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昵称32937624 2020-02-01

和你一起爱上写作,用写作认识自己,与世界对话。你好,这里是文案充电宝Pro。

有些诗句,我们耳熟能详。比如: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踏破铁鞋无觅处。
  • 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些诗,我们课本里学过,写作文引用过,考试默写过,有许多还拿来劝解别人的人生。

但是,如果要问你,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出处是哪里?

估计你和我一样懵!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诗红人不红。

这就是文学圈的一个典型现象。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这宝藏般的“片语只言”,获得超越作品本身的传播力。

而且我们还能读到,是我辈的幸运!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金句的力量!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这些千古名句,作者不一定很出名,但也值得被我们知道。

我整理了50句中学时学过的,耳熟能详的诗句,找全了作者和出处。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这些诗句的时代,一起体会作者的情感。

全文近8000字,建议静心阅读。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句诗很出名,经常被引用在各种场合。

但是作者叫曹松,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

曹松,字梦徵。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

这一句选自其《己亥岁二首》。原诗如下:

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这2首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后的战争,兵荒马乱、生灵涂炭。

“ 一”与“万”、将军荣与“万骨枯”强烈对比,令人触目惊心。

顺带一提,曹松是54岁中进士,同年有5个老头,都是54岁以上的,被称为“五老榜”。

其中有2个过了古稀,王希羽和刘象。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诗可谓家喻户晓。但这两句并不是一联,而是一首诗中的2句。

作者其实也很有名,是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

29岁登基,在位25年,初登宝座时他勤政爱民,是个难得的好皇帝。后来与辽国定盟和解,被认为是最懦弱的皇帝之一。

不过正因如此,此后大宋得到了一时的太平,也进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期。

这样皇帝,一生最尚文,喜欢研究诗词,更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劝学诗》。

原诗如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试卷里最喜欢考的一句。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作者是夏元鼎,南宋学者。

他的生平史书记载不多,最出名的就是这首《绝句》。

全诗如下: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这首诗名气很大,但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出自唐代一个女子之手。

这几句诗出现在《杜秋娘诗》的附注中,作者是杜牧。

在这首诗中,杜牧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诗中附了一段注: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牧在诗中并没有说这首七绝是谁所作,但后世多归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诗三百首》。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吹面不寒杨柳风。

朱自清在散文《春》里,引用了这句诗。

但这首诗的作者却失落无考。

有人考证,这首诗的作者叫志南,是南宋的一个僧人。

其实志南也只是法号,并不是姓名,诗人的真实姓名、生卒年份都已经失落无考。

原诗如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出自明代一个曹学佺的读书人之手。

一说是残诗,一说是对联。

曹学佺名气不算特别大,但他这两句话,却影响很大。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可以在各种场合听到这句话。

郭德刚经常用这两句话做定场诗。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

这句话最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成了民间的谚语,在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皆称之为妙。

后来清代的黄增在《集杭州俗语诗》中将其囊括荟萃,整编而成,全诗是: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很多人知道这句诗,都是通过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但其实原诗作者是唐未五代诗人翁宏,《春残》其诗云: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韩?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被晏几道借用后,大多人只知晏小山而不知翁宏也。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句话很豪气,尤其考完试后,在日记本里爱写这句。

但原诗作者是在反对尊古贬今。认为时代在发展和变化,纵然前人诗歌有着厚重的积累,极高的成就,但诗人们仍可以通过创新推进诗歌向前发展。

作者就是清代赵翼,全诗如下: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这句诗大家都记得,但原著却不见得读过。

出自《醒世恒言·卷一·儿女团圆 》,是一首定场诗,全文如下: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不爱江山爱美人。

曾经有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是这样说的:爱江山,更爱美人。

但意思却与原诗相反。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完稿,演出之后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

《桃花扇》讲的是明朝末年,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南明小朝廷迅速覆亡的原因。

诗人陈于王大约也是在观看(品读)了《桃花扇》之后,是写下了流传甚广的怀古佳作《题桃花扇传奇》。

全诗如下:

玉树歌残声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两句出自《增广贤文》。

但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却是出自唐·王贞白的《白鹿洞》,全诗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记得小学时,我们教室里,挂着很多名言警句,其中有这句。

