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欢乐颂》响起。熟悉的旋律,悠扬的乐声,让我们沉醉其中。殊不知,这乐声将带我们踏入历史的大门,去探寻一个被埋藏了二千四百年的故事。 这故事还要从二千四百年前楚昭王的出逃说起。昭王十年,吴王阖闾率兵攻入楚国都城,楚王逃往随国,在那里受到了保护。从此,楚随两国交好,再无战乱。惠王五十六年(前433年),昭王的儿子——惠王熊章亲自为曾侯乙制作了一套大型编钟,这编钟,就是用来演奏欢乐颂的乐器。 曾侯乙去世后,这套编钟也随他入葬。也有人说,这套编钟本来就是惠王给曾侯乙的陪葬物(小编更认同这种说法,原因之后阐明)。为曾侯乙举行葬礼的那一天,楚惠王、楚国的太子以及令尹、司马、封君、大夫等各级官员都来吊唁,可见楚随两国的情谊之深。二千多年过去,随着编钟声再次响起,我们仿佛回到了战国初期,去感受两国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 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众多造型优美、纹饰瑰丽的文物,其中一件吸引了小编的注意。它就是在东室发现的——神秘的衣箱。 在箱盖的中央,绘有象征着北斗七星的图案,图案周围还有二十八个小字,这就是二十八星宿的名称。这也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二十八星宿全部名称的最早文字记录。二十八星宿旁边还绘有龙虎的图案,代表四象中的“东苍龙”、“西白虎”。既然四象中已有代表东西方位的龙虎,那么就应该会有代表南北方位的朱雀和玄武。事实情况是,在衣箱的侧面发现了所绘的朱雀,而在本应绘制玄武的地方却只是一片黑。考古学家经研究发现,这衣箱描绘的其实是公元前433年五月初三黄昏时的天象。据考证,这一天“北方七宿”全部隐于地平线以下,因此才没有“玄武”。由此看来,这一天肯定对曾侯乙有着重要意义。回忆一下,惠王将编钟送给曾侯乙时也正好是公元前433年。不仅如此,曾侯乙的死亡时间在公元前433年-公元前400年之间,也正好包含了这一年。因此,衣箱上描绘的这一天最有可能是纪念惠王送编钟或是曾侯乙的死期。古人早已有死后在棺椁、墓室中绘北斗或星象图的习惯,这衣箱上所绘的星象图也最可能是曾侯乙去世那一天的星象。那么,惠王在前433年所赠编钟,也极有可能是在曾侯乙死后所赠的陪葬品。 读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哪里奇怪?“曾侯乙”其实就是“曾国的王侯乙”。看出来了吗?前文讲的是楚随两国的故事,曾国在何处?当时在整理曾侯乙墓的考古档案时考古人员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曾国的王侯怎么会葬在随国的领地中?随着后来对曾侯与和曾侯丙墓葬的发掘,这个谜才被揭开。原来,曾国其实是随国的别称,是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西周早期建国,战国中后期亡于楚,有着近700年的历史。不得不说,我们对秦以前的历史了解还太少,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去充实和完善。 |
|
来自: 徒步者的收藏 > 《历史,考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