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诗词名句鉴赏写景篇(七)

 爱雅阁 2016-08-14
 

 6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处:南宋 卢梅坡 【雪 梅

 含意:此乃赞颂梅花之句,谓梅花虽不及雪白,但却有清香气息。

  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原诗

 雪 梅

 〔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逊:逊色、差一点。

 未肯降:就是不肯认输。

 输:这里作讲。

 骚人:指诗人。

 搁:放下。

 平章:评论。

 格律:符合仄起式格律的七绝。韵律格式为飞雁出群格,首句用邻韵(上平三江)后两韵为上平七阳。白字古仄声。

 梅本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惯咏之物,但如果离了雪的烘托,则没了生机,没了神韵。梅因雪灵,雪因梅俏,他们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共同迎接绚丽的春天。

 诗人通过对”“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骚人搁笔费平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这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

 三、四句意思:(看来)梅花在白的俏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一,一,堪称神思巧运:骚人搁笔费平章的难题,作者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又未,因为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啊!

 对于咏物言志的诗,我们要从物中获得启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即由此及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63、掬水月在手

 出处:唐 于良史 【春山月夜】

 含意:此乃描写月倒映于水的情景。

 作者简介:于良史 唐代诗人 ,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前后在世.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诗甚为清雅,多写景,构思巧妙,形象逼真,同时寄寓思乡和隐逸之情。诗风与"大历十才子"相近.今仅存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很有名的佳句。

 其诗入《中兴间气集》,《全唐诗》有录。

原诗

 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

 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

 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

 楼台深翠微。

 注释:

 胜:此处作优美解释。

 掬:用两手捧。

 格律:符合平起式格律的五律。玩字古仄声,忘古通字,这里用作上平七阳。“掬水月在手,”大拗句,香字救上句。上平五微韵。

 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中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中,我还哪里计算路程的远近呢?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怎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呢!

  夜风送来了钟声,我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

 可以说,此情此景,再没有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首先,从结构上看,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运笔如环,自然圆合。其次,这两句 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一当十。再次,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最后,精于炼字。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开篇点明春天山中胜景太多,自己留连忘返直至夜间,可见诗人一整天都在山里赏玩,而正是至夜忘归,才又意外地欣赏到山中更为迷人的夜景。月在手香满衣,似乎不合常理,但月在手掬水所致,香满衣弄花造成,就充满了奇特的意趣。夜间山中升起了月亮,花香扑鼻,诗人不禁俯身捧起一掬泉水,泉水映照着月亮,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则花香自然满衣了。这样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精妙地传达出诗人夜游山景的浓厚兴致。正因夜游兴致愈浓,诗人还想再往前行,到更远处寻觅美景,但又舍不得近在眼前的这些花花草草,正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诗人循声望去,一片青瓦楼台掩映在岚光飞翠之中,更是令人神往。诗以山间景象引出兴致,由近及远,逐层展开,最终以悠扬钟声和翠微山色将诗境进一步推扩,构思精妙,余韵无穷。

 从以上的解析看出,前两句讲的是喜欢水、花、草的景致,但掩映在岚光飞翠中的青瓦楼台也很美,悠扬的钟声不也是美景之一?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第三句表现了对任何景色,不论远近、不论是何景都欣赏的心境,对于到处都是美景而不胜收的感叹;最后,第三句也呈现了景色的由远及近、由静到声、由自然到人工的层次。因此,第三句确实是诗的精髓。

  诗人完全沉浸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于是,唯兴所适,不计路程远近;离开时,面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即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诗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则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镶嵌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现的虽是远景,但仍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致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遥相呼应。

  纵观全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乃诗之精髓所在,令人叹为观止。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63、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

 出处:唐 张谓【读后汉逸人传二首】

 含意:此乃描写野居生活的情景。

 作者简介:张谓,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777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唐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原诗

