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笔谈】种植修复对传统修复观念的影响

 一瓢饮斋 2016-08-08


作者:刘洪臣
本文发表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6,51(1):3-6.

口腔种植是20世纪口腔医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修复方式,是当前最接近天然牙的修复牙列缺损与缺失的方式,对恢复口腔的生理功能,保证口腔及牙列的完整性,维护全身健康有重要意义。目前,口腔种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材料、设备、器材的研发,特别是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口腔修复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些传统的修复观点已不适用于目前的口腔修复临床,现对其中的一些变化做一论述。

一、种植修复对口腔修复方式选择的影响

随着种植修复的发展,传统的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的修复方式遇到了根本的挑战,目前,口腔修复专科医师的认识已逐渐趋向一致,牙列缺损与缺失的修复选择程序应首先考虑种植修复。只要拟修复区的条件及患者全身状况能满足口腔种植的要求,就应首先选择种植修复;即使不能满足需要,也可创造条件来完成。在修复方式的选择上,只有当拟修复区及患者全身状况不能满足口腔种植要求,或者患者心理或经济无法承受种植修复时,才考虑其他修复方式。口腔修复医师或口腔全科医师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告知可选择种植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及固定义齿等不同的修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和利弊,便于患者根据自身状况和局部或全身条件确定修复方式。

由于口腔种植对口腔修复模式的改变及影响,对口腔修复医师的临床基本要求发生了改变,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应成为口腔修复医师的基本技能,若不掌握这项技能,则口腔修复医师的从业范畴和能力将极大压缩,甚至影响就业。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种植修复宜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成立协作组,由口腔颌面外科或专门的口腔种植医师与口腔修复医师组成团队,由种植或手术医师植入种植体,由口腔修复医师完成种植体上部冠、桥或覆盖义齿修复[1];二是由具备口腔执业医师资格并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经过培训,独立完成口腔种植体的植入与种植冠上修复。

二、种植修复对游离端缺失修复的影响

游离端缺失的传统修复方式是单端固定桥或可摘局部义齿。单端固定桥对基牙的损伤是客观存在的,亦可造成牙周损伤;而部分患者因不舒适、功能差而不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因此多数修复医师接受了若上下颌第二磨牙均缺失,即单颗牙缺失的游离端缺失可不修复的理念。目前,这种观念已被多数修复医师认可,甚至在多种书籍和论文中介绍,但笔者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与存在第二磨牙的对侧相比,缺牙侧第一前磨牙至第一磨牙的牙周损伤、牙槽骨吸收均较严重;分析后认为第二磨牙缺失后HE力分布受到较大影响,咀嚼肌行使功能的力量分布发生改变,咀嚼力方向也发生改变;而对上下颌第二磨牙均进行种植修复后,第一磨牙的松动度明显减轻。因此,应彻底改变这种上下颌第二磨牙缺失可不修复的观念。口腔种植修复最重要的适应证之一即为游离端缺失,口腔种植为游离端缺失提供了新的修复选择方式,笔者建议,对于游离端缺失,无论是单颗牙缺失还是上下颌第二磨牙均缺失,均宜选择口腔种植修复。这对保证牙列的完整性和口颌系统的健康均有重要意义。

三、种植修复对无牙颌修复模式的影响

无牙颌特别是牙槽骨吸收严重时进行全口义齿修复较困难,传统的做法是当牙槽骨吸收严重时,为保证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适当降低咬合垂直距离以减低义齿的杠杆作用,降低义齿力臂的影响。但降低咬合垂直距离的不良结果是面下1/3变短,口周皱纹增加,患者更显衰老;而且垂直距离降低可致口角处形成褶皱,长期易引起口角炎;更严重的是,咬合垂直距离的降低可导致口腔内室变小,使舌的活动空间受限,更不利于全口义齿固位。

无牙颌的口腔种植修复,由于种植体的可靠效果,全口义齿的固位及稳定均彻底改善,其承力方式也从全部由黏膜及牙槽骨承力转为部分由种植体承力。无论是种植固定修复或条件略差的all on 4固定修复,还是条件更差的磁性附着体或球帽式覆盖义齿修复,均可较好地解决全口义齿的固位问题。因此,应彻底改变全口义齿修复需要降低咬合垂直距离的观念,口腔种植修复无牙颌时应以恢复口腔功能、维护口腔卫生、改善颌面形态为主要目标。对无牙颌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时,应根据不同的口腔状况,选择不同的种植修复方式。牙槽骨条件好时,可考虑进行种植固定修复;牙槽骨萎缩较重、后牙区与牙槽神经管距离过近时,可考虑all on 4的修复方式或杆卡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若牙槽骨萎缩严重,则应考虑进行太极扣或磁性附着体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对于全身状况差、有口腔种植需求的老年患者,则可考虑微创种植磁附着体固位或太极扣固位的覆盖义齿,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笔者曾为两例脑梗死后遗症的无牙颌患者以此法进行修复,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摘戴义齿并清洁,既保证了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又能较好地行使功能。

