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种咳嗽的中药方

 stccp 2016-08-08

各种咳嗽的中药方

2016-04-20 13:05阅读:524
各种咳嗽的中药方
『外感咳嗽』一、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
止嗽散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陈皮(去白)500克。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中医张立志:(三拗汤 止嗽散加减):麻黄12g,荆芥15g,杏仁12g,桔梗15g,紫菀15g,百部15g,防风10g,白前15g,陈皮15g,甘草6g。
喉痒厉害的多加蝉衣10g,有内热的加黄芩10g。
(自改)风寒咳嗽---(咳较重寒较轻用):麻黄12g,荆芥12g,杏仁10g,桔梗10g,紫菀10g,百部10g,防风10g,白前10g,陈皮10g,甘草5g。 辛夷10g,茯苓10g,黄芩10g。(无内热或痰多清稀者,可去黄芩,加款冬花,无痰去茯苓)。
款冬花与紫菀,款冬花发于冬令,虽雪积冰坚,其花独艳,性温可知,然轻扬上达,用在风寒痰饮之咳嗽,最为合适。而紫菀与款冬花,性味功用无大区别,在临床上,风寒轻而兼热者多用紫菀,风热轻而兼寒者多用款冬花,也是大同小异。
紫菀与款冬花相伍,为临床化痰止咳的常用对药。紫菀辛散苦泄,祛痰作用明显,偏于化痰止咳;款冬花辛温,止咳作用较强,偏于宣肺止咳,二药相须合用,可收消痰下气之功,止咳之效倍增。
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 12克;桂枝 6克;炙甘草 6克;杏仁 6克;石膏 12克;生姜 9克;大枣 3克
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无津不能作汗,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自改)风寒咳嗽---大青龙汤(咳较轻寒较重用):(自改)麻黄12桂枝10 甘草10 杏仁10 石膏10 生姜12 大枣5
二、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
原方组成: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桔梗6g生甘草2.5g芦根6g
(自改)风热咳嗽—桑菊饮(热轻咳重用):桑叶12g菊花12g杏仁10g连翘10g薄荷5g桔梗10g生甘草10g芦根10g 板蓝根20g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芦根清热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瓜壳、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表热甚者,加银花、荆芥、防风疏风清热;咽喉疼痛,声音嘎哑,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板蓝根清热利咽;痰黄稠,肺热甚者,加黄芩、知母、石膏清肺泄热;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热伤肺津,咽燥口干,加沙参、麦冬清热生津;夏令暑湿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自改)风热咳嗽---银翘散(热较重咳嗽路轻用):连翘15 银花15 桔梗10 薄荷6 竹叶8 生甘草10 荆芥穗8 淡豆鼓10 牛蒡子10 芦根10
(自改)风热咳嗽---铃同学(受寒后的咳嗽与热并重用):桑叶12 前胡10 桔梗10 薄荷6 牛蒡子10 甘草10 马勃6 连翘12 千层纸6
三、肺燥的治疗
肺燥的治疗以润燥养肺为主。1凉燥兼疏散风寒,以香苏葱豉汤、杏苏散为代表方;2温燥兼清热解表,以桑杏汤为代表方;3燥气化火伤阴者以清热益气养阴,用清肺救燥汤为代表方;4阴虚肺燥则用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为代表方。外感燥邪,一般病程较短,若治疗及时,较易治愈。内燥则病程较长,较为难治。
1凉燥伤肺
香苏葱豉汤
制香附 4.5-6克;新会皮 4.5-6克;鲜葱白 3枚;紫苏 4.5-9克;清炙草(甘草) 2-2.5克;淡豆豉 9-12克。
杏苏散
苏叶(9g) 杏仁(9g) 半夏(9g) 茯苓(9g) 橘皮(6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壳(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方解】
《温病条辨》引沈目南《燥病论》说:“燥气起于秋分之后,小雪之前,阳明燥金凉气司令。……燥病属凉,谓之次寒,病与感寒同类。”凉燥外袭,故头微痛,恶寒无汗,所谓头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肺为燥气所伤,肺气不宣,津液不能输布,聚而为痰;鼻为肺窍,咽为肺系,凉燥束肺,肺气不宣,津液不布,而致鼻塞咽干。凉燥兼痰饮,则脉弦苔白。治宜轻宣凉燥,宣肺化痰。方中苏叶辛温不燥,解肌发表,开宣肺气,使凉燥从表而解;杏仁苦温而润,宣肺止咳化痰,两味共为君药。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助杏、苏轻宣达表而兼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以宣利肺气,共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理气化痰,甘草合桔梗宣肺祛痰,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行津液,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发表宣化之功,使表解痰消,肺气调和。本方乃苦温甘辛之法,正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的理论。由此观之,凉燥实乃秋令“小寒”为患,与寒邪所不同者,受邪较轻,且易于伤津化燥也。