【读后汉逸人传二首】

其一

子陵没已久,

读史思其贤。

谁谓颍阳人,

千秋如比肩。

尝闻汉皇帝,

曾是旷周旋。

名位苟无心,

对君犹可眠。

东过富春渚,

乐此佳山川。

夜卧松下月,

朝看江上烟。

钓时如有待,

钓罢应忘筌。

生事在林壑,

悠悠经暮年。

于今七里濑,

遗迹尚依然。

高台竟寂寞,

流水空潺湲。

 

 注释:

 逸人:遁世隐居的人

 子陵:严光的字。 东汉 馀姚人。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 刘秀即位后,改名隐居,后被召至京师洛阳 ,授谏议大夫,不受而退隐于富春山

 谓:说。

 比肩:不断地涌现。

 旷:心胸开阔。

 周旋:可以打交道。

 苟:随便。

 林壑:树林和山谷。

 七里濑:地名,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上。

 筌:捕鱼的竹器:得鱼忘筌(喻功成而忘其凭借)。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格律:五言排律。

 这是一首赞美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不恋名利,甘愿隐居名山大江,过世外桃源生活的五言排律诗。首联说虽然严子陵亡故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通过史书记载仍然感觉到他是一个大贤人。紧接着点明他虽然和当时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交情很好,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打瞌睡,但是却不愿意为官,离开京城来到富春江边过悠悠乐乐的隐居生活。结尾说虽然严子陵如今已经作古,但是他生活过的地方却是人们依然向往的地方。

 

6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出处:唐 张谓 《早梅》

 含意:这是描写靠近水边的早梅被人误看成是寒冬遗留的残雪,实际是赞美怒放的寒梅象雪一样洁白。

 原诗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

 迥临:远离。

 傍:靠近、紧挨着。

 格律:符合仄起式格律的七绝。发字古仄音入声。下平二萧韵。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字,一个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尾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65、山光水焰百千层。

 出处:唐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从事》

 含意:描写山光水色之句。

 作者简介: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原诗

 恋别山灯忆水灯,

 山光水焰百千层,

 谢公留赏山公唤,

 知人笙歌阿那朋。

 注释:

 上元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山灯、水灯:指元宵节挂在山上和水上的灯,这里泛指所有的灯。

 谢公:一般是指东晋谢安、南朝 谢灵运、南朝 谢朓和宋朝的谢景初这几个人。这里泛指做高官。

 山公:岁数大的老百姓。

 唤:这里指叫好声。

 阿那朋:当时的乐曲名。

 格律:出律的仄起式七言绝句,人字处应是仄声字。下平十蒸韵。

 这是一首描写回忆元宵节热烈场面的诗。首句用恋字和忆字来表示自己对元宵灯节的留恋。第二句描写无数的花灯把山河装饰的无比辉煌灿烂,第三句“谢公留赏山公唤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疑问,即设问的修辞方法:为什么高官们要留给赏钱,老百姓在大声叫好?第四句“知人笙歌阿那朋”自己解答:奥!知道了,原来是艺人们正在精彩的演唱一个叫阿那朋的曲子。

 全诗仅仅28个字,把元宵灯节的盛况描写的惟妙惟肖。寄托了自己的愉悦心情。虽然从格律上说有些差错,但是仍不失为一首写景的好诗。

  66、山色知残雨

    出处:唐 郎士元 【春日宴张舍人宅】

    含意:描写自然景色之句。

    作者简介: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天宝十五载擢进士第。宝应初,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右拾遗,出为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自丞相以下,出使作牧,二君无诗祖饯,时论鄙之,故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集二卷。今编诗一卷。

    原诗

    懒寻芳草径,

    来接侍臣筵。

    山色知残雨,

    墙阴觉暮天。

    莺啼汉宫柳,

    花隔杜陵烟。

    地与东城接,

    春光醉目前。

    注释:

    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隋唐时,中书舍人中书省掌制诰。隋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另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起草诏令。元丰改制后,始仍掌其事。辽属中书舍人院。起草有关诏令。明清时于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非前代可比。 明代时,中书舍人已为从七品,清沿置。

