-06

抗倭名将不止明朝的李如松戚继光,唐朝也有一位名将,大败日本、百济联军,虐的小日本一点脾气都没有,这位名将便是刘仁轨,隋末人。

那时候天下大乱,能保命都是万幸了,但刘仁轨没忘记勤奋学习,没有笔和纸,就以指代笔,在地上写写划划。

后来因为赏识,做了陈仓县尉,县里有个折冲校尉叫鲁宁,飞扬跋扈,没人敢惹。刘仁轨不怕,直接去警告,但鲁宁没鸟他,刘仁轨也不客气直接用大棒子打死鲁宁。

折冲校尉怎么说也是个军官,当时唐太宗就拍桌子了:小小县尉竟然敢杀我校尉,反了你了!刘仁轨据实已告,李世民很高兴:这年头正直的人不多了,提拔他做县丞。

有人欣赏,就有人嫉妒。

660年,唐高宗高丽,刘仁轨统领水军,当年12月,不适宜出海的情况下,李义府一再催促,刘仁轨只得出海,结果遇大风,死伤严重。

监察御史袁异式审讯,李义府趁机落井下石,幸亏有人说情,唐高宗没有杀他,但仍将刘仁轨免职,以白衣随军自效。

所谓白衣,就是啥职称也没有,辛苦努力那么多年,59岁的刘仁轨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第二年,百济反唐。此时,已经60岁的刘仁轨带兵出征,所向无敌,于熊津江口(韩国锦江)大败百济叛军。

661年,唐军遇大雪,攻平壤不克,唐高宗下诏令刘仁轨撤离,刘仁轨客观、细致分析了形势,决定坚守百济,并出奇兵,打通新罗运粮之路,重重打击了百济叛军。

百济叛军不得已向高丽、倭国求援,高丽没敢发兵,倭国却认为这是进入朝鲜半岛的好机会,于是天智天皇令毛野稚子等先率精锐27000余人先攻新罗,直扑百济。

大唐命孙仁率近万军队与刘仁轨会师百济城,刘仁轨以“擒贼擒王”的战略,先攻百济叛军老巢周留城,倭将率水军万余准备自白江口登陆。

公元663年8月,两军对峙,唐军、新罗联军两万多(汉军一万多,新罗军不到一万),对倭国、百济联军七万多(倭军五万,百济军两万)。

兵不在多而在于勇,何况当时造船技术精良,唐军四战四胜,烧了小日本400艘船,火焰染红了大海,俨然如赤壁大火。不仅海上大败,百济、倭奴陆军也被杀败,倭军被杀数万,元气大伤,直接退出朝鲜半岛

20年后,刘仁轨去世,年84岁,陪葬乾陵,武则天停朝三天。

再说小日本,自从见识到大唐的威风后,仍心有余悸,在国内凿三重堑塹以防唐军进攻,从此一改往日不可一世的脾气,虚心向大唐学习,小日本正规军再次踏上大陆是在约千年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