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你也可以上北大!(第8周9.5-11)

 许愿真 2016-08-16

  开学了,学生正式进入高中文化课学习阶段。

  9.9教师节是学生表现尊敬师长,与教师建立和谐关系的最好时机,高智商的学生不会错过。

  按照“学习流程”,我们对高中三年的学习应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当然这个三年的计划是战略性的,我们称之为“学科规划”。

  “学科规划”是“超越型文科学习模式”“老蔺尖子生模式”的核心,是普通高中文科生可以考上北大在学科学习方面最主要、最重要的利器!

  如果你看完后觉得做不到老蔺版“学科规划”的要求,以后的讲座就不必看了,因为这个讲座的所有内容都是针对这个“学科规划”来制定的,包括前面7周的假期活动。

  如果你做不到老蔺版“学科规划”的要求,不是说你不能考上北大,只是说明你不适合“老蔺尖子生模式”,你可以选择其他的学习方法,同样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学科规划(上篇)

  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2天的考试,实际上是考生12年学习的结果,而高中三年是其中最关键的阶段。一个小学、初中一直很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如果把握好高中三年的时光,一个过去默默无闻的普通学生甚至可能成为高考状元,也绝非天方夜谭,北京文科状元俞笑就是例证,当然她是四中重点校的学生,与育新学校的文科生还是不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讲,学生在高中阶段要经历水平性考试的高中会考和选拔性考试的高考两次重要考试;会考学科有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信息技术、通用学科和体育等;不同学科的学习时间有1年半、2年和3年不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考试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生活作息,将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各科成绩,所以,文理科学生实施科学的学科规划(也称“学科管理”),合理安排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学科规划能使学生有效地应对紧张繁杂的高中学习和生活,在会考和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学科规划是高考复习的战略部署。如果考生的复习战略出现偏差,即使付出极大的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学生非常努力,非常认真,特别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高中三年始终都很刻苦,可是最后的高考成绩却难如人意;有些学生的高考复习并不是很辛苦,却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以育新学校文科班为例,2008至2016届的学生在文科班初建时,学生的成绩基本相同,但经过2年的学习,09、13、16届文科班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几届,期间共9届文科班,共6人考入北大,其中09、13、16届有5人考入北大,并且分别有2人、3人和3人(北大减招一半)群体性达到北大提档线,很多教师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就是09、13、16届文科班实施“学科规划”,这是造成不同文科班高考成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不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认为学生不应该偏科,应该认真学好每一门学科,而这种观点恰恰使学生没有抓住学科的特点和重点,机械地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主次不分,导致高考总分不如人意。

  一、学科规划

  “学科规划”是文科学生针对高考目标制定高中三年相关学科(语数外史地政)的学习安排计划。(理科的学科规划与此不同)

  “学科规划”主要包括:“先语数外,后史地政”;“先强后弱”两大部分内容。

  (一)“先语数外,后史地政”

  1.高考学科分值比较。北京市高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单科分值均为150分,历史、地理和政治的单科分值均为100分。在高考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程度的考生,其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单科成绩好与坏的分值差在20分左右,而数学和外语成绩好与坏的单科分值差可以达到50分左右(见下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文科学生普遍对语文、历史、政治和地理等学科的偏好,而且这些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密切,因此单科成绩好与坏的差距不会很大。而数学外语是大多数文科学生的弱势科目,尤其是数学,好与坏的差距相当明显,所以不同层次学生在高考总分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数学和外语学科造成的。

  2.文科高考的学科特点。从文科学科特点来看,数学不是以记忆为主的学科,但逻辑性很强,一旦出现学不懂的知识点将直接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要学好数学要有连续性,同时必须要经常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加以巩固,而这些需要花费学生平时大量的时间。很多文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更需要长期坚持做练习加以弥补。

  外语属于语言类学科,在缺少语境的情况下,学生只有不断地听、说、读、写,重复再现英语语境才可能学好英语,而大量的重复需要足够的时间做保证。

  由于数学和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学法特点,决定了考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平时就要给数学和外语这两门学科安排足够的时间。如果有考生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在这两科与成绩好的学生分差达到50分,甚至更多。

  语文也属于语言类学科,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不断地重复,但是几乎所有考生都长期处于中文语境中,在听、说、读、写方面不会产生本质的差异,因此,考生在高考语文学科上的分差不会很大。除非考生在高考时审题出现误判,当然,这也只是小概率事件。

