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玉宾中医学习群【临床带教7月11日网络课】后附病案资料

 永远回归大自然 2016-08-15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黄星亮,如果有经常有在群里上课的同学,应该会认识我,就是每次老师讲课,负责发图片的那个就是我了。我是老师的助教,当然我也是老师的学生,所以既然是学生,就会有一些没学好的,学不到位的地方,毕竟李老师的知识是博大精深啊。如果今天的讲课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今天选的医案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这个医案是现实生活中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上火了怎么办呢?”。不是有句广告词叫做“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喝王老吉真的有用吗?

我们言归正传,今天的医案大家都有拿到吧,如果没有大家可以自行在共享里面下载。我们今天讲的程序是先讲舌象,再分析主诉,得出来的病机了后,然后大家可以提问。接下去再讲治疗原则和用药,然后大家可以自行开处方,我们再一起点评下。

我们现在开始讲舌象,我们为什么要先讲舌象呢?因为当人体的病机变化了后,最先变化的是脉象,其次是舌象,最后才是症状。只有病机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症状,所以症状有相对的滞后性。有时候新的病机发生变化后,往往患者的症状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李老师看病,都只看舌象和脉象,一般不问症状。

因为我们里面的学生,很多是初学中医的,还有些同学是为了养生而学习中医的。所以在讲舌诊之前,我象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的一些学习经验。大家在初学中医的舌诊之前,不要一上来就一直看不正常的舌象,这样反而不好。大家一定一定要多看正常的舌象,只有懂得了正常的舌象,才知道不正常的舌象有多不正常。我以前在大学实习期间,在心血管内科,对于心脏杂音一直听不懂,什么二尖瓣返流、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等的杂音我都听不来,然后我的老师就叫我回去多听听自己的心音。我回去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每个心脏瓣膜都认认真真的听,当我第二天再去听患者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基本上都懂了。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好的,我们言归正传,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舌象。患者给我们提供的舌象有4张,每一张拍的角度、光线、申舌的姿势都不一样,所以每张相片的效果都不一样。我们选最后2张作为底版来分析。左边这一张的申舌比较自然,右边申舌比较紧比较不自然,但是左边的光线不好,右边的光线比较自然。所以我们结合2张一起来分析下。

我先看左边这一张,当我们看舌头的时候,一个舌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先望他的神。什么是望神,就是当我们在诊室看病人的时候,当一个病人进来的时候给我的那种神态,比如说这个病人是懒洋洋的进来,还是急匆匆的进来,或者给人不急不躁等的感觉。这个舌头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比较有神气、饱满、干练。这种舌苔一望过去应该不会得什么大病,毕竟年龄摆在这里。甚至看到这种舌头的时候,有股想拿着针在她的舌头上扎个洞给她放气的冲动。

接下来我们来看她的舌体,我们先看左边这张,如果我们把她的舌头正中线分成两半来看,左边的舌体明显的肿胀,右边的舌体相对就小很多了。为什么左边的舌头特别的肿胀呢?因为左边是木气升达的地方,说明了木气升达受到了阻恶,左路不升右路就不降了,所以左边的舌头肿胀的比较厉害,右边的舌头就相对的小了。这个舌头肯定是有气分的郁结,有没有血分的瘀结呢?左边的舌体还是比较淡红,右边的光线比较正常,右边的舌头就相对比较暗些,所以这个舌头是有血分的瘀结。但这个血分瘀结不是很厉害,因为没有明显的瘀斑,所以是以气分郁结为主,伴有少许的血分瘀结。一般气分郁结郁久了后,多少都会有血分的瘀结。我们再看下这个舌头的中间部有凹陷,说明中焦不运,脾精亏虚。

我们接下来看下舌苔的情况。在讲舌苔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学习下舌苔是怎么形成的。我们都知道,脾精上呈于口舌后形成舌苔,正常的舌苔是不多不少,不燥不腻的。所以正常的舌苔应该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脾精充盛,第二脾精上呈的通路是通畅的,也就是木气是条达的。我们来看下这个患者有比较明显的剥苔,说明胃气上呈不均匀。所以一个剥苔就可以说明有肝郁和脾虚。患者的舌苔根部是比较厚的,说明下焦的痰湿比较多。为什么比较多呢?伤寒论里面有句话叫做“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说明痰饮必须以温药方能化解。这个患者下焦痰湿多,说明下焦虚寒,虚寒了就无法化下焦的痰湿了。这个舌苔稍微有点发黄,说明这个痰郁久了,有化热的倾向。

