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风采 | 走近 李明

 御云斋艺术馆 2016-08-14





按:



——北兰亭学术部





个人简介


李明,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林业大学MBA国学艺术中心艺委会副秘书长。2007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精英班成员,国书会副会长,沈门七子之一。作品曾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第五届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   一等奖等。



作品欣赏


行书     2016年


(局部欣赏)



行草




(局部欣赏)



行草


(局部欣赏)



行草


(局部欣赏)



行书


(局部欣赏)




魏碑    2016年


(局部欣赏)



行书  2013年


(局部欣赏)



行草


(局部欣赏)



行书   2016年


(局部欣赏)



行书


(局部欣赏)



行草


(局部欣赏)




行草


(局部欣赏)




学术观察



优雅的力量


——评李明的书法创作

邱正伦



作家余华说过,写作永远源于内心的需要,这句话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真正的写作必须是基于内心的触碰。这是一种真切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无法从当今的写作中得到涌现,却在一位书家的笔下世界找到了回音。最近,非常有幸接触到李明先生的书法艺术,不知不觉被蕴藏其中优雅纯粹的书写力量所触动。在笔者看来,中国当下的书法界虽然呈现出了某种喧嚣繁荣的艺术局面,实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焦虑。也许表面上显得十分热火,处处充满生机,实则在热闹背后显出了一种从骨子里面存在的荒凉。或者说,中国当代书法面临双重困境,一是在临摹碑帖简牍中丧失了当代性的文化指向,二是为当代而当代,甚至在当代日韩书法咄咄逼人的形势面前惊慌失措。因此,当笔者有幸接触到李明先生的书法作品时,真可谓眼前一亮,很受触动。

这种源自于书写本身的优雅力量究竟是怎样形成与获取的?在笔者看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位书家不断积累的深厚性,二是李明书写中优雅飘逸的心性指向,三是李明书写观念的穿越性。

作为中国当代书法界具有真性情的书家,李明不仅在继承传统书法上态度严谨,而且一直为中国当代书法的创新一直躬耕不休。尤其是对二王的书写研习,可以说在今天的书法界达到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之所以如此,我想其中蕴藏着十分深厚的内在根源。二王的书写是魏晋士大夫优雅、旷达、飘逸的精神写照,李明的书写正好从中挖掘和采集到了这一丰富的思想矿脉,并由此孜孜不断地临写探源,那种笔墨之间的优雅能量不由自主地在书家的笔下得到最为直接的传承和发扬。人们常说,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的艺术,线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是柔软曲折、绵延不尽的自由延伸,犹如河流的自然本性。笔者之所以这样来还原线的这一本性,实则是受李明书写的抒情性激发,李明在接受二王书法的结构体式之后,似乎将书写的线条进行了自身体验之后的精神重铸,那些柔软的线条一经艺术家的笔墨冶炼达成了一种充满力量的纯粹,柔软演变成柔韧,曲折演变成精神探险,从而产生一种深厚的内在力量,整个书写转化成一种纯粹的、优雅的视觉呈现。线条在李明的书写之中转换成绵延不绝的抒情性乐谱,既坚如磐石,又游刃有余。这使我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种感受在李明的书写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成了一种来自于当代书家特有的注重内在笔力表现的书写方式。

在李明的书写中,始终弥漫着一种内在优雅的人格气质,既深入又鲜活。当你面对李明的书写时,你会不由自主被他那种内在的书写旋律和生命节奏所击中。有不少同仁在谈到李明的书法作品时,很容易被他精湛的书写笔法和书写技艺所折服,在笔者看来,有关这一点当然是无需置疑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李明的书写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技术指标,他的系列创作一以贯之地指向优雅和纯粹,这是更为本质的精神能量。

