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述五蕴

 孟溪ProbeT连山 2016-08-13


【潜水】雙月.花菱薰
个性,就是我说的习性,习性是怎么发生的?这要简说一下五蕴。

五蕴分为色蕴(物质现象),和心四蕴(精神现象)。心四蕴是心的四种功能(识,想,受,行)的集结。


识是『辨别、认知』的意思,当我们六个根门中接触到色蕴(物质现象),就会产生一个认知。

 

这个识是一个中性的震动,但当你的想蕴(判断)起作用(比方说,你辨别出一个声音,产生那是辱骂的判断),就会产生一个感受,这是从识蕴传导至想蕴,从想蕴传导至受蕴的过程。

 

受主要有三种,苦受,乐受,与不苦不乐受(舍受)。

 

当你产生了苦受,就会自发产生一个嗔恨,想要推开这感受的习性反应,如果是乐受,则会产生贪爱的反应,这是从受蕴到行蕴的过程。


接着,行蕴的力量会推动下一个心识产生,然后接着产生想,再产生受,再产生反应。所以说,心识之流像河水一样,没错,一个心识产生后就立即灭去了。

 

但那股趋向,那股推动的力量留在五蕴的交互作用间了。你可以想象,多米诺骨牌,或者就想象一条巨大的瀑布,这股力量之大,诚可畏也。

 

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作用,因此,我们不应该失念,失去对当下所发生事物的觉知,是世上最为可怖之事。

 

人们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体动作(身念处),要明了自己的感受(受念处),明了自己的思想(心念处),明了它们揭示的内涵(法念处)。

这是四念处,又称四念住,是佛陀教法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部分。

念住,就是通常说的觉知。但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这很容易被误解。大部分人学佛往往从很高的地方往下学,这没有什么错。高高山上立。

 

但如果不能有深深海底行的功夫,就会觉得佛法空泛不实。如果只知『五蕴皆空』,不知『照见』,那么这就只停留于『闻慧』与『思慧』的阶段。

 

【传说】一剪闲愁
空是什么?是“无”?还是“有”?

 

【潜水】雙月.花菱薰
不能这么说。一看到它生起,就立刻灭去的东西,怎么能说它有呢?但又怎么能说它无呢?所以佛法里用『空』这个字。

 

【唠叨】天时地利人和
回到刚才说的,人的天性与人的个性,会使人刻意回避一些选择项,那么,是否可以说即便是在现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也并不是自由的?

 
【潜水】雙月.花菱薰
如果你没有觉知到这个习性,你就是不自由。你看,习性发生,推动心识,心识推动感受,感受推动习性反应。

如果这个过程,你保持清晰的了知,你就是于念处离念,于相处离相。心识、感受、思想、习性,当它们作为一个对象被你看到了,你就脱离它了。

 

【唠叨】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天性又如何说?比如,求生的本能一般都会让你回避对你造成伤害的选项。

【潜水】雙月.花菱薰

那也是一种习性嘛,其实感受都是一样的。你没有必要区分你是对什么产生了恐惧,恐惧就是恐惧,愤怒就是愤怒。它们会生起,当然也会消失。

它们不会消失的唯一原因就是你持续地创造,你用什么方式创造它们呢?以想要推开或想要留住的方式。

当你允许感受出现,允许它流经你,通过你的身心,让它完成这个过程,不要施加任何阻碍,感受就会自然褪去,心体无滞。

 

这个说起来或许非常复杂。但简单地总结一下,大概就是这样。

 

【活跃】天堂在人间
能解释下佛说的“觉明为咎”是什么意思?

 

【潜水】雙月.花菱薰
无明从明中来,即慧能祖师『烦恼即菩提』所阐之意,这就讲到了真妄同源。自性具足,再多我也不好说了。

 

来源 东方时事解读QQA文化群

整理 一剪闲愁

时间 2016.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