凉燥伤肺咳嗽,乃风寒与燥邪相兼犯肺所致,表现干咳而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于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解表发汗。
2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
原方组成:桑叶6克、杏仁9克 沙参12克 象贝母6克 香豉6克 栀皮6克 梨皮6克
(自改)风燥咳嗽---桑杏汤:桑叶12克、杏仁10克、 沙参15克、 象贝母10克 、豆豉10克 、栀子10克 、梨皮10克、 麦冬10g 玉竹10g 方中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肺热;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栀清热润燥生津。表证较重者,加薄荷、荆芥疏风解表;津伤较甚者,加麦冬、玉竹滋养肺阴;肺热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带血丝者,加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
3燥气化火伤阴
清燥救肺汤 《医疗法律》  组成:冬桑叶10克 石膏10克 阿胶10克(烊化) 麦冬10克 杏仁6克 枇杷叶10克 沙参10克 胡麻仁10克 甘草3克。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燥热伤肺,气促,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或痰带血丝,舌干苔少,脉小数。  方解:本方为治疗燥伤肺主要方剂,用桑叶、石膏清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养阴,佐以杏仁、枇杷叶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凑清燥热,养肺阴之功。  临床应用1.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舌干少苔,甚或气促痰带血等证。2.本方与桑杏汤均可治肺燥,但桑杏汤用桑叶、豆豉以疏风散热,有解表作用,适用于燥邪伤肺兼有表证者;清燥救肺汤用石膏、麦冬、阿胶能清热养阴止血,适用于燥热伤肺,证见阴虚内热或咯血者。养阴润肺以清燥救肺汤为强,疏散风热则以桑杏汤为佳。
4阴虚肺燥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6克 麦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参5克 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炒白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症见喉润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主药;辅以麦冬、白芍助生地、玄参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佐以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挟表证者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如桑叶、葛根等;热毒重者,选加连翘、银花、土牛膝以清热解毒。2.肾阴虚者,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3.扁桃腺炎、咽喉炎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参考资料:  药理研究证明,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其毒素也有较强的中和能力。
百合固金汤 《医方集解》  组成;生地黄6克 熟地黄10克 麦冬6克 百合 白芍(炒)当归 贝母 生甘草玄参 桔梗各3克
《中医方剂学》
组成:百合12g 熟地 生地 当归身各9g 白芍6g 甘草3g 桔梗6g 玄参3g 贝母6g 麦冬9g
(自己修改)阴虚咳嗽---百合固金汤:百合15g 麦冬10g 熟地10g 生地10g 当归8g 白芍8g 甘草8g 桔梗8g 玄参8g 贝母8g   用法:水煎服。  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生地黄又能凉血止血;以麦冬、百合、贝母为臣,润肺养阴,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宜阴,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更利咽喉,合而用之,虚火自清,肺肾得养,诸症自消。  临床运用:  适用于肺阴不足,肾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原咽干咳嗽,痰中带血诸症。
四、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寒湿)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二陈汤组成:半夏、橘红各自10克、白茯苓9克 炙甘草5克。
