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老刘tdrhg 2016-08-12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绛,字忠清,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是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身处明末清初,时值清军入关,他提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梁启超概括以八字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篇摄影/车吉心)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顾炎武生于现江苏省昆山市的千灯镇,这里北临吴淞口,与沪宁铁路相望; 南靠淀山湖。境内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阜民丰,交通方便,素有“金千灯”之称。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14 岁时顾炎武便取得诸生资格,但仕途坎坷,屡试不中。于是他断然放弃科举,开始遍览群书。明崇祯十六年(1643 年)夏,他以捐纳的方式成为国子监生。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他改名炎武,表示要像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一样, 做一名爱国志士。他在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清顺治二年(1645 年)五月,顾炎武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尚未到达,南京即为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其时,江南各地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投笔从戎,参加了义军。但义军的势力无法与八旗精锐相抗衡,江苏各城连连失守,顾炎武的母亲和弟弟也死于战乱。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他的嗣母王氏临终前再三嘱咐顾炎武: “勿做二臣”。国破家亡后, 顾炎武弃家出走,开始漫长的流亡生活,结识仁人志士,考察国计民生,写成名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康熙年间,虽得推荐,但他始终拒绝为清效力。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顾炎武在友人家骑马时失足,不幸去世,终年69 岁。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顾病殁后,由嗣子顾衍生扶柩归葬于故里千灯,墓园与故居都在千灯镇南部蒋泾西南。历经300余年,古墓至今保存完好。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墓前立“顾亭林先生之墓”石碑,露台用花岗岩砌筑,石阶七级,围以石栏,四周翠柏掩映。墓道南面建“亭林祠”三间、两厢、一门楼。祠内陈列顾的塑像与著作手迹等,供人凭吊瞻仰。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清代“开国儒师”的生养死葬之地

顾宅现在已扩建为“顾园”,园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风光宜人,有致用阁、橘颂轩、秀石虬松庄等景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