我们再来看下患者的嘴唇,右边的相片比价真实,这个嘴唇红得有点艳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的脸上还有散在的痤疮,这都说明了上焦虚火还是比较明显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望诊的时候,尽量不要错过一些细节。

通过上面的舌诊我们得出了的结论就是:中焦不运,肝郁气滞,上热下寒的体质。

我们接下来分析下主诉,患者经常上火,肺部热,嘴唇红,冬天还出现破皮的现象,经常咽喉疼痛,这都是虚火上浮的象。夏天更明显,甚至失眠,因为夏天阳气是外张的,加上本来虚火就旺,所以夏天虚火就更明显了。阳气外浮,收不回了,阳就无法入阴,就会导致失眠。小腹寒,经常痛经,这是下焦虚寒之象。偶尔会有荨麻疹,我们都知道荨麻疹是由于肺的宣发肃降出现了问题。肺的根源于中土,是由于土不生金导致的肺失宣降,所以从这我们可以得出这个患者的中焦不运的结论。劳累后白带较多,白带是痰湿之象,痰湿较多,也说明中土不运。为什么劳累白带明显增多呢?这是因为劳累后,当阳气都消耗了后,来运化中土的阳气就少了,中土化湿能力就减弱了,从而导致白带增多。从主诉可以得出病机的结论:肝郁脾虚,上热下寒的体质。

这是个女性患者,所以就必须得分析她的月经。她的月经是推迟的,月经量是正常的。月经推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肝肾阴精亏虚的,这类患者往往月经量会比较少,质地都比较稀。因为体内的精血,必须先满足体内五脏六腑的需求后,剩余的血才可以来月经,所以阴血亏虚的患者,往往会延期,常常伴有腰酸软乏力等症状。另一种是肝郁的患者,就象这位患者就是肝郁比较明显,我们知道月经来潮必须是肝气的疏泄和肾气的收敛来配合,才不会月经过多或过少,不会推迟或者提早。如果患者的肝气疏泄不好的话,月经就会推迟,这种证型往往伴有乳房胀痛、易怒、烦躁等症状。所以从月经来看的话,可以得出这个患者是肝郁为主,肾虚为辅的病机。

患者平时的情绪是比较容易思虑和惊悸。我们都知道脾主思,脾胃不好的人都容易乱想。思则气结,气结容易肝郁,肝郁容易化火,化火了就容易伤阴,阴亏了心血就虚了,就容易惊悸。所以这些症状都是有连带的关系。

综合上述的分析:我们从患者的舌象和主诉症状对比的话,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大家对患者的病机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学习下。


问:可以分析下这个患者的舌苔为什么会发黄吗?

答:首先有舌苔,肯定是阳虚无法运化水湿所致,所以舌苔厚的根源是阳虚。因为脾胃的运化不好,痰浊不容易排出去,在加上上焦虚火偏旺,痰郁久了就容易化火。


问:可以讲下荨麻疹的治疗吗?

这个病之前李老师有讲过了。荨麻疹主要是中土虚导致的,所以治疗必须以健运中焦为中心,该升达肝气的升达肝气,该化痰的化痰,该补肾的补肾的辨证论治。伤寒论中不是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问:这个患者月经推迟除了肝郁,还有肾虚吗?

