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丨彝族解元那文凤

 彝山母语 2016-08-08

那文凤(1771—1823),字九苞,昆明西郊车家壁人, 彝族。清代的车家壁,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读书识字的人很少,彝族中能识文断字的人就更少了。出生在彝族贫苦农家的那文凤,自幼聪明过人,父亲那明见那文凤是一个读书的料子,便在农闲时到安宁盐矿背盐,挣点额外的小钱供那文凤读书。那文凤不负父望,不久参加县、府、院三级考试后,便取得了生员资格,即中了秀才。那文凤取得生员资格后,被选送到五华书院继续深造。与那文凤同窗的生员,有不少人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他们很看不起这个来自车家壁的贫苦“夷人”,平时不免对那文凤冷嘲热讽。没想到,这反而刺激了那文凤更加刻苦地学习。为表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心迹,有一次那文凤当着那帮小看自己的同窗,在五华书院考场的墙壁上龙飞凤舞地写了四个大字:“鹤立鸡群”。这四个大字写得刚劲挺拔、气势磅礴,再加上那文凤当时旁若无人的神情,居然镇慑住了这几个轻佻的纨绔子弟,从此他们再也不敢小看那文凤了。后来那文凤高中“解元”,有一个恬不知耻的纨绔子弟却说:“我早就说那文凤文章锦绣,人如其名,绝非等闲之辈,如今果真成为一只碧鸡关下的绿凤凰了。”


一个穷苦的彝族青年,能在23岁就高中解元,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踌躇满志的那文凤为宣泄心中的喜悦、表达胸中的抱负,曾在云南贡院题写了一副很有气势的对联:“文运天开,风虎云龙际会;贤关地启,碧鸡金马光辉。”然而,乡试一帆风顺并一举夺魁的那文凤,会试却一点都不顺利,他一连考了几次都名落孙山。心灰意冷又迫于生计的那文凤,只好放弃继续考进士的念头,决心在家乡开馆授徒。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却委任他为丽江府学教谕,后来又担任元江州学正。那文凤在丽江、元江主管当地教育期间,为两地的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钟绍京楷书《灵飞经》


那文凤工诗擅联且长于书法,楷书学习钟绍京《灵飞经》,行书学习赵孟頫的《洛神赋》,字写得很漂亮。高中解元以后,西山一带的各族百姓以及寺庙里的和尚、道士经常恭请那文凤写对联、请帖、文约、祭文、碑文。那文凤总是爽快答应,认真书写,故昆明西山的周边留有许多那文凤的墨迹和题刻。清代车家壁一带,居住着许多彝族,车家壁的西北面有一个彝族聚居的村落——白眉村。村子的龙潭边有一个龙王庙,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属龙日,村民都要举行盛大的祭龙仪式。那文凤于嘉庆六年(1801)为该村龙王庙写了一篇《龙王庙碑序》,其碑序是研究西山周边彝族历史和彝族民俗的可贵资料。碑序还对白眉村的自然环境有所描述:“且人之所赖者,水也。而此水则环绕村前,汲饮者于斯,灌溉者亦于斯。又流入秧田内,一片光明,俨然小海。”车家壁有个“敬尔寺”,嘉庆十九年(1814),那文凤在敬尔寺的弥勒佛塑像前写了一副对联:“俨然天竺古先生,我真服此坦坦宽怀,能怀举世?借问路旁名利客,你可知他嘻嘻冷笑,是笑何人?”同乡李万的母亲去世,请求那文凤为其母写墓碑铭文,那文凤静听着李万讲述其母,末了,题诗一首:“守我孤哀数十年,劬劳未报竟终天。自于欲写深恩重,不及挥毫泪湿笺。”


那文凤有一个当道士的好友吴来清。吴来清原名吴自性,今昆明西山区下渔村人。吴来清一生苦行修炼,行善积德,最爱做修桥补路的好事。那时的西山三清阁石室下,有一座架木于崖的朱家庵,其地势若栖鹊危巢,登览滇池,烟霞变幻,阴晴皆有奇观。惜登临时,木栈闪动,人多心惊胆颤;风霜雨雪,栈木常易损坏。有人建议吴来清在朱家庵另辟洞天,并凿通石道,代替危巢朽栈。吴道士欣然接受,自肩其责,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开凿,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吴来清积劳成疾而去世,历时长达十五个寒暑,才大体完工。吴道士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千锤万钻,开凿出了一条从龙门“云海”到“慈云洞”的上山石隧道。那文凤被老友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于嘉庆六年(1801)仲秋写了《赠吴道人》诗二首镌刻在龙门慈云洞前的石香炉上。这是两首七言律诗:


其一

万钻千椎显钜才,悬崖陡处辟仙台。

何须佛洞天生就,直赛龙门禹凿开。

紫竹荫书心里出,慈云蔼露掌中来。

昆池恰似观南海,不负当年梦几回。


其二

凿石还超炼石材,竟追盘古辟天台。

烟雾一破乾坤别,日明新分混沌开。

世界壶中装得去,山河镜里照将来。

休疑此地人间有,只许刘郎到这回。



镌刻于龙门慈云洞前石香炉上的《赠吴道人》


第一首诗赞美吴道人千椎万锤开凿而成的龙门石隧道,上悬于陡峭的罗汉壁之上,下临五百里滇池,四周云雾缭绕,远远胜过许多洞天佛地,它完全可以和大禹治水的“龙门”相媲美。诗的颈联和尾联说,必须是佛在心中,佛在掌中,才会有十五年如一日不停地开山凿石的毅力,这功德无量的伟业没有辜负吴道人多次神游南海普陀的美梦。第二首诗盛赞吴道人凿石凿出了一个新天地。首联说吴道人的凿石技艺比神话中的炼石还神奇;颔联和颈联说在滇池烟雾缭绕的氛围中,一个让世人称奇的新天地诞生了;尾联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游玄都观的诗句,意指慈云洞这样的人间仙境,只有像刘郎这样的高人才能欣赏。


一生忧国忧民而又怀才不遇的那文凤,52岁上便英年早逝。生前著有《雁字诗》一卷,后来也毁于战火。由于那文凤没有名人架子且乐于助人,车家壁一带的居民至今仍很怀念他,他们尊敬那文凤其人,甚至惠及到他的后代,都把那文风的后人称为“那解元家”。

                    

来源:云南政协报     编辑:阿叫拉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