后来,才知道此诗的作者是黄聚禅师,唐朝时著名僧人。

他的这首《上堂开示颂》,借梅花比喻禅修的艰难。

指摆脱尘世劳苦是一件非常之事,需要下一番大力气。

全诗如下: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依样画葫芦。

“依样画葫芦”,亦有“依本画葫芦”,俗称“照葫芦画瓢”,是模仿别人的意思。

由于这句成语形象传神,经常被人们引用。

其出处是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

北宋初年,有个翰林学士叫陶谷,在宋太祖赵匡胤身边担任起草各种文告的工作。

时间一长,他自以为有功,想到外地去做官,便托人在宋太祖赵匡胤讨个高官做。

谁知宋太祖却说:“翰林学士起草文告,无非是参照前人的旧本,其间不过换几个字句,充其量不过照葫芦画瓢而己,谈不上有什么贡献。”

陶谷深感失望,一气之下就做诗自嘲,其中有这样两句: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从此以后,“依样画葫芦”就作为一句熟语,流传在人们的口头笔下。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冲冠一怒为红颜。

出自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

《圆圆曲》是长篇叙事诗,全诗组织结构严谨。以陈圆圆、吴三桂的离合故事为主要内容,但也揉合进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部分原文如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者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这句诗出自其诗《贫女》,全诗如下: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

以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

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个作者其实也很出名,只是我们没有把作者和诗句联系在一起。

作者正是唐朝的颜真卿,大书法家啊!

典型的诗名为书名所掩。

全诗如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百无一用是书生。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这是《铁齿铜牙纪晓岗》片头曲的一句,唱出了几分无奈,几分豪气。

但原诗《杂感》却正是作者的呐喊。

黄仲则,清代人。少年时即负诗名,诗学李白。

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

其人孤苦有趣,瞿秋白、郁达夫、郭沫若等等都是其坚决的拥趸。

全诗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里有一个典故“六尺巷”,涉及到清代的一对父子宰相。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人,对张廷玉的应该很深。

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当朝宰相。

“六尺巷”在安徽桐城很有名。我们对其故事也从小就听,耳熟能详,不多赘述。

全诗如下: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此句琅琅上口,许多人在旅游时,发圈时配这个文字,很“文艺”。

其实,这首诗是宋朝, 慧开法师《无门关》的第十九篇。

慧开禅师因为苦参“无”字话头而开悟,因此特别着重“无”字法门。

他将历代禅宗重要的公案斟选汇编,选择其中的四十八期,纂集成为“无门关”一书。

全诗如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在哲学课本里,这是朴素辩证法的经典。

在物理课本里,是运动参考系的范例。

但,这首《摊破浣溪沙》是唐代民间词,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

敦煌曲子词基本就是白话,也就是说市井老妪皆能歌的意思。

全诗如下: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两句被很多人挂在嘴边。

更有许多人认为是李白的诗。

但其实是唐晚期罗隐的诗。诗名《自遣》。

罗隐是一个浑身负能量,特别特别丧的人。

也许是因为他运气太差,仕途坎坷到处踩坑,所以养成了很丧的性格。

他考试考了十几年始终没中第,于是愤而改名为“隐”。

虽名为“隐”,他的性子和飘逸、淡泊完全沾不上边。

他词锋犀利,喜欢讽刺,嘴角时时挂着嘲弄的微笑,也不知道是嘲笑这世道还是自嘲。

他诗中金句频出,到现在人们在喝酒的时候还常常引用他的诗句。

全诗如下: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他还有一首《蜂》,流传更广,也更毒鸡汤。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因为«三国演义»这两句可谓无人不知。可是诗人杨慎就少有人知了。

杨慎明代文学家,状元及第,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句出自北宋诗人苏麟,是他给范仲淹献诗,全文已失传,只留下了这一句。

宋代俞文豹在《清夜录》写: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苏麟以此句来表示自己不得提拔的不满。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句诗出名到什么程度?

到处可见它的改写句,标准模板'XX一入深如海,从此XX是路人。'

但是诗人崔郊却声名不显,这是他唯一一首被收入《全唐诗》的作品。

留下的唯一一首诗,在现代火到这个程度,也是他没有想到的吧!

诗句《赠去婢》,原诗如下: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很励志的诗句,作文里的常客。歌词里也经常用。

出自唐代僧人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全诗如下: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句很出名,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被誉为“孤篇压倒全唐”。

首先,这首诗写的是真好;

其次,他没什么其它能拿出手的诗了。

全文太长,这里就不放了,自己翻课本就好。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这两句经常被引用,尤其是元宵节。廖廖2句,就描写出不夜城的热闹景象。

诗出《正月十五日夜道》,作者唐代苏味道。

这个名字很普通,是吧?