答:这个患者以肝郁为主,我们都知道她肝郁化火了,化火了必然伤及阴血,所以阴精必然有亏虚的一面,故患者平时有惊悸和来月经会腰酸的表现。所以一个患者往往不是只有一个病机,身体的五脏六腑都会互相影响的,可能有多个病机,但是一般都是以一个病机为主,其他病机为辅。

我们接下来讲一下治疗方面。既然这位患者的是上热下寒的体质,这就牵涉到“降火”怎么治疗。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上火”,我们归纳了3种治疗方案:1、热者寒之,2、虚火敛之,3、火郁达之。

我们先讲一下“热者寒之”。这个方案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包括市面上也充斥着很多这一类的中成药,比如: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碧生源常润茶还有王老吉等等。包括这个患者之前找的中医看病,也是用了大量的苦寒药治疗也属于这种情况。我们都知道中医里面有八纲辨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很多人包括一些中医都只看到了寒热之象,却没有看到寒热背后的虚实之象。就象黄元御老师在《四圣心源》里面提到的一句话“方见上热,当知下寒”,所以黄元御会对寒凉派嗤之以鼻。

说到这里,现在正处于小暑,就快到三伏天了,我想把这句话稍微改下“方见外热,当知内寒”。夏天到了天气很热,世间万物都处于开散的状态。人体也不例外,人体的阳气充斥于肌表,而体内的阳气就少了,也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是处于虚寒状态的。所以我们夏天的胃口比冬天差,因为夏天脾阳是不足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力量就减弱了,故夏天饮食宜清淡。如果这时候吃寒凉的食物,象雪糕、冰激凌、冰镇的水果等等,无疑是雪上加霜了,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就象李可老师校注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挖煤工当夏天的时候,地面上是非常热的,但是他们在地底下挖矿的时候是穿着棉袄的。当冬天地面上是冰天雪地的时候,他们在矿下是打着赤膊在挖煤的。自然界是这样的,人生于天地之间,所以人体的身体必然也是这样的规律。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要求病人一定忌口寒凉的食物的原因所在。

我们来讲下“虚火敛之”。这个治疗方案最经典的案例是在李老师的《临证辨象》里面的一个肾虚发热的小孩子,就是在肾藏病治疗篇里面。这个孩子主要是肾虚不守,虚阳外越之象,导致的高烧不退,面红如妆,脉象是虚浮外越的,稍沉取即无。这种的治疗就不能苦寒直折了,只能往下收敛。老师用了大量的桂附地黄丸,配合童子尿加上封髓丹治疗,效果很好。这个案例太经典了,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去看。另外《伤寒论》少阴病中,有个条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我在临床中应用黄连阿胶汤,治疗产后阴血大亏,导致的大汗淋漓、失眠、怕热、心悸、浮肿等效果特别好,大家可以在临床中验证下,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

我们接下来着重讲一下“火郁达之”。这个方法是李老师最经常用的方法。说到火郁达之,就得跟大家提一下治疗胃火上攻的“清胃散”了。清胃散是出自金元四大家的李杲的《脾胃论》,有学过方剂学或一定临床基础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后世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了丹皮和生石膏,其实意思都一样,我个人觉得李杲的原方更高明些。

清胃散的组成:当归、升麻、生地、黄连。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方子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了,看过去和李老师的用药很象,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英雄所见略同”吧。好的我们来分析下方子,这个方子用了当归、升麻,李老师也经常用这个药对。当归升达左路的血分,升麻升达左路的气分。这里用生地是因为火盛容易伤及阴血,故用它养阴血,同时生地还有清热的功效。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会问,这里也用到了黄连啊,黄连不是苦寒的药吗?说到这里我们就得单独学习一下黄连了。黄连生长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故又叫做川连,同时它长得像鸡爪,又叫鸡爪连。黄连生长在海拔较高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且长得很结实。大家想象下在这么阴冷潮湿的而环境中,还长得这么结实,故它的收敛固涩之气是很强大的,同时需要很强的化湿能力。所以黄连清热并不象薄荷、连翘、金银花等那样把郁热散掉,而是把郁热往下拽一下,往下收敛一下。这样左路用当归、升麻升达一下,右路用黄连往下拽一下,一起周流就转起来了,这样郁火就好了。所以当我们把一气周流学好了后,一切好的方剂都可以为我们所用的。

但是李老师平时很少用黄连给患者“清热”,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得牵涉到古今人的体质差别了。大家都知道古人的生活比较有规律,都比较早睡觉,而且思虑没有现在人这么多,所以阴精都相对足些。由于冰箱的发明及交通的发达,现在的人吃了很多寒凉的食物,以及吃了很多的滋腻食物,所以现在的人中焦都普遍虚寒,一气周流的通路普遍都比较阻塞。如果现在的人轻易用了黄连的话,一容易败坏中阳,二容易收敛太过导致瘀结不容易开达而加重郁结。所以现在的人刚开始用黄连会有些效果,后面越用越上火就是这个原因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人的宝贵经验是,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做到“师古而不泥古”。这就是为什么李老师熟读了《四圣心源》,而不用里面的方子的原因。

