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热的正确处理方法

 格格听雨入眠 2016-08-15
正确认识和处理儿童发热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称为发热(一般来讲腋温超过37.3℃为发热)。
引起儿童发热的原因众多。
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
外在因素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婴儿体温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环境温度过高,穿衣服过多,哭闹以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等均可以导致儿童体温升高;
内在因素
最常见的是各种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麻疹、水痘等引起的发热,另外一些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发热。因此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
儿科门诊病人中,发热病人占很大比例,尤其是晚上来医院的病人更是如此,多数由于高热不退,家长非常着急。
 是不是孩子发热之后
立刻就需要去医院呢?
不一定,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好,应用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热剂后体温能够将至正常,并不一定需要立刻就需要去医院。
但是如果您家孩子出现以下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包括:嗜睡、烦躁、肤色苍白或发灰、呼吸困难、惊厥、频繁呕吐、少尿等。
此外还有一点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发热时的温度并不能完全体现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
例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一些小儿常见病,孩子会表现为持续高热,但是只要正确用药,3-5天左右即可控制炎症,体温恢复正常。而一些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病情更复杂、对人体危害更大的疾病,孩子的体温可能并不是特别高;对于一些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的孩子,即使发生特别严重的感染也不一定有体温升高。
所以,体温的高低并不能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即使体温不高,发热超过2-3天也应该到医院就诊。   
孩子发热后在家中或是去医院前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对于高热的孩子,家长最好先对孩子做一些降温处理。
常用的降温措施
可以分成两大类
物理降温
减少所穿的衣物,新生儿、小婴儿松开包被。
头枕冰袋或冷湿敷法:用冰袋应注意局部勿冻伤;最好冰袋外面用布包裹;注意冰袋有无漏水。湿敷是将小毛巾在冰块盆内浸湿,拧毛巾至不滴水为适度,放在前额,适时更换,共20-30分钟。
温水擦拭: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所有发热的儿童。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有大动脉、大静脉走行的地方,如: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等。
温水浴:水温约比发热儿童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发热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助孩子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热的孩子。
药物降温
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
当儿童体温大于等于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药物退热治疗,对于以往有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大于等于38.0℃时建议采用退热药物治疗。
这两种药物的用量分别为对乙酰氨基酚lO-15 mg/kg/次口服,两次服药间隔时间4-6 小时,布洛芬5-lO mg/kg/次口服,两次服药间隔4-6小时。
对于严重持续性高热可以采用退热药物交替使用的方法,如先用布洛芬10mg/kg,4 小时后用对乙酰氨基酚15mg/kg,或用对乙酰氨基酚12.5 mg/kg,4 小时后用布洛芬5 mg/kg,每4小时交替使用。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但阿司匹林会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概率,因此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物在儿童中应用。尼美舒利可以引起低体温、胃肠出血和无症状肝酶升高,因此也不推荐尼美舒利作为退热药物在儿童中应用。
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热药物即可退热,服药后要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监测体温变化。
一般退热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热,如体温再次升高到38.5℃,可以再次服用退热药。但是当距离上次服用退热药时间不足4小时时,不要再次口服退热药,这时要采取积极的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热。
孩子发热后除了采取物理和药物降温外,
在家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
首先,家长应让孩子注意休息,对于发热的孩子建议最好不去上学,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充分休息,也能避免孩子间交叉感染;发热的孩子也不建议上体育课,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对身体恢复不利。
2
其次还应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
3
第三,对于发热的孩子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鼓励孩子多喝水。
4
另外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了解孩子有哪些不适感觉以更及时的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
发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症状,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在家中降温、护理,同时也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就医。这样,一旦孩子发热才不至于过度紧张,同时又可以避免延误孩子的病情。

文 | 北医三院儿科 孙晋波

编辑 | 孙静

相关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