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措经典常识】彝族爨文爨字

 彝山母语 2016-08-07


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诸葛亮平南中(相当于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南、贵州两省),“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晏、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由此可知,“爨”原是当时的一种大姓。“爨”由姓氏变为族名,最早见于樊绰的《蛮书·名类篇》。书中说,西爨为白蛮,东爨为乌蛮,即今天的彝族。明清以来的汉文方志中,多称彝族文字为“爨”字。如《天启滇志》卷三十“爨夷条”:“有夷经,皆爨字,状类蝌蚪。”

古彝族文字是谁创造的呢?云南《滇系·杂载》记载:“汉时有纳垢酋之后阿町(此字的标准写法应该是左边一个“田”,右边一个“可”,但由于如今的字典、字库已没有了此字,所以现多见“町”“珂”的写法,以下皆同)者,为马龙州人,弃职隐山谷,撰爨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有奇,号书祖。”贵州《大定县志》卷十三《风土志》也有记载:明朝“安国亨所译夷书九则,内载阿町唐时纳垢酋,居岩谷撰爨字,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曰韪书,即今彝字。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义。”《天启滇志》《一统志》《云南通志》(旧)、《景泰云南志》《开化府志》等也有类似记载。


编辑:索佐史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