李明的书写始终给我一种新的启示。中国书画的视觉魅力从根本上讲,就是线的自由发展,而这种线同中国书画特定的笔墨语言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换一种方式说,掌控笔墨语言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表达方式。这种独特性就表现在中国历代文人的诗性情怀所在。离开了中国汉字,离开了中国人文传统的诗文精神灌注,离开了中国书法特定的线条,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身份就不复存在。“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人文精神始终灌注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生命之中。从李明的书法艺术而言,更能充分地领悟到这一点。中国书法艺术,归结起来就是线的艺术,而线则是视觉抽象的边界,或者说线是贯穿具象与抽象的血脉。在中国书画艺术中,这种线的因素是通过书写得以表达和实现的,所以这种线的艺术又在一个特定的角度形成了书写的艺术。可以这样说,历代的中国文人都是书写中确立自己的文人身份的。从写诗,到写字,到写画,无不与诗性的书写保持着密切的关联。

从根本上讲,李明的书写体现出对当代中国书法现实困境的双重穿越。一方面,李明深谙作为一个现代书法家所面临的困惑,要突破中国当代书法所面临的危机,必须从中国书法的源头开始探索。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从源头开始寻找,才会找寻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之源,才有可能让书法艺术最初的泉源滋润自己的艺术生命。李明正是从碑帖简牍中,从对二王的深情回望中,从书写的每一道源头中开始的,而且深得其中的艺术滋养。作为一名心性纯粹的书法家,李明从碑帖简牍中寻找的不是一般纯技法性的书写源头,而是尽可能寻找到自己与中国历代书家的精神默契,为自己的书写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李明凭借自己作为一名当代书家的宽阔视野,研习碑帖简牍,但从不局限于碑帖简牍,每一次研习都是一次对碑帖简牍新的思考和新的解释,同时将碑帖简牍纳入到当代艺术语境之下进行全新的创作实践,由此释放出独具一格的充满优雅纯粹的视觉能量。事实上的确如此,李明的书写性不仅为他整个的书法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从一开始,这些书法作品就显示出李明书法艺术独特的生命活力来,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字是从书家的笔下生长出来的,而不是那种千人一面的工具性书体。由此,我感受到李明在穿越中国当代书法创作困境的艺术态度和由此而显示出来的独特艺术风貌,优雅而纯粹,古拙而高远。

 

 

作者简介

邱正伦,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人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本科教学专家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学书感悟



琢庐夜话(节选)

李明

 

丙戌之秋,吾负笈北上,游学于京华,不觉已数年矣。京都乃精英荟萃之地,艺事展会络绎不绝,大家名角出没其间,此皆目之所未及也。吾蒙师友指教,茅塞顿开,受益良多。又常与知己二三子聚,谈书论艺,须臾间忽有所悟。拙书不工,生性愚钝,然有不移之志;吾虽顽石,难以成器,唯存自律之心,因以琢庐自励。

 

吾性喜静,每爱独处。自居于京,离乡背井,竟尔烦扰渐远。当夜幕以降,周遭车马趋静,孤灯与我相伴,遂闲啜清茶,漫临古帖,真人生快事,恍惚天地之间,唯吾独在。或尔心游于书籍之中,犹与高人雅士相接,每遇有动于心者,皆记之二三语。既倦而眠,酣然不觉东方大白。

 

吾幼岁时,常随父观乡贤作书。目见墨迹光亮,每逐字行,甚以为奇。后年长识字,便爱捉管作墨戏,每寻字中光亮,欣欣然有所向。吾今已过不惑,回忆既往,墨之光亮已成心之光亮,希冀之所在,吾之余生或将于此光亮中前行矣!

 

案置碑帖,如晤对古人,提笔展纸,颇有思接千载之感。吾每临此时,心灵忽尔沉静,古人须眉表情亦恍若眼前。故下笔点画似有由来,如放矢有的,纵马有缰。烦杂之虑亦化为乌有,身心顿作物外之游。

 

吾学书有年,早不得其要,幸遇吾师杨士林先生,始入门径。杨师博学识高,性若幽兰,不与人同。近年居京一隅,专注古玩书画鉴定,于陶瓷最为钟爱,因自号“陶隐”。尝自题陶隐草堂诗:流韵万年式不同,抟泥还赖古贤功,而今遂我本初愿,陶隐游心无念中。语含沧桑,其意萧然。吾从杨师时,先生曾作《游心集》,去此恍然十余年矣!