如果这样想,就说明你真的爱小看人。

他有3个知名的后代,后人称“三苏”,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所以写作的基因是可以遗传吗?

全诗如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我们从小就会背这2句。作者是唐代宋之问。

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和同时期的沈佺期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诗的定型,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但是人品超级垃圾。

比如,为了讨好武则天的宠臣张氏兄弟,他不惜放下身架,给张易之端壶倒尿;

再如,为了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据为己有,他竟然亲手捂死了自己的亲外甥刘杀夷。

再如这2句,我们一直以为是思乡的诗。

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

被贬不久,宋之问因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

逃回洛阳的宋之问,无处藏身,只好投靠曾经的好友张仲文。

张仲文深爱其才,冒险将他收留,没想到,他却恩将仇报,害得张仲文一家丧命九泉。

全诗如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句从小学就倒背如流。一犯错,老师就不自觉地用这句了警告。

语出明代杨仪的《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但这句话却是唐寅说的。

唐伯虎 29 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

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时,却飞来横祸。

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

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连,被剥夺了解元称号,入了监狱。

事后唐伯虎感叹道: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语出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用来形容十年苦读历经艰辛,一举成名后身价倍增。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此句曾被多次引用,如《封神演义》《初刻拍案惊奇》等。

同样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歌里唱的最多了。

出自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词名叫《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全词如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多少学校的校训!

这句本身也是一个书院的对联,也是校训!

只不过这所学校有些久远,是明代的东林书院。

作者顾宪成,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

偷得浮生半日闲。

作者李渉,唐代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

这首诗因写在鹤林寺的客舍墙壁上,被流传下来。

全诗如下: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又是经常被用作题记、个签的一句话,小说里面也常有它的身影。

出自袁了凡的《了凡四训》。

其实,书里还有一句一2019年也很出名,就是《哪吒》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有人认为是陶渊明说的。《归去来兮辞》云: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还有一些人误以为是孔子说的。

但其实都不是。

最早出自《论语》。是一个叫楚狂的,对着孔子唱: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前半句演变成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句话虽然我们常常会提起。

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句话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沈德潜记载为尧舜时代的歌辞,作者当然是无名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

后人起名为《击壤歌》,全诗如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自《战国策》,原文如下: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作者是先秦无名氏。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自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全唐诗》存崔护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这首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出自《庄子》杂篇《说剑》。

根本不知道谁写的,后来被李白,金庸引用。

李白引用至《侠客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金庸引用至《侠客行》小说,讲出剑之快。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这篇最初见于《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九,题为《古艳歌》,无作者名氏。

全诗如下: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念故人。

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而不是说旧人必定比新人好。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宋朝卢梅坡《雪梅》的诗句。

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等4首。

“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全诗如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学课本里的诗。

出自《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何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被言情小说用烂了的句子。

但是原句的意思和言情八竿子打不着。

作者就是“闻鸡起舞”的主角之一——西晋刘琨,一生也算是颇有传奇色彩了。

“百炼钢”和“绕指柔”都是剑的名字。

这两句的意思是:哪里会想到,我堂堂硬汉子,竟落到任人宰割,不能反抗的软弱地步。

诗名《 重赠卢谌》。全诗太长,请自行搜索。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联诗一直被作为山水田园诗的审美范本来评价王维。

许多人以为是王维做的。

但其实不是,是王籍。生卒年不详。南朝梁诗人。

以一首《入若耶溪》享誉诗史。

全诗如下:

余腱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句太有名了。意境也太美,太闲适了!

其实全诗都很有名。但作者赵师秀却很少人知道。

作者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全诗如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年中秋节必备的诗句。

世人皆知张九龄乃唐开元名相,殊不知其文才亦为一绝。

这应该是他最著名的一句了。出自《望月怀远》。

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句话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啦,

据说江疏影小姐姐的名字就取自这首诗呐,上海市的闵行区也有『疏影路』和『水清路』

出自林逋《山园小梅》,林逋,北宋隐逸诗人,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西湖。

这50句诗,我们抄过背过,写作文用过,却不记得作者,终于找全了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很多朋友用这句话来感慨人生,感慨世事无常,

此句出自孔尚任的《桃花扇》剧末套曲《哀江南》。

南明灭亡后,苏昆生重游秦淮,两岸金粉尽散,一片萧条,忆起往日繁华,不禁发出这句感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