三子养亲汤:[组成]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 莱菔子(主食痞兼痰)。 二陈汤以半夏、茯苓燥湿化痰;陈皮、甘草理气和中;三子养亲汤以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两方合用,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临床应用时,尚可加桔梗、杏仁、枳壳以宣降肺气;胸闷脘痞者,可加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化痰;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痰;脾虚证候明显者,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兼有表寒者,加紫苏、荆芥、防风解表散寒。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加减以资调理。
(自改)痰湿(寒湿)咳嗽:法半夏10橘红10 茯苓10 甘草5 紫苏子8 白芥子8 莱菔子8 桔梗8 杏仁8 枳壳8 干姜8 党参10 白术10 荆芥6 防风62·痰热郁肺(热湿) 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
【组成】黄芩、山栀子各12克,知母、桑白皮、瓜蒌仁各15克,贝母、麦冬、橘红、茯苓、桔梗各9克,甘草3克。 方中用黄芩、知母、山栀、桑白皮清泄肺热;茯苓、贝母、瓜蒌、桔梗、陈皮、甘草化痰止咳;麦冬养阴润肺以宁咳。若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热;胸满咳逆,痰涌,便秘者,加葶苈子、风化硝泻肺通腑化痰;痰热伤津,咳痰不爽,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自改)湿热咳嗽:芦根15冬瓜仁30 桃仁6 薏米仁30 杏仁15 车前子12 前胡12
3·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咳嗽阵作,气逆,咯痰黄稠,甚则咳吐鲜血,胸胁痛、性急易怒,心烦口苦,头晕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1.基本方药:青黛、由栀子、黄芩、桑白皮各10克、贝母8克、海蛤壳20克.瓜蒌仁15克、知母、麦冬各12克、甘草10克,适用于肝火犯肺之证。纳上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日服1剂,分2次凉服或频频饮服。若咳甚药入即吐者,可加入生姜汁少许。 2.加减变化:若肝火炽盛,咳嗽气逆,面红目赤,口苦者,加龙胆草9克:
若痰热内盛,咳嗽痰多,加竹沥10克;若火热伤阴,
口干欲
饮,心烦不寐者,加生地15克天花粉10克,芦根30克;
若木火燔灼
,肺气阴两虚者,加人参6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
若咳嗽痰中带血,加仙鹤草30克、地榆炭15克、地骨皮15克;
若出血如涌,加犀角10克、生大黄12克,冲服参三七粉3克或云南白药0.4克;
若血脱阳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者,急用人参10~15克煎服,或用人参12克、附片10克煎服。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止咳。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黛蛤散:【处方】青黛30g 蛤壳30g
黄芩泻白散【组成】黄芩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方中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粳米、甘草和中养胃,使泻肺而不伤津。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火旺者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胸闷气逆者加葶苈子、瓜蒌、枳壳利气降逆;咳引胁痛者,加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痰粘难咯,加海浮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火热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百合、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抑肝泻肺汤(出自《辨证施治纲要》)。处方:柴胡10~15g,黄芩10~15g,青皮10g,桑白皮10~30g,杏仁10g,枇杷叶10g,法夏10~15g,甘草6g。火旺者加山栀10g,丹皮10g;胸闷加瓜蒌10~15g;胸痛加郁金10g,姜黄10~18g;痰粘难咯加川贝母10g,海浮石10g;咯血加藕节炭10~15g,改黄芩为黄芩炭10~20g;咽喉干燥、口干、咳嗽不减去法夏加沙参10~20g,麦冬10~15g,花粉10~20g;咽痒加蝉衣5~10g,僵虫5~10g。(自改)肝火犯肺---抑肝泻肺汤:柴胡12 黄芩12 青皮10 桑白皮10 杏仁10 枇杷叶10 甘草6 山栀(黄栀子)10 丹皮10 沙参10 麦冬10 蝉衣5
4·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
【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方中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滋阴润肺以止咳;桑叶轻清宣透,以散燥热;甘草、扁豆补土生金。若久热久咳,可用桑白皮易桑叶,加地骨皮以泻肺清热;咳剧者加川贝母、杏仁、百部润肺止咳;若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咳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瓜蒌、竹茹、黄芩清热化痰;若痰中带血,加山栀、丹皮、白茅根、白及、藕节清热凉血止血;低热,潮热骨蒸,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白薇等以清虚热;盗汗,加糯稻根须、浮小麦等以敛汗。
