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西场人,这里是我的老家...

 崔季廊坊 2016-08-11

从南通北上沈海高速,大约40分钟到海安西场——我的老家




这是之前拍的家门口的日出



我老爸年轻的时候是乡里小有名气的木匠,雕花是他的拿手绝活儿。这些工具如今挂在老屋子的墙壁上,落满了灰尘,刀片锈迹斑斑...


现在近70岁了,依旧每天在院子里忙乎着他的新创造,这种用纤维桶做成的小渔船精致轻便、经久耐用。凭着他精湛的手艺,完美的做工,深受远近捕鱼爱好者们的追捧...


西场在如皋北三十里,海安东二十八里,位于古串场河 (1956年更名为栟茶运河)上,又名旧场,古为近海盐场集散地,乃海防前哨,兵家必争之地。


《海安县志》载:“七十年代海安境内吉庆镇、邓庄乡、西场镇都相继发现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踪迹”,1974年兴修水利时,从镇区出土麋鹿角,巨鲸化石,推算为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吃过早饭,从镇东的纺机厂西行,经过我那土豪同学秦总的福兴集团,他们主要经营床上用品——“紫仁居”家纺,生产全棉、涤棉、CVC系列宽幅坯布,CVC?恕我无知,我只知道CCAV

 

纺机厂前面就是串场河了,也就是今天的“栟茶运河”

 

“街中心串场河宽约30米,先民们在这弯曲的河道旁筑起了盐场,便于食盐水运。这河是连接海安向东各新老盐场的河道,故称串场河。从风水学角度来讲,这串场河穿镇逶迤东去,该是西场镇的“龙脉”。”




河边有一座琉璃瓦小亭子,内立一块“明平倭战场遗址碑”


“明嘉靖三十八年,倭寇自东南沿海入侵,一路捞掠北上,意图攻占扬州,浙江海道兵备副使刘景韶锦袍白马,领兵于西场古道迎战倭寇,斩敌大酋以下1596人,生俘215人,西场大捷,威震东瀛,至此,河清海晏百余年。如皋知县童蒙吉于第二年春亲至西场树碑勒石,以记其事。”


“平倭塚记碑”碑记真迹今保存西场镇中心的刘景韶平倭纪念馆,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就在福兴与纺机厂之间的位置,曾经有一座横跨风景河的“风景河桥”,后来河填了桥也拆了。我们家屋后的一个鱼塘,就是当年留下来的一段风景河,也算是遗址吧。也因为这一河段,我们村从之前的农科站改名为风景村。


继续西行,途经吴同学、仲同学、李同学的童年居住地,这几个小子包括秦同学都是我当年的死党,这几个地方也是我那时候常常夜不归家的据点,坏事没少干,当然只是常常半夜跑到后面的农田里偷大白菜而已...想想那时的死党还有不少,台湾有F4,美国有F16,我想我们差不多是歼10吧 : )


站在楼前回想童年的种种趣事,看着当年的小树如今已是直冲云霄,不禁感慨,小伙伴儿们,你们现在还好吗?


破旧的西场桥不知道什么时候焕然一新了。


冬天的西场河从没落的老水泥厂的脚下流过,显得格外萧瑟


曾经住在这里的杨同学,多久没回来看看了?


让我注意到这个粮管所的是路边两个古老的石鼓


跟隔壁晒太阳的老太太问起石鼓的来历,原来这里早年是关帝庙,50年代改为乡粮管所的。


老太太说前些日子,新建的惠民寺想挖走石鼓,被附近住户报警阻止了。我说这个也算文物了,不会有人偷吗?她说,谁敢偷啊,谁偷谁倒霉!


关帝庙没有了,这两个石鼓却一直在风雨飘摇的老粮站门前承载着这段历史,默默守护着老街上的原住民们...


西小的位置之前是玉皇宫。下图为西场小学旧址

我的小学生涯有一半是在这里度过的,也正是在这里,我意外早熟,开始了我的初恋。


我的初恋其实是单相思,从她走进我们教室的那一刻,我单相思程序就立刻启动了...