好了我们把“火”气治疗的三个方面都讲完了,我们现在结合下这个患者的病情一起来分析下。这个患者的总的治疗原则是:疏肝运中,温养下焦,如果用两个字的话就是:温散。我们总的治疗框架就是要给患者疏通为主,养阴为辅。我想用4个药来高度慨括一下这个方子的方向:枳壳、干姜、肉桂、熟地。枳壳主要是用于破气,干姜温运中土,肉桂温化下寒,熟地滋养阴精。

大家以后再学习李老师开方的时候,不能把李老师的方子套上去后,再慢慢找药塞进去,这样是不行的。李老师的方子虽然看过去都差不多,其实每一个方子里面,都有自己的君臣药,都有自己的框架,往往一味药变化了,整个方子的方向就变化了,所以大家还是要活学李老师的处方。

我们都知道火性是炎上的,水性是趋下的。但是人体就不能这样了,心火必须敛降来温养下焦的肾水,这样肾水就不会过于寒凉。下焦的肾水必须升达到上焦,这样上焦的心火就不会太热,这样才能水火既济。我们知道这个患者是上焦虚火过旺,下焦肾水过于寒凉,属于《周易》的火水不济卦。我们怎么样才能从火水不济变成水火既济呢?我们得找一个切入点,就是中焦,中焦是交通上焦下焦阴阳的中轴。所以李老师每个方子的前两味药一定是干姜、炒山药,一燥一润相配,这是强调中土的重要性。

中土的药也可以用白豆蔻,我们都知道辛香的药一般是升达的,而白豆蔻是敛降的,刚好符合了六腑以通降为顺的特性。白豆蔻和砂仁有点象,都是往下收敛的,但是白豆蔻偏于中焦,砂仁偏于下焦补肾。竹茹也可以用,可以降气化痰的功效。宋代的陈言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的“温胆汤”,这个方子里面的君药就是竹茹了,可以和胃利胆,降气化痰,治疗痰火扰神效果特别好。中土的药老师还经常用的就是枳术丸,炒白术和枳实相配,一固一通,运转中焦效果特别好。但是这个患者的炒白术量不能用大,因为白术偏固守了,这个患者的用药方向还是流通为主。

左路升达得药,我们可以用当归、升麻,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清胃散里面的升达左路的药对。丹皮、桃仁、山楂之类的来通血分的瘀结。枳壳可以破气,把左路阻塞的郁滞之气破开,有利于流通气分的郁结。柴胡必须用,可以疏通左路气分的郁结。但是这个患者的量不能用大,因为这个患者居住在东南方,东南方是属于木气升达和火气开散的状态,所以这里的人的肌表腠理普遍没有北方人那么紧密,所以柴胡的量不能大。而且柴胡有劫肝阴的弊端,这个患者有阴亏的一面。这里柴胡只需要用到8g就行,同时8是木气的数,河图里面有“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所以虽然只有8克,但是里面蕴含的能量是不一样。

针对下焦的用药,我们必需用到肉桂温养下元,枸杞、黄精滋养阴精,阴阳并补。

针对化痰的我们可以用桔梗,桔梗除了化痰之外,还兼顾行气疏肝是功效,一举两得。白芥子温化寒痰,偏燥不能用多了,一来容易伤阴,二来这个患者本来上焦虚火偏旺,容易加重上焦郁火。瓜蒌化痰,性偏凉,可以防止痰饮化热,同时瓜蒌偏润,兼顾滋阴的功效。

最后是通路的问题,可以用上大黄和黑丑。大黄比较清透通腑的同时兼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于有血分瘀结的患者。黑丑比较滑利,可以化痰排痰之功效。好的,我们治疗原则和用药原则都和大家大致的讲了一遍,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一起探讨一下,也可以出个方子我来一一给大家点评下。


问:清胃散不用黄连,那要用什么?