5.气虚咳嗽
气虚咳嗽,病症名。气虚引起的咳嗽。多因劳役过度,肺气有伤;或饮食劳倦,中气有损,土不生金所致。证见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咳嗽吐痰,痰色清稀,饮食减少。治宜健脾益气补肺,方用四君子汤、参术膏、补中益气汤、琼玉膏、生脉散等。
临床症状
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质淡,脉弱。
病机病理
久咳伤肺或平素体弱,肺气不足,或脾虚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则肺气日虚。肺气亏损,肃降失司则咳嗽、声低、气短。肺气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易感冒;神疲、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象。
疾病治疗
1)脾虚不健
【症见】面黄肌瘦,饮食减少,语声低微,气短乏力,脉虚弱,咳嗽。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
【方药】四君子汤(人参 9克;白术 9克;茯苓 9克;炙甘草 6克)合生脉散(人参 9克;麦门冬(即麦冬) 9克;五味子 6克)等加减。
四君子汤方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佐以茯苓渗湿健脾,炙甘草甘温调中,全方配合,益气健脾,资生气血,为补气的基本方。
生脉散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虚证,取其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令气阴两复,肺润津生,诸症可平。
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加炙黄芪、黄精补虚益气;痰多,加川贝母、杏仁、紫菀化痰止咳;食少纳呆,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和胃;汗多,易感冒,加炙黄芪、防风、煅牡蛎补气固表敛汗。
(自改)气虚咳嗽---脾虚不健:党参12 白术12茯苓12炙甘草6 麦冬10 五味子6 黄芪10 杏仁10 紫菀10 山楂10
2)肺气不足
【症见】咳嗽声低无力,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
【治法】补益肺气,化痰宁嗽。
【方药】主方补肺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补脾益肺气;熟地,补肾滋水亦化痰之妙品也;五味酸温,能敛肺气;桑白皮甘寒,能泻肺火;紫菀辛能润肺,温能补虚化痰止咳。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皮
,加白术、茯苓、款冬花,以增强益气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补肺汤
【药方名称】补肺汤
【处方】桑白皮熟地黄各60克 人参 紫菀 黄耆(黄芪)五味子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许,饭后服。
玉屏风散
防风 30克;黄芪 60克(蜜炙);白术 60克。
补肺汤加减治疗肺气虚咳嗽31例---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
补肺汤组成: 太子参、熟地黄各30g, 黄芪25g, 五味子、桑白皮各10g, 紫菀12g。
加减变化: 易感、多汗者常合玉屏风散以益卫固表; 阳虚作咳喘者加巴戟天、补骨脂、胡桃肉以温肾降气; 兼阴虚咳喘者则加百合、沙参以滋润肺阴; 痰粘难出者加款冬花、橘红以润肺消痰; 痰黄粘者去熟地、五味子,加浙贝母、鱼腥草、黄芩、瓜蒌以清热化痰; 痰白清稀者加茯苓、陈皮燥湿化痰; 干咳无痰者加百合、白芍、麦冬以润肺养阴; 喘憋上气者加葶苈子、苏子降气平喘; 伴过敏性鼻炎者加苍耳子、辛夷、柴胡脱敏利窍; 脘腹胀闷者加苏子、莱菔子降气消痰; 虚火上炎之咽干痒者加肉桂引火归原; 胸痛咯血者加藕节、橘叶散瘀止血; 鼻塞、头昏痛者加白芷、苍耳子、辛夷祛风止痛; 胸闷者加薤白、佛手、陈皮行气通阳。 补肺汤正是补益肺气的代表方。补肺汤出自《永类钤方》, 原用于劳嗽五脏亏损, 晡热发热, 自汗盗汗, 唾痰喘逆之证。方中参、芪甘温益气实卫固表, 直补脾肺已虚之气; 地黄之辈补肾填精以化气, 补下以充上, 兼以壮水润肺, 济上源之虚燥;五味子、紫菀敛肺润燥, 以平虚燥咳嗽, 桑白皮清热降逆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 润燥止咳之功效, 故而在临床运用中每每奏效。
肺气虚---医药数据库中心
1.基本方药:玉屏风散合补肺汤加减:黄芪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防风5克、五味子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0克。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日1剂。 2.加减变化:若咳嗽有痰可加用枳壳10克、茯苓24克、陈皮10克、甘草6克;若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6克、白芍10克、生姜3片;若伴恶寒发热,咳嗽无汗,可加用苏叶6克、葛根10克、生姜
