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学中医| 治疗羊癫疯,泻肝火,熄肝风

 冰山上的过客 2016-08-12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4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辨证要点


1.确定病性


痫病来势急骤,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病性属风;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者,病性属痰;有猝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者,病性属热;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者,病性属瘀。




2.辨病情轻重


判断本病之轻重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持续时间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即间隔时间短暂则病重,间隔时间长久则病轻。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痰浊之浅深和正气之盛衰密切相关。



治疗原则


宜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以治标为主,着重清泻肝火,豁痰熄风,开窍定痫;平时病缓,则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证治分类


1.风痰闭阻


症状: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痫病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失,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


常用药:天麻、全蝎、僵蚕、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石菖蒲、琥珀、茯神、远志、辰砂、茯苓、陈皮、丹参。




 ● 


2.痰火扰神


症状: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青黛、芦荟、大黄、黄芩、栀子、姜半夏、胆南星、木香、积实、茯苓、橘红、人参、石菖蒲、麝香、当归。


 ● 


3.瘀阻脑络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遗症等。或先天脑发育不全,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地龙、僵蚕、全蝎。


 ● 


4.心脾两虚


症状:反复发痫,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方药: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姜半夏、当归、丹参、生地、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


 ● 


5.心肾亏虚


症状: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


治法: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方药: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龟板、川牛膝、生牡蛎、鳖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