    杜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杜陵原上。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僪、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

    格律:五言平起式律诗,下平一先韵。“莺啼汉宫柳”五律的特殊格式平平仄平仄。接:入声字,隔:入声字。

    这是一首描写春光景色的作品。首联“懒寻芳草径,来接侍臣筵。”点出了作者是在很勉强的心情下,来参加皇帝近臣中书张舍人的宴会。因为张舍人是皇帝宠信的人,所以不管自己怎么样的不愿意,还是不得不前来参加。颔联交代时间和天气状况:看见远处山的颜色知道是雨似停未停的情景,墙角的阴色点出是黄昏时分。这两句更加衬托了诗人的不悦心情。颈联话锋一转,“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皇宫外的柳树上雨后骊鸟在不停的欢叫,众多的山花把远处的皇帝陵寝都隔得似乎更加遥远了。心情因为这美丽和谐的自然景色马上转变了。尾联先交代自己要来的地方,张舍人所居住的地方在皇宫的东面。最后一句点出了节气是春天。自己完全被眼前这美丽的春色所陶醉,终于能有一个好心情来参加这个宴会了。作者用前后心情对比的手法,刻画出自己心情变化的巨大反差。

 67、残月照秋水

 出处:唐皎然 【题余不溪废寺】

 含意:描写秋景,有苍凉之意。

 作者简介: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他是中国茶圣陆羽的导师,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原诗

 【题余不溪废寺】

 武原离乱后,

 真界积尘埃。

 残月生秋水,

 悲风起故台。

 居人今已尽,

 栖鸽暝还来。

 不到无生理,

 应堪赋七哀。(一作真堪赋七哀。)

 注释:

  本诗见《全唐诗》卷八百二十第四十二首。余不溪废寺,旧志载在县东北十五里蔻营村,系古禅居寺,当时已经废弃,所以叫废寺。南北朝时,是中国佛教寺院最兴旺的时期,所以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著名诗句。到唐时,佛教有所衰败,许多寺庙废弃了。又,僧皎然有《同李洗马入余不溪经辛将军故城》:惨惨寒城望,将军下世时。高墉暮草遍,大树野风悲。壁垒今惟在,勋庸近可思。苍然古溪上,川逝共凄其。

  真界:佛教。

  栖鸽:栖鸽意象甚温存,崔曙有然灯见栖鸽(《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王昌龄有禅枝怖鸽栖(《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本诗一作孟浩然),贾彦璋有朱网防栖鸽(《宿香山阁》),皆是心怀慈悲之人。

 武原:武原镇引始建于唐开元五年。位于海盐县东部唐开元五年(717),迁县治于今地。天宝十年(751),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海盐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宣德五年 (1430),析武原、齐景、华亭、大易4个乡置平湖县。

 余不溪:又称东苕溪、龙溪、仇溪。上源由南、中、北三个支流组成,在浙江省东北部以南苕溪为正源。

 余不溪的字颇具典故,其本义是花蒂,可谓浪漫而凄美。根据资料记载:相传古时德清牌头(今名筏头)一带,溪流沿岸栽植桃树,春天花开,落英缤纷,故筏头旧名英红镇。每逢春季,雨涨溪水,桃花瓣急流而下,直至武康,所以筏头到武康这条溪,称为英红溪,武康亦称为余英镇。但满溪落花流经武康到德清地界时,溪中只剩花蒂,余不溪就此而得名。

 七哀:《七哀》是三国时期曹操之三子魏晋诗人曹植作的一首五言闺怨诗。这首诗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根,曲折地吐露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怨愤心情。甚至是在讽刺君王。

 格律:平起式五言律诗,上平十灰韵。鸽字古入声仄音、七:入声字。

 这是一首哀叹佛寺废弃后荒凉破败之景的五言律诗。首联点题,经过南北朝后期和隋朝的战乱,原本兴旺发达的佛教寺院遭到沉重的打击,许多都衰败了。颔联写了在秋天到来时,这种破败更加显得凄凉。颈联转到现实生活中,在此聚居的人已经都离开了,只有在此栖息的鸽子夜晚时还会回来。尾联引曹植七哀诗的典故,来抒发自己一个僧人的怨愤心情。

