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邪辩证与中医辩证论治

 GCWS 2016-08-07
      中医据阴阳、五行,扶正祛邪。
1.中医辩证:病位
       阴阳辩证,上下分,剩一半;左右分,剩四分之一;表里分,确定八分之一;虚实分;确定16分之一;继续分;确定证患位置。 色声言脉,即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之位置与性质。六经辩证,顺藤摸瓜。
       五行生克乘悔制克,生化制约,  *风:是因为母子相传造成的疾病。   *湿:是因为土水反克造成的疾病。    *寒:这是水自身虚证造成的。  *阴虚:实际它也是水土病,但他的情况比较复杂,只有遇到具体的病症时才可以分出土水之间的强弱关系。 等。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其它类术。肺主气节主皮毛,肝主藏血、疏泄,脾主运化,胃主肌肉,肾主骨主二便。
     寒湿趋下,风热祛上。等。
    三分两分,位置、表里、虚实、经络脏腑便推理确定。
2.病机与病证
    阴阳-------气血、表里、寒热、虚实。
    五行------- 五行生克乘悔制克,生化制约,  *风:是因为母子相传造成的疾病。   *湿:是因为土水反克造成的疾病。    *寒:这是水自身虚证造成的。  *阴虚:实际它也是水土病,但他的情况比较复杂,只有遇到具体的病症时才可以分出土水之间的强弱关系。 等。
     客邪经络,还是病在脏腑。经络瘀滞、腑器通顺、脏器虚实。
3.扶正祛邪
   四气:升降浮沉,一气周流,先把气理顺了。气有余便化火;损有余,补补足。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勿虚虚,勿实实。实则阴阳,实则五行。
   五味:酸苦甘辛咸,肝心脾肺肾。金匮曰: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五味实则五行。
       此法仲景言,与傅青主女科、四圣心源、辅行诀异曲同工。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给邪于出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4.药。
   理法方俱有,药到病除。实则阴阳,实则五行。阴阳分之四象(五行),五行合之阴阳,阴阳合之一炁。正邪辩证与中医辩证论治
                    正邪辩证与中医辩证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