虽说是单相思,可热心的小伙伴儿们还是弄得人人皆知。初中的某一天,她的表哥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找了个江湖义士在西场影剧院门口教训了我一顿,单相思而已,至于要这样吗?当时一边擦鼻血,一边想以后一定要娶了她,不然白白挨揍了... 后来...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总之是白白挨揍了... 这件事给我纯真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以至于后来我看中哪个姑娘,第一个功课就是四方打听她有没有表哥...嘿嘿,这个纯属扯淡


而那位为表哥两肋插刀的义士,参与团伙作案,因内讧被灭口。这件事在西场曾经引起不小的震动...听说此事后我竟然有一丝莫名的伤感...


这座见证过我流鼻血的影剧院原来叫大会堂,建于1962年,是祖师观(雷祖殿)旧址。


想当年看完《画皮》回家一夜不敢睡觉,《少林寺》连看三场,一路“吼哈、吼哈...”,电影院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打架,倒也热闹非凡...

这两张是在网上找到的早前的图片,当时门前的石鼓,如今不见踪影...


正对西小大门的是一条巷子,这张图是巷子的临街入口



巷内有一处保存完整的晚清风格民居。


旁边邻居家的门前已经准备好了过年的肉制品。


巷子东边的这一家我认识,是早前跟我同村后来搬到镇上来的洪家,竟然还记得我,马上跟我热络起来,他们家专门卖香肠,生意挺不错。


他指着院子外一棵茂盛的百龄黄杨树告诉我,隔壁是范韧庵先生故居。


爬过一个乱砖堆,就可以看到故居全貌了,门前一大块空地,长满杂草,宅子倒是保存完好...


范韧庵,是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第29世孙,1916年10月生于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中国画系。现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豫园书画楼特约画师,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书画会顾问,长宁区老年书画会名誉理事。


擅长书法,兼擅绘画 。书法得李健、沈尹默、潘伯鹰指授 。上海市文史馆、邓散木艺术陈列馆、日本成田山新胜寺等处有其作品收藏 。发表文章有《行书十二题》 。参加编撰《中国书法大辞典》、《中国楷书大字典》、《中国美术辞典》等 。 


仲贞子先生有诗云:“古镇西场文化之邦,名贤功绩青史昭彰”。神奇的土地,灵秀的河水孕育出太多的英才,西场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从西场走出的名人有很多,仲贞子本身更是西场人的骄傲...这栋位于西场初中内的白色大楼就是仲贞子艺术馆,展示了他的生平、个人作品和艺术收藏。

我在这里上完初中,以前是西场中学,现在是西场初中了...



可惜现在是中午,馆内工作人员下班了,只能看个大概。


刘海粟大师的题字“以美利天下”。


仲贞子(1918年2月—2008年9月),汉族,曾名谅,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人。著名书画家,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马公愚等书画大师。并自成一派,以诗、书、画、印皆擅而闻名。


1938年-1940年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1949年新四军东进后列入统一战线任参议员。

1949年主办西场小学。

1950年主办西场民办初中。

1956年创办西场中学。

1940年-2003年任县人大代表,市、县政协委员常委。


生前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诗协、楹协、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南通市书协、诗协名誉主席。江海印社社长,县文联顾问、县老干部诗书画研究会会长。


在网上找了几幅他的作品。


仲贞子的故居就在西场镇的临街。


给我开门的是仲贞子先生的四儿子,院子不大但清幽雅致。


一阵寒暄后,说起他们的家族史,早在明朝初期,他们家在苏州经商,因拥戴张士诚而被朱元璋驱散。


我回来后百度了一下,确有其事,史称“洪武赶散”。


据《盐城县志》所载,朱元璋登基后不久 ,为了报复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一带王府绅民对张士诚的拥戴,遂以移民垦荒为由,将王府40万人丁驱赶到苏北。

现大多数苏北人把睡觉戏称为去“苏州”,就是当时的苏州移民迁徙的过程中念念不忘祖籍地,数百年来一直没有忘记,仲家亦在其中...