 

68、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出处:唐刘方平 【春怨】

 含意:此乃写景抒情之句。上句点出“时”,下句点出“人”,写美人之失宠。“近黄昏”有迟暮之意。“金屋无人”指无人临幸,故美人流泪。

 作者简介: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原诗

 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

 金屋:汉武帝金屋藏娇典故。金屋无人指失宠。

 格律:平起式格律的七绝。屋字古入声仄音,上平十三元韵。

 这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

 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指出“诗文俱有主宾”,要“立一主以待宾”。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这里,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以“满地黄花堆积”,来陪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中人,所采用的手法与这首诗是相同的。

 从时间布局看,诗的第一句是写时间之晚,第三句是写季节之晚。从第一句纱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内独处之人;从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飘落之花。再从空间布局看,前两句是写屋内,后两句是写院中。写法是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从屋内的黄昏渐临写屋外的春晚花落,从近处的杳无一人写到远处的庭空门掩。一位少女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当然注定要以泪洗面了。

 更从色彩的点染看,这首诗一开头就使所写的景物笼罩在暮色之中,为诗篇涂上了一层暗淡的底色,并在这暗淡的底色上衬映以洁白耀目的满地梨花,从而烘托出了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伤春情绪,诗篇的色调与情调是一致的。

 为了增强画面效果,深化诗篇意境,诗人还采取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诗中,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写法,使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画的那样一个凄凉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此外,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黄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暗示自己的才华得不到赏识。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69、形影自相随。

 出处:唐 崔峒 【江上书怀】

 含意:此乃描写形与影之密切之句。

 作者简介: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代表作:《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这首诗意象高华,投赠之意,怨愤之情,出以雅正之笔,为崔诗中的佳作。

 原诗

 骨肉天涯别,

 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

 发变镜中丝。 一作发白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

 存亡梦岂知。

 登高回首罢,

 形影自相随。

 注释:

 胡越:胡地,古代称北方民族居住地为胡地,称南方民族居住地为越地,这里胡越一词比喻疏远隔绝。

    格律:首句不押韵的仄起式五律。别字古仄入声,上平四支韵。

    这是一首描写骨肉情亲的送别之作。诗人送别亲人远去,江天浩渺,薄暮冥冥,形孤影单,百感交集,遂写下此篇,书写情怀。

 起句点出骨肉,可知所送之人乃诗人之亲人,骨肉本不可分,可偏偏要分开。且要分别到那天涯海角去,不知还能见否,不禁让人悲从中来。次句点出江山二字,更觉天涯之遥远。颔联写诗人泪流沾襟,可见与亲人之情深,更着一字,可知其泪涌如血,其悲苦的情状让人目不忍睹。对镜梳头,脱发满镜,可知诗人愁苦难当,心力非常憔悴。颈联胡越既照应首句之天涯,言亲人所去之地极为遥远,且胡越皆为蛮荒之地,暗喻其偏远,自然是不可通书信了。书信不至,亲人自然生死未卜。最后写诗人梦不到亲人,于是登高远望,仍然没能望见,只好孤身而回,其心境非常落寞。一个字,可以想见其失落、惆怅的情状。

 全诗笔力深沉,感情真挚,是诗人字字血泪的无声哭泣,令人不禁从心底涌起沉痛的悲悯,为诗人,也为千千万万在战乱中骨肉分离的人。

 作者在诗中紧扣怀字行文,缘情写景,以景衬情,凝练厚重,意境深沉,慷慨悲凉,直入肺腑,读之直让人一掬清泪。

70、苇岸无穷接楚天。

 出处:唐 李频 【湘中送友人】

 含意:描写芦苇丛密的江岸景色。

 作者简介:李频 字德新,唐寿昌长林西山人。唐宣宗大中八年(854),频中进士,调校书郎,任南陵县主簿,又升任武功县令。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原诗