  史地政学科。这三个学科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理解和记忆,而且是大量的记忆。记忆需要大量的时间,同时记忆过程中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遗忘。如果学生在高二前开始记忆史地政学科的内容,到高三时残留的记忆内容不足当初的30%,70%的内容需要重新记忆,复习效率很低。另外,在高三第二学期之前,史地政三科的新课尚未结束,知识结构不完整,无法进行综合练习,以往记忆的知识也无法综合应用。理解是这三科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重点应放在学习新课的高一高二和高三一轮复习阶段。

  3.“先语数外,后史地政”

  在了解了文科六个学科的特点之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学科管理,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就成为考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我们的学科规划战略就是:“先语数外,后史地政”

  我们要求学生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将学习重点放在数学和外语学科,优先安排充足的学习时间,同时适当降低史、地、政等学科的学习标准,重在理解和重点记忆,减少复习用时。语文学科则侧重写作和阅读。要求学生坚持周记;推荐以《读者》《青年文摘》等文摘类课外读物,鼓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外语的间隙,进行写作和阅读,这样既舒缓了学习数学和外语的压力,又积累了素材,拓展了文史地政的知识面。

  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后,数学和英语学科的新课已经完成,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由于学生在以往的两年半中,保证了数学和英语学科的充足学习时间,基础知识扎实,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最后半年以保持学习状态(又称“保温”),提高解题技巧为主,学习用时减少,节省出来的时间主要用于史地政三科。史地政等文综学科成为高三最后复习阶段的突破口和学习重点,以强化记忆和提高解题技巧为主。越临近高考,遗忘的越少,知识的应用效率越高,记忆的效率也就越高,因此,记忆文综学科的最佳时间应该在高三阶段,尤其在第二学期要在时间上优先安排史地政学科的学习。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组建文科班时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尤其要学好数学和外语这两科,以此来保证自己在高考中至少有一或两门大科(语数外单科分值为150分称为大科)和至少一门小科(史地政单科分值为100分称为小科)是强势科目。

  高考目标位600分以上的学生在语数外和史地政中,至少应各有两门强科;高考目标为一本的学生在语数外和史地政中,至少应各有一门强科,才可能达到一本线。以下为2006、2009、2013、2016届学生高考的成功例案:

  从以上学生的高考分数可以看出,至少两门以上主科和文综学科为强科,才能达到北大提档线。

  从以上学生的高考分数可以看出,至少一门以上主科和文综学科为强科,才能达到一本提档线。

  育新学校2009、2013、2016届的文科学生都听过《你也可以上北大》学法讲座,敢于在高一、高二主抓数学、外语,忽视文综,最终受益明显。

  2016届潘欣源(文科高考669分,北大历史系)在《高考总结》中写道:“高一高二没怎么听过政治课,所以基础很差(基本没有)。从高二暑假开始背孙老师整理的经济学案,到最后所有知识点都背过不下三遍。”

  2013届李美萱(文科高考660分,人大新闻系)在《高考总结》中写道:“一定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这个要建立在你对自己的了解之上。建议大家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把精力主要放在语数英上,高三主要把精力放在文综上,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不好,且语数英的基础要靠长期努力,文综三科可以突击。”

  近几年北京卷的数学和外语试题难度都有所降低,得高分比较容易,这就更要求学生要把这两科做为自己的强科,否则分差会被拉大。高三前学好数学、外语可以为高三预留出很多时间,这对突击文综非常必要。

  对做全国卷的考生来说,难度越大,“先语数外,后史地政”的学习策略越有效。

  最后说明一点:在“先语数外,后史地政”的学习策略中,我们在历史学科实施了“能动型历史教学模式”,从高一到高考,教师都不留历史作业,以试卷讲评取代了平时的指令性习题作业,只在假期留专题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习题,这一教学法为育新学校的文科生节省了大量时间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也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超越型文科学习模式”“老蔺尖子生模式”的一大特色。(详情参见老蔺文科《不留作业也高考》《高中历史试卷讲评取代习题作业》。)

  北京市还没有哪所高中校老师敢不留作业,学生也高考的,包括人大附中、四中、北师大附中等名校,这也是老蔺文科有自信,敢与重点高中抢夺北大名额的原因之一。

  (未完待续)

  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坚持到2019年!

  你也可以上北大!从现在开始!

  关注老蔺文科的微信订阅号:老蔺文科llwk2016

  关注老蔺文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004933031_0_1.html

  推荐:《你也可以上北大!》

  《敢与名校争高下!》

  《高三家长不必管孩子的学习》

  《再论高中阶段“家长不要管孩子的学习”》

  前一页《2019年,你也可以上北大!(第7周)》

  后一页《2019年,你也可以上北大!(第9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