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趣图!穿透监管,严防“出轨”

 ww绝对野狼 2016-08-10



监管的穿透原则大家都懂了吧?



一般而言穿透要求(1)向上穿透识别合格投资者,

(2)向下穿透识别基础资产风险。

向下往底层资产穿透从监管信息透明的角度有两层含义,

第一,微观角度审慎监管,防止错误销售,以及微观层面符合监管要求,这是单个企业和基层监管人员所关注的信息。

第二,从宏观审慎角度,防止因特定领域过度集中而引发系统性风险,这更多是央行或三会防止系统性风险角度出发为数据统计分析所做穿透。




今天我们来详细分析下混业资管监管的核心:

11类问题穿透





1、关于券商基金资管合格投资者和人数的穿透

证监会的规则主要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但是如果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则可以不再穿透核。




当然不是!备案类似尽告知义务。

我们举个你应该很熟悉的栗子。

如果把各金融机构比作一个班级的话,监管就是班主任。




银行理财也没有列举在十三条豁免穿透核查项目里,但如果银行理财直接投资私募基金或资管计划目前的口径是以银行为主体不穿透。

银行理财合格投资者目前不穿透是因为证监会无法获得银行理财投资者信息,技术上穿透不了。未来中债登或许会启用银行理财客户信息登记,那么很可能银行理财的穿透也将实施。


但是上述关于协会备案产品不穿透的规定并非万能保护伞,实践中监管仍然看实质,尤其是成立日期相同的多只产品同时嵌套一层其他协会备案的产品投资于同一个底层资产,监管仍然会穿透审查合格投资者是否超过200人。也在最新的7月18日实施的八条底线明文规定了这一穿透核查原则。



2、关于定增的人数穿透问题

上述第一类穿透中提及的豁免条款不适用于上市公司定增,也就是如果是上市公司定增,即便是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产品同样需要穿透识别合格投资者人数,最终合并计算是否超过200人,且这里定增的穿透不区分年限。



银行理财如果参与定增是否穿透则一直有所争议,银行理财肯定不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但实践中银行理财从来都不做穿透处理,主要是因为跨监管的处理非常难以实现。


定增中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每个股东都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不再穿透至其股东。

此观点基本没有太多争议



3、关于信托合格投资者和底层资产穿透问题

最新的银监办发[2016]58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银监局要督促信托公司按“穿透”原则向上识别信托产品最终投资者,不得突破合格投资者各项规定,防止风险蔓延;同时按“穿透”原则向下识别产品底层资产,资金最终投向应符合银、证、保各类监管规定和合同约定,将相关信息向投资者充分披露。非常明确了信托计划的向上和向下穿透原则。



后面我们会详细讲讲小红。


4、收益权拆分转让的合格投资者穿透问题

分两类来说,

一种是债权收益权的拆分,完全是创设概念,没有法律界定,虽然面临不确定性,但也同时为规避金融监管机构的规章制度性约束提供了方便,相对安全一些,因为并没有触及法律问题,也没有违法行政法规。



另一种是私募基金/资管计划的份额收益权,虽然法律上类似,没有明确界定,但由于涉及到资管产品穿透问题,是否穿透完全可以由相应的资管产品发行人的监管机构进行裁量。3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强调穿透资管份额收益权识别合格投资者及200人限制。基金业协会2016年4月15日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再次明确这样的原则。所以资管份额拆分突破200人或和合格投资者标准风险很高。


5、银行理财关于底层资产的穿透

关于银行理财穿透认定在2014年之前并没有明文规定,只是在实际政策执行过程中会考虑是否穿透进行相应监管指标核算。


2014年年3月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39号才首次明确提及并强调“解包还原”和“穿透原则”。


对于非标债权理财,强调穿透到最后一层非标准债权资产来核算8号文的监管指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针对非标理财进行穿透,对其他投资如权益性投资并没有任何表述。


6、分级产品在底层资产方向上的穿透和杠杆

从现行规则来看银监会银行分级产品(优先/劣后)的穿透成文法规完全一片空白,对于口头指导,各地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地方监管当局也是多数不采用穿透的口径。尤其是银行通过优先级配资投资于信托计划和券商基金资管都不执行穿透。


这显然也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如果从风险收益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只要清仓控制比较好,劣后比例不太低,偏债属性比较强,无需穿透到具体底层资产。




但股票市场暴力去杠杆事实表明即便从单个个体的微观层面不需要穿透,从宏观审慎的角度仍然需要总体把握资金流向的底层资产。但目前的金融产品备案体系不支持宏观审慎穿透监管的条件。



7、关于银行结构性理财的穿透

在2005年银监会2号令中对结构性理财只限定为“本金投资于本行存款,并和其他一般存款一同管理”。从而奠定其表内理财的性质。

一般而言结构性理财无需穿透核查。

理财产品风险收益是否和衍生品对应的底层基础资产高度一致。假结构理财产品,就是存款+价值几乎为零的期权,为方便较高利率吸收存款。所谓期权价值几乎为零其实就是指期权行权价设置很离谱使得行权概率几乎为零。



此类理财当然无需穿透期权所对应基础资产,因为和基础资产压根没有半点关系。


这是极端,而很多情况下是固定收益+收益互换,或固定收益+奇异期权组合(正常期权费),此时从法规层面来讲也没有明确提及需要穿透,总体仍然介于固定收益和底层资产风险之间的一种产品。


但对于理财潜入TRS,且TRS名义金额接近理财本金规模的,从风险角度考虑应该需要穿透,从风险和收益看,跟投资者直接投资基础资产相差无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