答: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人的体质和古人有很大的区别,现在人的火气,往往得从左路疏通,然后再升己土降戊土,火气方能下降。尽量少用清热解毒之类,以免伤及中阳。


问:干姜6, 白寇6, 柴胡12, 陈皮6, 丹皮9, 元胡9, 黑丑5, 大黄 5, 肉桂5,升麻10, 丹参20, 炒白术20, 天冬15, 当归15, 白芨12, 枸杞子20, 炒麦芽30, 大枣5, 益智仁20, 山楂15, 熟地20, 枳壳5;这个方子这样开可以吗?

答:当我们开处方的时候,一定得明白自己的用药方向,是该升达还是该敛降。这个方子的方向比较模糊,这个病人我们的目的主要是升达。而方子中的白芨、益智仁等偏于收敛,有碍于木气的升达。还有方子中陈皮和枳壳同用破气的量偏大,可以把陈皮去掉。另外因为这个患者居住在东南方,属于木气升达,火气开散的地方,柴胡的量没必要用那么大。


问:有没有病人左路正常,右路不降的呢?

答:现代的人压力、欲望都比较强,故一般很少有左路正常的。另外如果右路不降的话,肯定会影响到左路的升达,这是必然的,所以不可能说右路不正常,左路正常。一气周流就象一个轮子,前面往下走了,后面必然往上走,前面不走了,后面也必然不会走,大家要把五行当成一个整体来看。


问:可不可以用些吴茱萸呢?

答:吴茱萸是个好药,也是温降的药,伤寒论里面的吴茱萸汤中的君药就是它,所以也可以用,但是量不要太大。我们方子里面用了干姜、白寇、竹茹等一起用,其实意思也是一样的。


问:中焦用药是不是一定得左温升右凉降呢?

答:这个也不一定,只是这样用的效果比较好,刚好符合了辛开苦降的道理。如果你要用温降的话也行,但是效果就要差些。

好的,今天我就讲到这里吧。谢谢大家!我最后把方子发上来,让大家参考下:


干姜6g 炒淮山20g 山楂12g 丹皮12g 柴胡8g 枳壳6g 桔梗12g 白芥子4g 白寇6g 竹茹12g 炒白术15g 枳实5g 当归12g 升麻12g 肉桂6g 桃仁12g 枸杞20g 黄精20g 大枣5个 黑丑3g 酒大黄5g 瓜蒌12g

三付


附:患者的病例资料:


1、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 女 年龄:27

出生年月日:1988.12.12 居住地: 杭州

婚否: 未婚 职业: 学生

身高: 163 体重: 110 腰围: 73


2、主要症状(请详细描述):

1.经常性上火,嘴唇过红,上火期间感觉鼻子嘴巴干燥冒火,肺部很热,脑子涨,牙有时候会松动,嘴唇会肿且颜色加深,冬天甚至会破皮。上火就睡不好,感觉肺部气很热,尤其夏天会失眠,睡不好到第二天就精神差,脾气差。上火严重一点就扁桃体发炎,整晚没的睡,喉咙很痒,再来就开始感冒发烧,通常从扁桃体发炎到感冒发烧时间不超过三天,很快。

2.小腹寒,以前经常痛经,现在稍微好转

3.每隔半年多一点就会起荨麻疹

4.劳累后白带很多


3、发病及治疗经过(请详细描述):

中学开始容易上火,吃辣的就上火,夏天更容易上火。吃过蛮多黄牛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降火药,起初有效到后面完全没效果。高中看中医师吃中药,中药成分大都有黄连成分。由于住校熬药不方便,中药吃的时间不规律,而且喝完会拉肚子,后面吃了大概五帖中药就停了。高中时候整个发炎到发烧频率高,一两个月就一次。后面就是通过吃东西节制些,平时多喝水,早点睡觉,生活习惯好起来,现在上火情况好了一些,频率是四五个月有一次扁桃体发炎发烧。

月经(女性) : 有 后期 暗 偶尔有血块 经量正常

月经伴随症状:乳房胀痛 腰腿酸痛 恶寒 腹痛喜按 头晕

白带(女性) : 有 少 白 黄

情绪描述(最近哪种情绪偏多)

思虑 惊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