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太祖曾经想迁都此地,遭到群臣反对,他预言百年之内国家必亡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16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即位之初,宋太祖就开始考虑都城的选择问题,他认为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自古以来,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都十分讲究,主要考虑经济、地理、军事三个方面的问题。

宋太祖曾经想迁都此地,遭到群臣反对,他预言百年之内国家必亡

经济上,附近地区要经济发达,能解决都城的物资需要;地理上,要位于王朝管辖范围的中心,水陆交通要发达;军事上,要既能制内,又能御外。

开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也发达,唯一不足的是地理上无险可守,很容易被攻破,必须要常驻十万大军才能守住。这一点很致命。

开封之所以成为“七朝古都”,主要是经济和交通都很发达,它位于四通八达的“天下之冲”,有利于统治。但就地理关键而言,开封一马平川,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宋太祖曾经想迁都此地,遭到群臣反对,他预言百年之内国家必亡

所以,赵匡胤想到了他的出生地——洛阳。

相比之下,洛阳的地理位置要比开封险要得多。洛阳不仅位居“天下之中”,而且四周群山环绕,背负邙山,面临洛水。东有成皋,西有崤函,北通幽燕,南对伊阙,是个不错的选择。

公元976年,赵匡胤挑了一个良辰吉日,带领群臣,浩浩荡荡地来到洛阳,祭祀天地。

在这之前,洛阳连续下了一个月的大雨,赵匡胤一来,雨水奇迹般地停了。当地人纷纷感叹道:“我辈少经乱离,不图今日复见太平天子!”

宋太祖曾经想迁都此地,遭到群臣反对,他预言百年之内国家必亡

祭祀大典顺利结束,赵匡胤望着晴空万里的洛阳城,十分满意。他迁都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就在赵匡胤以为迁都势在必行的时候,大臣们开始反对了。

首先进言的是大臣李怀忠。他说:“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

宋太祖曾经想迁都此地,遭到群臣反对,他预言百年之内国家必亡

大概意思就是,开封的水陆交通已经如此完善,能够解决数十万大军和百万黎民百姓的粮食和物资供给问题,别的地方能吗?况且重兵已经稳定下来了,不可轻易动摇。

这番话很有道理,但是不足以说服赵匡胤。他始终认为安全问题才是第一位的。

大臣们的意见赵匡胤可以不听,但晋王赵光义的意见他不能不听。

当赵匡胤向赵光义询问意见时,赵光义对赵匡胤说了五个字: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曾经想迁都此地,遭到群臣反对,他预言百年之内国家必亡

这五个字是有典故的,当年吴起和魏武侯讨论都城问题时,吴起认为,决定国家兴衰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因素,而非地理因素,夏桀殷纣修政不德,虽有险固的河山,也不能挽救其覆亡的命运,所以说安邦治国“在德不在险”。

看到大家都一致反对迁都,赵匡胤很无奈地说:“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于是,赵匡胤不得不放弃迁都的打算。

宋太祖曾经想迁都此地,遭到群臣反对,他预言百年之内国家必亡

果然不出赵匡胤所料,还没到百年,民力几乎耗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停滞不前,庞大的军费开支让政府入不敷出,积贫积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1126年,金国见北宋已经岌岌可危,举兵南下。1127年,北宋灭亡。历史上开封最繁荣的时期宣告结束。

不得不说赵匡胤是一位有远见的军事家,他预见到了这个问题,只可惜不够坚定,没能坚持自己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