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ik4考点分享(执业篇):治 风 剂

 紫荆88 2016-08-10


前一阵更新有所怠慢,望小伙伴们见谅,今后正常更新~


此部分内容为每日考点分享,再阅读之后可退回主界面回复“T”,则有与此内容相对应的真题可以做哦~~,若有任何建议请回复,谢谢

本单元内容较少,但考查内容较多,考点大多集中在正方的组成、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附方的功效及主治,考生在复习时首要熟悉治风剂的分类及相应的组方,在此基础上,对于组方相似相近的治风剂在立法、功效、主治证候、治法及用法方面的异同均要重点掌握。

一、概述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 “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

2.应用治风剂的注意事项 首先辨风病属内、属外。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其次分清病邪的兼杂以及病情虚实。

二、疏散外风
1.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
川芎、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细辛、甘草、薄荷(茶)。

功效:
疏风止痛。

主治证候:
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配伍意义:
薄荷疏风散热,清利头目;茶叶苦寒清降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之温燥,更使升中有降,以防温燥升散太过而伤正。

全方配伍特点:
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故为方中君药。薄荷、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共为臣药。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

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并能宣通鼻窍;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运用:
常用于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2.消风散、牵正散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1)消风散(《外科正宗》)
组成药物:
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苦参、木通、苍术、当归、生地黄、胡麻、石膏、知母、甘草。

功效: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证候:
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配伍意义:
本方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2)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组成药物: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功效:
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证候:
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斜,或面肌抽动者,舌淡红,苔白。

配伍意义:
白附子辛温燥烈,入阳明经而走头面,以祛风化痰,尤其善散头面之风为君。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且能化痰,合用既助君药祛风化痰之力,又能通络止痉,共为臣药。用热酒调服,以助宣通血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以为佐使。

3.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1)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药物:
秦艽、防风、川羌活、独活、细辛、白芷、熟地黄、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黄芩、石膏、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证候:
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苔白或黄,脉浮或弦细。

(2)小活络丹(原名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
川乌 、草乌 、地龙 、天南星、乳香、没药。

功效: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证候: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或麻木,或拘挛,或关节伸屈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可用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或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者。

三、平息内风
1.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1)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药物:
羚羊角(代)、双钩藤、霜桑叶、滁菊花、鲜生地、生白芍、淡竹茹、京川贝、茯神木、生甘草。

功效:
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主治证候: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甚则神昏痉厥,舌质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配伍意义:
京川贝、淡竹茹清热化痰;生甘草合白芍柔筋缓急而舒挛。

全方配伍特点:
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经,善于凉肝息风;钩藤甘寒,入肝经,清热平肝,息风解痉。二药合用,相得益彰,清热凉肝,息风止痉之功益著,共为君药。配伍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息风之效,用为臣药。

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鲜地黄凉血滋阴,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二药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养阴增液,舒筋缓急,以加强息风解痉之力;邪热每多炼液为痰,故又以川贝母、鲜竹茹以清热化痰;热扰心神,以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以上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

运用:
常用于流脑、乙脑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阳亢风动者。

(2)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药物: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甲、生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功效: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证候:
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配伍意义: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三味,既清泄肝阳之有余,又顺肝木之性,使镇潜平降而无伤肝之弊。
全方配伍特点: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甲、白芍益阴潜阳,镇肝息风,共为臣药。

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甲、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全方重用潜镇诸药,配伍滋阴、疏肝之品,共成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的良方。

运用:
常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

(3)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药物:
鸡子黄、干地黄、生白芍、麦冬、生龟甲、鳖甲、生牡蛎、麻仁、阿胶、五味子、炙甘草(2002年)。
功效:滋阴息风。

主治证候:
阴虚风动证。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

配伍意义:
本药以大堆滋阴养液药为主,配以介类潜阳之品,寓息风于滋养之中,使真阴得复,浮阳得潜,则虚风自息。
全方配伍特点:方中鸡子黄、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液以息虚风,共为君药。又重用生白芍、干地黄、麦冬壮水涵木,滋阴柔肝,为臣药。

阴虚则阳浮,故以龟甲、鳖甲、牡蛎介类潜镇之品,以滋阴潜阳,重镇息风;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酸收,与滋阴药相伍,而能收敛真阴;与生白芍、甘草相配,又具酸甘化阴之功。以上诸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滋阴息风之效,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运用:
常用于乙脑后遗症、眩晕、放疗后舌萎缩、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手足搐搦症、神经性震颤等属于阴虚风动者。

2.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药物: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首乌藤、朱茯神。

功效:
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证候: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脉弦(或数)。

配伍意义:
证属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方中以天麻、钩藤为君,平肝息风。

~~看完后请记得答题哦~~


5ik4医学考试

www.5ik4.com

最专业的医学类考试学习平台


更多种类考试微信号

请登录网页查看


本微信号: lc5ik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