3片;若见自汗出,可加浮小麦15克、大枣5枚、龙骨24克、牡蛎30克;若肺虚有寒怕冷,舌随淡加肉桂10克、干姜6克、钟乳石15克;若见大便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加陈皮10克、火麻仁10克、白蜜10克;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胀可加陈皮10克、升麻6克、白术30克、柴胡
6克。
施治要点:(一)肺气不足,法当补虚以复其正。由于肺虚无力布散气津,必然出现津凝气阻而痰嗽,成为虚中夹滞。若只补虚而不化痰降气,治法未臻完善,故尔只有补中寓泻,标本兼顾,才是两全之策。针对病机,当用人参或党参、黄芪、茯苓、五味子、蛤蚧、冬虫夏草之属组合成方,体现益气补虚之法。选用上述药物,补肺而兼顾脾肾,通过补肾使元气得充,通过补脾使谷气充盛。由于肺虚每成痰嗽,所以本法每在补虚同时,兼顾紫菀、款冬花、桔梗、杏仁、瓜萎仁、贝母之属以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共呈补肺宁嗽之效。(二)肺气不足之证,可行三种转归:一是经过治疗,逐渐恢复;二是途穷归肾,呈为肾不纳气;三是影响心脏,成为心肺虚损。其治疗不可不辩。
(自改)气虚咳嗽---肺气不足:黄芪10 党参15 白术10 防风5 五味子10 紫菀10 桑白皮10 枳壳10 茯苓12 陈皮10 甘草6 桂枝6 白芍10 肉桂10 生姜6 红枣6(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白皮,加款冬花)。
3)久咳气虚
【症见】咳嗽经久不愈。自汗,清阳下陷。
【治法】《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认为久咳属虚属郁。气虚者,宜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 18克;炙甘草 9克;人参 6克;当归 3克;橘皮 6克;升麻 6克;柴胡 6克;白术 9克)加减。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牌、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1.血不足-加当归。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3.肺热咳嗽-去人参。4.嗌干-加葛根。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6.脑痛-加蒿本、细辛。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8.有痰-加半夏、生姜。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10.腹胀-加白芍、甘草。11.热痛-加黄连。12.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13.咽痛-加桔梗。14.有寒-加肉桂。15.湿胜-加苍术。16.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17.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18.大便秘-加酒煨大黄。19.咳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20.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自改)气虚咳嗽---久咳气虚:黄芪18 炙甘草9 党参12 当归3 陈皮6 升麻6 柴胡6 白术10 法半夏10 生姜6 蔻仁10 紫菀10 款冬花10(无痰去法半夏,无寒去生姜)
6.阳虚咳嗽
(1)证候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2)治则温阳散寒,利水止咳。
(3)主方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加味。
真武汤《伤寒论》:
茯苓 9克;芍药 9克;白术 6克;生姜 9克(切);炮附子 5克(有毒)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去节)9克芍药9克 细辛(小毒)3克干姜3克 甘草(炙)6克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半夏9克(洗)
常用药:附子、桂枝温阳散寒;白术、茯苓健脾化痰;麻黄、杏仁宣肺止咳;干姜、细辛、五味子散寒化饮,敛肺止咳;白芍缓急养阴,防桂附之燥。若气机不利,胸胁满闷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气;短气甚者,加党参、黄芪益气补虚。
补肾宣肺方治疗肾阳虚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
湖南交通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对照组:口服氨茶碱缓释片0.1~0.2g,2次/天,酮替芬片子1mg,1次/天,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肾宣肺方:淫羊藿12g,肉苁蓉12g,熟地15g,麻黄6g,荆芥10g,防风12g,紫菀12g,杏仁8g,百部12g,桔梗6g,地龙12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在第5周评价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70%
