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题多与考高分之间有关系吗?” 很多同学都会理所应当地这样想:“只有平时多做题,考试时才能拿高分。”甚至连有些老师也经常向同学们传输这种思想,但多做题与考高分之间真的有关系吗? 大量事实证明,这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产生这种联系的儿率很小。在很多时候,疯狂做题的结果并不是高分,而是“低能”。 相信大多数同学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如果今天数学老师留的作业是“做20道代数题或几何题”,那你回到家后常常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得做作业。但作业做完之后如果有人问你:“在今天的作业中你学到了什么?”这时,你的大脑努力地回想.但却想不起一点什么,所以只能是非常郁闷地回答说:“光顾埋头做题了,别的都没注意!” 看,这就是盲目做题、疯狂做题的害处,它不仅会使你学不到东西,而且还会使你变得越来越“低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套用一句非常流行的话语就是“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题,你什么时候思考呢?” 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它需要同学们通过做一些练习题去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但更多的时候,它需要你在做题的过程中思考、总结。只有伴随着思考和总结的解决过程,才最有意义。 那如何才能使自己做的习题有意义呢? 一般来讲,你只需做到两点: 1.学会在“埋头做题”的时候“抬起头思考”。 有个数学成绩很好的同学对我说:“大多数同学都只是‘埋下头去做题’,我不仅会‘埋下头去做题’,还会‘抬起头来思考’。其实,数学是否能学好,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而在于思考到了什么”。 听了他的这番话,我对他很赞赏。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才知道,他在做数学题时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做完一道题后,如果发现另一道也是考察的同一个知识点,那他往往就会直接跳过,接着去研究下面的题目。 为什么他会对自己如此自信呢? 其实,他的这种自信全部来自于这样一点:做数学题,他从来不追求多,而是迫求“彻底明白”。例如,大多数同学做完一道题后都会紧接着去做下一道,但他并不是这样,每做完一道题后,他都会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 “这道题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 “它还可以转变成哪些其它的形式” …… 同学们,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做数学题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他还有必要没完没了地去做题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在日常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只要你也能做到既“理下头去做题”,又“抬起头来思考”,你也根本没有必要没完没了地去做练习题。 当然,思考的方法和内容是这样的:每做完一道题后。就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这道题考察的主要知识点是什么?” “这一知识点我掌握了吗?” “这道题还可以以其他的形式出现吗?” 如果每次都能把这些问题想明白,那你就真正把习题做会、做明白了,并达到一种“做得最少,学得最好”的最高境界。 2.摒弃模棱两可的态度。 很多同学之所以习题做了一大堆但成绩鲜有提高,这还与他们对待习题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在我所接触的同学之中,也有自诩“习题大王”的,即他们每天会做很多习题。但面对他们并不是很理想的成绩.我问他们:“你们觉得白己把那些题目都做对了吗?” 结果大多数的同学都这样回答我:“也许对了吧,但又好像不对……当时没想那么多就继续做下面的题目了。” 听了他们这样的回答,我终于知道他们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了—他们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得他们所做的习题大多都失去了意义。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对还是错,如果是对那还好,但如果解题思路是错误的,下次再遇到同种类型的题目时,他们一定还会延续这种错误的思路。在这种状态下,即使他们做再多的习题,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要想使自己所做的习题有意义,你必须要摒弃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不管做哪种类型的题日,一定要清楚地知道白己的做题思路和方法是否都是正确的。当然,如果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问题,那你一定要认真地、不怕麻烦地去寻找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也只有这样,做习题的意义才会真正体现,你的数学成绩才会提高。 更多学习方法深度剖析的细节文章,关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或“家长教育方法”公众平台找到对应文章即可,如有疑惑或者经验交流,加微信1514412170交流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