 

田君九亭,工篆刻,学黄牧甫。印如其人,清新工稳,温文尔雅。吾与九亭为同窗,私交甚佳,用印多为其所刊。昨又携两枚印章与予,边款“为李明刻印是我最头疼之事”、“第四次刊此颇有黔驴之感矣”,虽为调侃,实显九亭谨严谦逊本色。

 

今观董玄宰书《玉鸾谣册》,冲和温润,气息清逸。尤其笔墨精良,令人犹见其挥运之随心从容。此老格调如山中清泉,云中白鹤,清绝高旷,逍遥自在。然其牵丝联结处,虽纤如毫发,却尽显风情曼妙。此册后有虞山钱谦益跋:“思老风度俊逸,才艺兼绝,其作书作画,一超直入,不凝习气,如禅家之得悟机,时人咸不能及。夏五月笥中展观一过识此。”禅家之得悟机一语,正得其妙。

 

明中季姜逢元《草书纪游诗册》,吾省博物馆所藏。先前未有印象,今春于庐城古玩市场旧书店觅得此帖,吾视为傥来之物。姜氏此书为绫本,笔画提按有力,尤为生动。面目颇类陈继儒,结体稳健,笔触细腻,又有取法十七帖痕迹。其书虽未能比肩董思翁、黄道周诸家,然笔墨为典型明人特点,自有可取可观之处。唯不能自成面目,太过着力,故未至高境。可叹历史无情,黄沙漫漫,不知湮没然多少才人!姜尚存此册于世,幸者也!。

 

何谓经典?其特征有四:一具典范意义,二具美之价值,三能导人以正,四能恒常存在。余尝观当代某名家展览,其规模之大,造势之强,鲜有匹者。其人其书其名皆为当代佼佼者,余常敬慕之,因怀惴惴之心,乘兴而往。然作品多于形式用心,大者皇皇巨制,小者满目眩然,静观揣摩,则令人心意顿灰,若以经典论之,无一可堪者。忽忆西方哲人黑格尔语:斯若一庙,装饰堂皇,却无圣神。故琢庐主人曰:书之道在于内,动人者更不在多,得一经典之作足以名百代,少少许则胜多多许耳!

 

明清两朝文人,独赏自性,向慕精神之优越超拔。面对四时风景,巡目烟霞空谷,手摩金石字画,游心禅意道旨,避负重而得轻隽,舍物障而为无迹,故所作散文小品多有闲雅之趣。余甚爱之,案头常置明清小品文选,感其天真自由,独抒性灵,竟陶然其间。因作书多抄录之,亦书亦读,岂非两全其美乎?

 

近日读《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古之文人,吾最赏苏子瞻,近代尤喜林宰予。东坡有诗:事如春梦了无痕,一语感动古今。东坡居士尝尽人生百味,参透生命之道,随遇自适,悲天悯人,人品之正,艺境之高,令人高山仰止。林氏此传,亦益彰语言之妙,若清泉出涧,白云卷舒,宛如春雨,润物无声。

 

草书贵简,简即不多余也。古人曰“大道至简”,君子藏器,身无长物,固一理也。简约质朴,意到即止,点画之外亦须慎重,此中之要,不可不辨。

 

楷书贵端庄谨严,须有正大之气象,楷模之意义。然易刻板,最忌呆若木鸡,形如算子。东坡谓“真书难于飘扬”至言也。

 

当今行书,多为行草,行书间杂以草书,人谓“雨夹雪”,或为“展览体”之常见。今人避难趋易也,若右军之兰亭,颜鲁公之祭侄稿,杨少师之韭花帖,苏东坡之寒食帖等,谨严如楷法,绝少连带,字字独立而势态呼应、气息生动者最难。

 

