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往开来

 文丰书画王锋 2016-08-16
我的作品和短文。看全程报道请点这里 http://bbs./thread-458819-1-1.html
X

展览要求必有一篇短文,词不达意,一并附上。。。
篆书作为实用书体,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自宋朝至清初近千年来,鲜有以篆书名世者。究其原因,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涉足篆书,更由于秦篆笔法之难,让普通人难以企及。直到邓石如才别出心裁,融隶法和秦汉小篆为一炉,一时间名家迭出,风格多样,开创了足以比肩秦篆的清篆繁荣时期。
清篆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引入了新的笔法,在技术层面丰富了篆书的书写基础。晚清的篆书名家虽然都未脱邓石如的藩篱,但是各取一面,仍然独具风貌,显示了笔法革新的巨大创造力。
我们今天能接触到的资料比清末丰富很多。除了周秦系列吉金铭文以外,楚简、楚金文、秦汉简牍(方便起见下文统称简牍)的出土,带来了大量全新的信息。楚金文线条流动自然,楚简用笔大量使用侧锋,飘逸潇洒,秦简结字朴实,用笔圆润厚重,汉简篆隶相参,书写性强。这些特点跟庙堂下的金文截然不同,让人耳目一新。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利用这些新资料呢?
从实践来看,学习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原汁原味式。在学习简牍的时候保持原来的用笔结字,不加己意,以求其毕肖。这种方法在学习秦汉简牍时比较适用。秦汉简牍中锋、侧锋兼有,以之写小字不觉死板,写巨幅不觉势弱。而用此法学习楚简的时候有一定局限。楚简的侧锋和露锋较多,放在宽度只有一厘米的简牍中看,并不会觉得突兀,但是如果放大到拳头大小甚至更大,就显得过于尖锐,不够沉稳。另一种方法是主辅式,以一种书体为基础,根据需要加入其他书体的笔法。常见的是用金文的笔法写简牍。在简牍出土的早期,一些学者间比较流行用纯正的中锋写简牍,囿于条件限制,当时的面目有些四不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