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是礼仪之邦吗?

 pgl147258 2016-08-13

我们是礼仪之邦吗?

中华民族的标志是什么?五千年文明古国;世界四大文明唯一保存的国家;礼仪之邦;

以上都对。

5000年历史可以根据时间推算,四大文明唯一保留的国家也是实情,那这个礼仪之邦从何说起呢?是不是因为古老,所以才显得有礼貌呢?

非也。

事情是这样的,中国在殷商时期已进入封建社会,物质文明颇为发达。但统治者凡事“不问苍生问鬼神”,诸如:晚上做梦、配偶生子等等,都要占卜,而且要用活人作祭品。

数百年积累,民怨四起,周武王率诸侯联邦军队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70万大军。事后总结得出经验教训:民心不可违。“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就是水不能作为镜子,要以人为镜,把老百姓的反应作为当政得失的风向标,才能天下太平。

因此,周人信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心和天意一致。

后来孟子加以提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想法很好,怎样达成呢?

周公在开国之初制礼作乐,设定了一整套制度,用道德把各阶层人士维系起来。由此获得867年国祚,为中国最长久的朝代。

周公做礼乐制度,不是礼仪制度。这有什么差别吗?有,且不可同日而语。

人最难管理,作为统治者必须时刻从人性角度思考问题。人性与生俱来,不学而能,不教而有。

尊重人性,才能上下一心,同甘共苦。无论大事小事,必能事半功倍。人有喜怒哀乐,礼便是从情感出发,用制度修正人的情感,规范人们日常行为。诸如待人接物、婚丧嫁娶等,都有相应的行为规范。乐为心声,有声、音、乐三个等级。

声:自然界里的各种声响,物与物的撞击声,人和动物的叫喊。

音:从声中找出1234567的音阶,有节奏有旋律。

乐:德音雅乐有助于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

人在喜悦时载歌载舞,不能自禁,所以音乐穿透力巨大。《孝经》有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这就是礼乐,用礼规范人的行为,用乐提升德性和心性。与儒家思想吻合,孔子及其弟子也都大力拥护。孔圣人影响力不言而喻,所以礼乐文化在战国时期被各阶层接受。

礼乐怎么变成礼仪了呢?

统治者需要威仪天下,礼是规则,仪是行使规则的形式。所以,见了皇帝要行跪拜之礼,大场面更要三叩九拜,就这样礼仪便逐渐取代了礼乐。

对于人的品性改造,不用那么麻烦,反正人生如戏,合则聚,不合则斩或放逐。乐成为宫廷宴饮和勾栏瓦肆的助兴之音即可。

所以,我们最开始其实是礼乐之邦,后来为了便于统治,被改成礼仪之邦。

礼乐和礼仪,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今天仍潜移默化的发挥着应有作用。

孰优孰劣,不必深究。只需要知道,修养身心不仅有乐,还有书籍,亦能从山水间获得感悟。

(本文作者:徐巍 发现中国的美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enyun_wenhu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