世评赵吴兴,多讥其媚,盖以人论书耳!吾以为大谬也。子昂大才,博艺专精,生不逢世,故陷尴尬之境。假令他人若此,又当何取也?逃避实为抗争,无奈唯有面对,此智者之举。赵吴兴挽时风之既下,成百代之楷模,处逆境而有大成,实可敬也!其书平淡中见奇崛,点画沉厚蕴蓄,绵里裹铁,直入魏晋,坡仙之下当无出其右者。

 

米芾最重技法。早年集古字,几于乱真,深得二王神髓,世传子敬书多为其所临仿。吾爱米老翰札,爽爽有魏晋风气,轻松自得。味其书,确有“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之意。盖全仰历练之功,才得解牛之术,吾辈多不侪矣,故去之远甚!

 

书法为写心之艺术,思想者之行为,故书中须有我之心性所在。意从己出,不于人同,自有风骨;盲目跟风,随人作计,终为后尘!

 

当代书法,并非缺乏个性者,“强调自我”与“张扬个性”已为当下喧嚣浮躁之注解。人各有性,物各有主,不可强加。窃以为个性当以道显,道愈深,性愈显。离道而趋性,若杀鸡而取卵。书,寂寞之道,万物同理,皆归之于常。常,道之基也。知此,人所得失取舍盖自明矣。

 

学书各有其道,然不可本未倒置。今有藉西方之图式构成,解传统之书法者。作书重视觉,下笔“点线面”,故点画难免造作。每观此种,往往乍睹甚佳,细品无味,观一而知百。余谓之“黔驴”,终将“技穷“。中国书法,与人之心灵相关,人之精神、情性于笔墨相接,因人因时因境而变,故无以穷尽。书贵自然书写,乃能发于本心,合于书道本旨。若以安排设计,下笔定式,必僵死无疑也。

 

读南田画跋,颇有会心处。南田清逸绝俗,淡雅幽隽,为余叹服。其论曰“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又引山谷论文“盖世聪明,惊彩绝艳,离却净静二语,便堕短长纵横习气”。“逸格”,“净静”亦可论书,书无新旧,唯有高下,当今能得此二境者几人哉!

 

吾读古今书论,唯重书家书论。书家论书,言之有物,言简而意赅,每能发人深省,启人心智。书之道,言未能尽,传之以意。未有体验者而言意,犹隔靴而搔痒。虞永兴《笔髓论》、苏东坡《论书》、孙过庭《书谱》、米元章《海岳名言》诸篇,皆可谓至论也。

 

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贵在用锋,古人有此论也。吾以为用笔须重过程,落笔不可仓促,起收铺毫,勿令草率。观古人书,笔画丝丝入扣,无不谨严,不惟真、行,草书亦然。尝见今人作书,疾风骤雨,点画狼藉,自鸣得意。然究其点画过程慌率不堪,笔不入纸,强使意气,故满纸浮躁,足可戒也!“十年学一慢”,此中深意,自可寻思也。

 

结字之法须藉积累之功。平素临书创作,贵能因字而变,随势生发,为其要也。法无定式,不可千篇一律,最忌雷同。形势贵于平衡完备,勿使阙漏。先求平正,务追险绝,终能险中求正,正中寓险为旨归,平中见奇尤难。

 

今人学书,多欠专注。古今碑帖临遍,未有一帖深入者,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无所适从。古人一帖在手,浸淫多年,故能出入自由。古今相较,古人更具效率耳。一帖入,则百帖通,专一无他,捷径也。今科技发达,印刷精良,为优势也,然纷繁缭乱,耳目无定,反为弊端。

时风浮躁,声色犬马,诱惑难抵,多是移情别恋,终无正果。

 

笔画须有表情,有情方得趣。然不可造作,最恨装腔作势,摆弄姿态。宜下笔干净,果断从容,自然书写,功性兼备。稳健而不失灵动,飞动而不失沉静,最喜东坡居士“刚健含婀娜”句,恰如其分。

 

吾论书谓人书合一、言行一致方入境界,学书必先以技入,技近乎道,技道双修并进,方能人书合一。人书合一方入真境,为生命之真,为艺之真也。言由心出,行有所践,方可立己服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