四、种植修复对咬合修复方式及观念的影响

种植修复为牙列缺损与缺失的咬合修复,特别是牙槽骨萎缩的无牙颌咬合修复带来了本质改变,各类HE型修复由于口腔种植固位的改变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众所周知,无论是牙列缺损还是牙列缺失,均可造成咬合的改变或丧失,牙列缺损还可造成HE干扰和HE创伤,老年患者咬合改变更严重,对HE牙伸长或缺牙间隙的邻牙倾斜也可造成咬合改变,影响种植修复[2]。由此可见,咬合恢复是种植修复的重要内容,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及相关的纵HE、横HE曲线均十分重要,应在种植术前、术后及修复前完成。老年患者生理或病理性原因所致的牙列磨耗较常见,磨耗可导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颌面形态的改变以及HE力的改变,影响种植义齿修复。因此,种植修复恢复咬合垂直距离时,应注意恢复已磨耗天然牙的垂直距离,应特别注意种植修复对咬合、咀嚼肌群、颞下颌关节的影响。种植修复恢复咬合关系应根据种植义齿的具体情况而定,笔者建议,对修复单颗牙缺失的种植单冠的咬合修复,应根据牙列情况,恢复缺牙的稳定接触;对3个单位的种植修复以及种植联冠修复,应根据情况恢复正常的咬合平衡,防止出现咬合高点和HE干扰;多颗牙种植修复应考虑整体咬合重建。

牙列缺失即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HE恢复非常重要,传统的全口义齿咬合修复受无牙颌牙槽骨萎缩的影响,为了达到有效的稳定固位,医师多选用平衡HE,也有许多改进的HE型。种植修复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及承力方式,使以平衡HE型为基础的全口义齿咬合理论受到冲击。无牙颌的种植修复宜根据固位方式采取不同的咬合修复HE型,如覆盖义齿可考虑用平衡HE进行HE重建;而对于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的HE重建,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尖牙保护HE和组牙功能HE间,笔者认为应优先选择组牙功能HE恢复咬合。

五、特殊解剖区域种植义齿辅助固位的选择

应用不同的遗留牙槽骨及相关解剖区域也可完成不同形式的口腔种植修复,特别是在辅助义齿固位方面可获得可靠的效果。笔者在此方面进行了较多尝试,得到了肯定的效果,如上颌结节区、颧颊翼区、尖牙支柱区,当牙槽骨重度萎缩时,这些区域可作为种植区域获得较好的效果。

1.上颌结节区种植修复:上颌结节区因人而异,其形态结构并不规则,大小也不同[3-4],质量也有较大差异,总体骨质较疏松。但根据笔者经验,采取一些改进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种植修复效果,主要用于牙槽骨萎缩严重,无法进行上颌窦提升的情况。若上颌结节条件尚好,则可在此处植入种植体,完成各类覆盖义齿修复,获得较好的固位和功能。对于要求行第三磨牙种植修复的患者,如下颌存在第三磨牙,要求行上颌第三磨牙修复,对单颗牙缺失可在上颌结节区采取单枚种植体固定修复。

2.颧颊翼区:穿上颌窦的颧骨种植有较多报道,颧骨可用于上颌牙槽骨严重萎缩的患者,也可用于上颌骨缺损如义颌固位较差时,植入种植体辅助固位,可获得较好的固位效果[5-6]。

3.牙槽骨重度萎缩患者的种植区域选择:对此类患者可选择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或all on 4的修复方式,应用上下颌前牙区,即上颌双侧尖牙支柱间区域,或下颌双侧颏孔间区域以及上颌结节区域;若上颌萎缩极严重,前牙区已近鼻底难以植入种植体,双侧尖牙支柱区仍是可能植入种植体的部位,依此完成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也可与上颌结节联合完成种植覆盖义齿修复。若下颌牙槽骨萎缩较严重,与下牙槽神经管距离较近,则达不到种植的基本要求,多采用前牙区all on 4短牙弓固定修复或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但前牙区两颏孔间的牙槽骨有血管神经束的交通支,应引起重视[7]。

种植修复对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还会不断有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产生,以及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预计种植修复发展趋势将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新材料或改性材料的研发,使种植体与牙槽骨、牙龈达到完美结合;二是种植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包括种植体个性化定制,以及精确的数字化设计与导航的应用,使种植义齿能用于任何局部与全身状况的人群;三是组织工程牙及牙周组织的研发,并成功用于牙再生,这将是真正意义上的种植牙。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刘洪臣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解放军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担任第4~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亚洲口腔修复协会副主席,第18届世界美容医学大会主席。《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杂志》副总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客座教授或博士生导师。在全科口腔医疗、口腔修复、老年种植修复、口腔颌面美容等领域进行了大量临床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一百余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主编出版专著16部,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二十余项。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5年获保健特殊贡献奖,2006年获首届杰出口腔医师奖,2007年被评为解放军总医院首届十大名医,2009年获中国医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