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辩证针灸

 遥遥无期9960 2016-08-14

   头风是由于肝阳上亢、瘀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或浊邪上犯、清窍失养所造成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疼痛部位多在头部额、颞、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疼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本病常为隐袭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也有持续数周者。外感及其他诸多疾病也常兼头痛,均不在本节之列。

  本病主要指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等病造成的头痛。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多端。盖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所在,人的气血皆上注于头,故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
  1.肝阳上亢由于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由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均可导致肝阳上亢,上扰情清窍,发为头痛。
  2痰法上扰饮食不节,嗜酒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阻遏清阳而致头痛。
  3.瘀阻脑络外伤跌仆,或久病人络,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痛,发为头痛。
  4.气血亏虚饥饱劳倦,或病后产后体虚,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失血之后,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而致头痛。
  5肝肾阴虚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室过度,或大病久病之后,肾精亏虚,致脑髓空虚而头痛。
  【辩证治疗】
  1.肝阳上亢
  症状和体征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痛时常有烘热,面红目赤,耳鸣如蝉,心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弦。
  征候分析肝阳亢逆无制,上扰清窍,则头目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如蝉。肝火上炎,则面部供热、口干。肝火扰乱心神,则心烦。舌红、苔薄黄、脉弦,均为肝阳亢盛之象。
  治法平肝降逆,熄风止痛。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穴为主。
  处方悬颅颔厌风池太冲丘墟阿是穴
  随证配穴眩晕者,加四神聪。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肝阳上亢,多挟少阳风热循经上犯,因而头痛多偏于额角。故近部取悬颅、颔厌、风池、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气,有清热、熄风、镇痛的作用。远部取太冲、丘墟,以平肝潜阳。
  2痰法上扰
  症状和体征头痛胀重,或兼目眩,胸闷脘胀,恶心食少,痰多,苔白腻,脉弦滑。
  征候分析脾失健运,故痰多。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胀重或兼目眩。痰阻胸膈胃脘,故胸脘闷胀、食少恶心。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象。
  治法化痰降浊,通络止痛。以足阳明胃经和局部穴为主。
  处方中脘丰隆百会印堂阿是穴
  随证配穴呕吐者,加内关。便者,加天枢。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中院与丰隆健运脾胃而降浊化痰,以治其本。百会配印堂、阿是穴,善于宣发清阳,通络止痛,以治其标。
  3.淤阻脑绝
  症状和体征头痛反复,经久不愈,痛处固定,痛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斑,首薄白,脉细弦或细涩。
  征候分析瘀血内停,脉络不畅,故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且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为瘀血内阻之象。头痛发作时可表现为细弦之脉。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牌经和阿是穴为主。
<a name=中医辩证针灸--头风'>
  处方气阿是穴合谷三阴交隔俞委中
  随证配穴阳眉棱骨痛者,加攒竹。侧头痛者,加太阳。后头痛者,加天柱、风池。头顶痛者,加四神聪。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或阿是穴、委中可刺络出血。
  方义随痛处进针,出针后不按针孔,或以三棱针散刺任其流出恶血,即以痛为腧,血实者决之之意。补合谷以行气,泻三阴交及血会隔俞以活血。血郄委中刺络出血,起化瘀定痛作用。
  4.气血亏虚
  症状和体征头痛绵绵,两目畏光,午后更甚,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心悸寐少,舌淡,苔薄,脉弱。
  证候分析气血亏虚,不能上荣脑髓,脉络空虚而致头痛绵绵,午后更甚。气血不能上充清窍,则羞明畏光。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舌淡苦薄、脉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益气养血,活络止痛。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上星百会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随证配穴头痛缓解后,酌灸肝俞、脾俞、肾俞、气海等穴。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亦可加灸。
  方义督脉并于脊里而入脑,取上星、百会疏导督脉,活络止痛。足三里、血海、三明交健脾补胃,益气养血,以治其本。
  5肝肾阴虚
  症状和体征头痛眩晕,时轻时重,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口干,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弦。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髓海空虚,脑络失养,故头痛眩晕。目失所养,则视物模糊。筋脉失养,故腰膝酸软无力。阴虚生内热,热蒸于里,故五心烦热。津不上润,则口干。舌红少苔、脉细为阴虚之征,弦脉为疼痛之象。
  治法滋补肝肾,充髓止痛。以足少阴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
  处方百会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透涌泉
  随证配穴五心烦热甚者,可加劳宫、涌泉。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
  方义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脑,针之可补益脑髓而止痛定眩。太冲透涌泉滋肾阴而潜肝阳。肝俞、肾命、三阴交可补肝益肾,滋阴益髓,以求治本。
  【其他疗法】
  1.耳针枕、额、脑、神门。每次取一侧或双侧,留针20~30min,间隔5min行外1次,或用埋针法。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点刺出血。
  2皮肤针用皮肤针重叩太阳、印堂及头痛处出血,加拔火罐。本法适用于实证头痛。
  【医案举例】
  周XX,女,28岁。左侧头痛,已历2年。痛时左目流泪羞明,甚则泛恶欲吐,时发时缓。2个月来,发作频繁,中午及傍晚尤甚。脉来沉细,苔薄腻。平素体弱,月经失调,气血已亏,复感风邪,客于少阳之络,经气流行失畅。治拟疏通经脉,祛风,宣泄少阳。处方:太阳(左)风池(左)、下关(左)、迎香(左)、四白(左)、头维(左)、本神(左)、睛明(左)、合谷(双)、侠溪(双)、大溪(双),均泻法,头维、本神用迎随补泻法,余穴均用提插补泻法。每日针治1次、连针7日,左偏头痛大半已缓,咱左太阳及目眶依然隐痛,迎风则刺痛,夜寐欠安。脉沉细弦,答薄腻。今外邪渐解,经脉空虚,无御邪之力,当风乃甚。再予前法出入。处方:阳辅(双)(龙虎交战法)、太阳(左)、风池(左)、列缺(左)、本神(左)、迎香(左)、睛明(左)、侠溪(右)、风门(双)、太溪(双),均用提插泻法。风门针后加拔火罐。续治7日。上方每日针治1次,2日后疼痛显著减轻,仍以原法巩固疗效,旋即痊愈出院。经随访未复发。(针灸治验录)
  【扶语】
  针灸治疗头风有较好疗效,但应结合现代诊断方法,注意与颅脑实质性病变作鉴别,以便及时治疗原发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