补肾宣肺方中所选择的补肾药物淫羊藿、肉苁蓉、熟地黄,阴阳互补,偏于补阳,这类传统的补肾药物可激活或抑制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以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以及防治自身免疫的作用。补肾宣肺方在补肾扶正的同时也兼顾宣肺祛邪,方中桔梗、麻黄开提肺气;荆芥、防风解表祛风,发散外邪;紫菀、百部味苦,其性温润,皆可理肺止咳,紫菀有辛味,百部有甘昧,既有辛甘开发为阳,又有甘苦肃降为阴的作用,其性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杏仁润肺通肠,地龙可潜络搜风,以加强解痉止咳之效。这些宣肺祛邪中药一方面可抑制过高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消除病邪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干扰,使正气恢复,达到免疫平衡状态,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且治疗组临床控制患者咳嗽平均缓解天数为(11.5±4.8)d,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西药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宣肺方,既能更好地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缓解咳嗽时间及提高疗效,又可有效地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之虞,凸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哮喘的辨证施治
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不足的征象,宜扶正气,可用补肺、健脾、益肾之法。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痰瘀为患,肺失宣降,且有寒热之别,宜攻邪为急,可用化痰通瘀、降气平喘的方法。
温肾健脾汤治疗难治性哮喘32例的临床研究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09月21日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医院
基本方:党参、白术、五味子、熟地、山萸肉、肉桂、菟丝子、淫羊藿、黄芪等组成。
加减:痰多加法夏10g,云苓(即茯苓)10g;咳剧加紫菀10g,款冬花10g;气喘较甚者加麻黄8g,枳壳10g。水煎服,每日2次,分4次服,连用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
温肾健脾汤是我院呼吸科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有效方剂。难治性哮喘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且由于长期使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消炎祛痰药,导致脾虚肾阳不足。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健脾补肺,五味子健脾补肾益肺,熟地、山萸肉益肾养阴,滋补精血,菟丝子、淫羊藿温补肾阳,肉桂温阳而能鼓舞气血生长。诸药合用,既能健脾益气,又能补肾益精,达到治疗难治性哮喘的目的。故临床取得良好效果,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自改)阳虚咳嗽:补肺健脾温肾阳汤---用于哮喘咳嗽缓解期或久咳脾、气、肾阳虚:
党参10 白术10 五味子10熟地10 山茱萸10 肉桂10 菟丝子12 淫羊藿12黄芪10 法半夏10 茯苓10 紫菀10 款冬花10 麻黄8 枳壳10
脾肺肾同补疗慢性支气管炎三案 何伟志 广东省连平县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的“咳嗽”、“喘病”、“肺胀”等范畴,并发肺心病时则可见“心悸”、“水肿”。据本人在临床中所治病例情况来看,由于本病病程长,迁延不愈,患者多以正气不足、外邪阻滞气道不去为基本病机。且“气不足便是寒”,多以虚寒证候为主。治以健脾补肺固肾以扶正,散邪利肺以祛邪,视其邪正缓急,或补正为主,或祛邪为主,使正气日强,邪气渐退,而病可渐愈。 拟定基本方: 桂枝15g, 清半夏18g,补骨脂12g,五味子6g,菟丝子12g,党参20g,茯苓15g,干姜12g,附子12g,胡桃肉10g,炙甘草10g,气短喘,呼吸困难者,一律另煎参蛤汤对服,方用人参15~30g,蛤蚧一至二对,水煎对入汤药同服。
加减:咳嗽加杏仁10g,口燥加麦冬5g,气虚加黄芪20g,风寒内盛加细辛6g(有毒,自改用防风10 桂枝10(基本方中已有不再另加) 当归5替代),脾虚痰湿加白术15 半夏15{基本方中制附子12g自改用肉桂10代替}
制附子、细辛用量---(附子、细辛有毒,切记:先泡洗2小时,然后附子单独开水先煎一小时,细辛开水先煎半小时)
附子用量:现代,《中国药典》(一部)1963年版规定日用量为一至三钱,1977~2010年版均规定为3~15g。《中华本草》谓:“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救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张仲景用附子约分三等用量。取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18-27克;温补脾肾阳气时用9-18克;用于寒热夹杂、虫积寒聚时,用6-9克。
关于细辛用量用法的文章也屡屡见诸书刊,经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单味用末吞服时,剂量应小于3.125g,即细辛不过钱;配入复方用作煎剂时,可根据病情酌情加量,可用至6~15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