 《湘中送友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天。一作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

 湘烟:湖南的人间烟火。

 云梦:泛指两湖一带的湖泊总称。

 星汉:指银河。

 格律:平起式格律的七律。第七句“零落梅花过残腊”为七言律诗的特殊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下平一先韵。

 围绕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杭州刺史姚合,非常喜欢有才华的年轻人。睦州(今浙江建德)青年李频,长得非常清秀;他从小就非常聪敏,记忆力特强,所以很早便写得一手好诗。李频从诗友方干那里获悉,姚不仅有着不凡的诗才,而且还特为赏识别人的才华。居住在西山的李频觉得自己老住在乡下也不是久长之计,遂不远千里跑到杭州,请姚合给他的诗作出品评;李频心想,姚的评定说不准将会给自己有颗定心丸吃呢。

 在杭州太守府里,李频把自己的身世向姚公简单扼要地作了介绍,然后便恭恭敬敬地把随身携带着的诗文稿呈献给他。一翻开诗文集,一首题为《湘中送友人》的七律诗,直跃入了姚公的眼帘。读罢,姚公不禁掀髯大喜道:君有此诗才,来科考取进士,又有何困难哉!李频一听,既惶恐又很兴奋地向姚公深表感谢,同时自谦地请姚大人多加指教。姚合点了点头,就莞尔吟起了这诗来: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天。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好诗啊,真是好诗!姚合自言自语道:首联对起的作法,自从老杜以后,真正能做到如此绾合自然的已属不多见。而且此诗先写湘水连天,正为离人独往凄凉一衬呢!如此幽情寓思,实乃精妙之极!李频喜上眉梢;心说,人们传说惜才爱才的姚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姚合手里拿着诗稿,严肃地凝视着李频并询问:贤契可曾成家?李频当即恭敬作答道:回大人,小生由于一直攻读书史,尚且无暇顾及成家之事。姚合便大喜道:本官愿以小女为君侍奉箕帚,不知意下何如?李频更是兴奋不已地向姚大人深施一礼道:多谢大人垂青!由于这首绝妙好诗所起的作用,杭州刺史姚合便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

 首联和颔联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诗的前三句,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中流欲暮见湘烟中流即江心,这是江面宽阔的地方,此时在暮霭的笼罩下更显得苍苍莽莽。岸苇无穷接楚天楚天即湖北楚地,春秋战国时期湘江流域为楚地;岸苇无穷已有深远之意,再与楚天相接,极写其空旷广袤。去雁远冲云梦雪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孟浩然曾以气蒸云梦泽(《临洞庭上张丞相》)来状写它的壮伟,这里则以云梦雪来表现同样的境界。经过此番描画之后,方才拈出第四句点题:离人独上洞庭船。此句一出,景语皆成情语。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颈联: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此写洞庭湖的景象,并非实写,而是由洞庭船引发的想象,故而在时间上并不承上,不见了。两句是说,洞庭湖波翻浪涌,奔流不息,入夜,则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洞庭湖是浩瀚而美丽的,然而诗人此写并不是出自对洞庭奇观的激赏,风波之中,星汉之下,始终有着孤舟离人。因而,他对洞庭湖水的描绘,流露着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而有关星河高悬的遐想,则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诗人的这种情思同样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孤舟离人和洞庭景象这前后两幅画面的巧妙组接来加以体现的。

 尾联: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这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零落梅花是诗人自况,也是一景。由腊月而想到梅花,由而冠以零落,取景设喻妙在自然含蓄。此联固然表现了诗人的自伤之意,但同时也表现了念友之情,因为诗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完全是由友人的别离引起的,故而这种自伤正是对友人的依恋。

 作者或用正面烘托,或用反面映衬,或用比兴之法,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心绪,只是将几组景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使它们发生内在的联系,通过画面显示特定的意境。这样,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个人情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