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番禺| 关于沙湾,你不能不知道的这些威水!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6-08-09



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沙湾是广东音乐的起源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飘色之乡……沙湾还有很多的威水,今天讲给你听!
1
头衔显赫

沙湾古镇拥有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著名的“飘色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醒狮之乡”、“兰花之乡”,砖雕、木雕、石雕、灰塑等民间工艺精湛。2000年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广州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城镇。


2
名胜古迹丰富
沙湾古镇
沙湾古镇现存以留耕堂为代表的古祠堂约100多座,还有一筒竹、三间两廊、镬耳屋、 高楼、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筑,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宝墨园
宝墨园位于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末民初,面积2000平方米,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十载,扩至10万平方米,集清宫文化、岭南园艺、岭南古建筑、珠三角水乡特色、古今艺术精品于一体。全园回廊环合,馆阁、园林布局自然,构思巧妙,是番禺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滴水岩森林公园
滴水岩森林公园是沙湾青萝嶂著名的自然景点,素有“鸟类的天堂、野生动物的乐园”之称。森林郁闭度平均可达75%,植被盖度可达95%。公园前为滴水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1997年建立保护区以来,这里就成了鸟类的野生动物的乐园。


3
民间艺术精湛
飘色
沙湾飘色发源于沙湾,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出色”的时间。沙湾飘色结构上由三个部分组成:色柜、色梗、扮演“色”的演员,坐在下面的叫“屏”,由10-12岁小孩扮演,上面凌空的叫“飘”,由3岁左右小孩扮演。沙湾飘色有色彩艳丽,造型大方、装置奇妙、讲究力学、内容含蓄的特点。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诞生于清末民初,是在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我区沙湾镇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广东音乐的创始人“何氏三杰”均是沙湾人,他们整理创作的《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都是广东音乐的经典名曲。
沙坑醒狮
沙湾镇沙坑村醒狮舞集观赏性、艺术系、竞技性一体,独创“高桩俯冲采青”、“桥底青”、“龙门阵”等阵法,其腾、挪、闪、扑、回旋等高难度动作,扣人心弦,成为远近驰名的民间艺术奇葩,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国际级奖项。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沙坑村“沙坑龙狮之乡”的殊荣。


4
沙湾地名由来
沙湾镇
番禺最具历史质感的文化古镇。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因地处古海湾半月形的沙滩之畔而得名。

据史书记载,至宋代,沙湾以北已成陆地,以南尚属浅海,以后陆续围海造田,面积不断扩大。从南宋开始,何、韩、陈、李、黎等姓氏先祖陆续迁入沙湾购田置地,繁衍生息,沙湾从此富甲一方。

紫坭村
村名一说是从远处望去的小山,多是紫红色坭土而得名;一说是历史上曾出过一名大官,受过皇帝紫袍玉带及土地的封赠有“皇帝诰捷紫坭封”的诗句流传,故名。

龙湾村
龙湾村位于青萝嶂间弯曲的水道边,南宋时冯元祉见其山河环抱,别有灵气,便从广州清水濠迁家至此,起名龙湾。

龙岐村
龙岐村是由龙津(又名渡头)、岐头和沙园、大巷、试步等自然村组成,以较大的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名龙岐村。

新洲村
新洲村东西极窄,南北蜿蜒狭长,其状似蛇,俗称“蛇洲”。建国后,以蛇洲之名不雅,易名“古坝新洲”。

三善村
三善村位于沙湾镇西南部,村名以村中有福善里、德善里、乐善里,故名“三善”。

涌口村
涌口村原名大涌口村,位于沙湾之南偏东,处于各自然河涌出口处,涌口较宽阔。故名大涌口。

福涌村

以福涌的福字含吉祥之意和涌字具有地方特点而名福涌。

5
沙湾何
番禺有句谚语“沙湾何,有仔唔忧无老婆”,这个番禺谚语意思是:番禺沙湾何姓为当地大宗族,族产多,过去曾供给族内子弟读书,故有此语。现在就一起来看看沙湾“何”姓氏的源流吧。
据《浈阳水木记》和《庐江何氏原宗统传》记述,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赵氏王朝覆没后,烽烟不举,关隘无禁。何绍姬以荆州“偕妣芊氏,来至浈阳(今英德)大庆坊,筑室居之”,“开吾(何氏)岭南之族”。东汉时(25~220年),发展到第六代,
由于“族人众多,田宅不给”,开始分散到阳山、曲江、南雄等地居住。唐末时,逐渐南移到广州一带。《番禺县续志》卷二十九引清·咸丰《沙湾何氏家谱》:“沙湾何氏,自宋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年),名人鉴(即何德明)者定居沙湾”。《庐江何氏原宗统传》载:沙湾何氏始祖何德明,原居广州城清水濠(今德政南路东侧),后“择番禺沙湾居之,广拓产业。绍定六年(1233年),纳价入广东常平司,承买官荒山园地。土名:第六洲田(今灵山镇子沙),乌沙田(今鱼窝头镇太石、大乌、小乌)、蚝门沙田(今榄核镇人民、绿村),村后青萝嶂山、大坑山、南牌璇水石山、大泽山、黄桅坑山、土地岗、细岗、园场地段。后之子孙生有居,死有葬,皆公广拓之力也”。何德明有四子、十孙、二十三曾孙(不含女性,下同),分为十四房。至明洪武初年(1368年),约有男丁三千。清末民初时(1911年前后),已达八千之数。

王渐逵(万历)《锡类堂碑记》:“何氏自宋五通直公始徙飘岗之北,历世十一,蕃族数百,于是大石始有何族”。据大石《何氏家谱》:“始祖五通直公先居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之珠玑里,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宦游来广,建籍番禺,卜居大石”。“子一,即七十承直公”。承直公“子一,即二朝奉公”。朝奉公“子一,即八登士公”。登士公“子二:汝霖、汝梅”。汝霖字天泽。“子二:世禄、世平”。汝梅字天瑞。“一子禹疏,是为庄边房。无子,以以礼公(即世平)三子德华承嗣,是为北街之始。传至十二世,万历丙午年(1606年),嗣缺,乃失其传”。世禄字以简,“因军役不回”,“传闻建籍江南”。世平字以礼。有三子:德颙、德昂、德华(庶子。出嗣禹疏公)。德颙(1379~1452年)字士卿,号蕙轩。“居西宅,名西街”,奉祀于裕德堂。德昂(1381~1429年)字士仪。“居东宅,名东街”,奉祀于锡类堂。

6
视频

最后,邀请大家一起观看视频:沙湾:千年古邑的缩影。请在Wifi环境下打开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