仲家从苏州带来工匠,运来木材,大兴土木,建造园林大宅。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战乱、文革...如今只剩下这么一个小院。屋子里有四根木柱,据说这几根柱子是明朝独有的风格——“压元”,意为压住元朝,让元朝永不翻身,此说法尚需考证...



这些大梁也都是精选上等木料,至今还保持着原木本色,岁月的流逝只是让它们更显古韵...



此行最大的惊喜,无疑是见到了我的小学恩师——仲老师,她是仲贞子先生的女儿,如今70多岁了,听到客厅里的说话声,她从房间走出来...


小学的时候,仲老师给我一大摞报纸,让我每天坚持练书法,每天写一张,第二天必须交给她...


正是老师的鞭策和悉心指导,为我当时想成为书法大师的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若是论资排辈,我是不是也算仲贞子先生的徒孙?师爷啊,后来...后来我跑偏了,学那倒霉设计去了...想成为书法大师是需要天分的,学生给您老丢脸了...


仲贞子先生的灵墓就在这个院子的西首,简陋而略显粗糙,墓碑是一块简单的水泥板,上书“著名艺术家仲贞子先生之墓”,老先生一生追求艺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技艺四绝,在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暮年深居简出,身后一方简墓,孤隐宅院,让人不免有些唏嘘...


墓前的两个石鼓,当年立在仲家大宅的东门,如今与仲家儿女一起守护着老先生...


怀着复杂的心情告别,老师满含热泪送至街边,让我不忍直视,看着我走远,她才依依不舍的返回院中...


老师,您多保重身体,我们会常来看您的...


镇西首的范仲淹雕塑,看起来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总感觉有些突兀


范仲淹当年围堤治水,造福百姓。沿海一带的城市乡镇,世世代代满怀感激,立碑塑像,以示纪念,并将他筑造的堤坝命名“范公堤”...


雕塑北一座重建的佑圣观,貌似有些冷清


相比之下,新建的惠民寺,倒是欣欣向荣


惠民寺古就有之,原镇政府就设于老惠民寺内,1997年迁至我小学生涯的前半段,后来改建为西场初中的“古河小学”旧址。西场初中则迁至西场中学,而西场中学呢?从此没有了...


这棵银杏树是西场人一直祭拜的灵树,尤其是清明节。


一年一度的传统清明节香期庙会连续两至三天,远近客商、小贩,四乡八里的农民,绵延数里,如云而至,人民东、西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各类商品无奇不有,买卖生意兴隆之至。


而这一天众多善男信女都要到树下烧香请愿,祈求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就在来惠民寺的惠民大桥上,巧遇老同学金美女


激动之余合影一张,照片就不发了,就算她老公看到不会吃醋,也难保当年仰慕她的男同学们不会跟我翻脸: )


金同学如今是饭店老板娘一枚,她诚邀我留下吃晚饭,说再叫几个同学聚聚,我竟辜负美女一片好意,不识好歹一再推辞,实在是时间紧张,下次吧...


在饭店里,我注意到这样一张照片,原来金同学还是西场蓉塘广场舞蹈队的成员(右一),西场美女还真不少咧: )到西场来的朋友,可以去他们店里吃火锅、赏美女...


蓉塘广场舞的视频可以在西祠的“悠悠古镇西场情”论坛里找到,她们代表了新西场人的青春风采,引用一段她们自己的话:


我们是一群草根舞者

不用绚丽的舞台

更无需你为我喝彩


暮色中我们随风起舞

简单并快乐着

自信并陶醉着...


“悠悠古镇西场情”论坛也是西场人和我们这些西场游子了解家乡现状,关心家乡发展,寄托思乡之情的窗口,感谢各位版主的努力和坚持,希望论坛越办越好...


我是西场人,此刻我在西场


你在哪里...

未知作者姓名,在此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