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知开封有毛病,北宋为什么不迁都?

 云锦居士 2019-08-12

明知开封有毛病,北宋为什么不迁都?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繁荣辉煌的北宋都城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这花团锦簇的北宋都城背后,还曾有一段北宋王朝定都开封的如烟往事。

开封,地处华北平原,中原腹地,北倚黄河,南连江淮,自古便是“咽喉中华”的战略要冲之地。

同时,开封城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它始建于春秋时期,而后成为战国时期魏国、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的都城,被誉为“七朝都会”。

明知开封有毛病,北宋为什么不迁都?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封城受到宋太祖的青睐,被定为北宋都城。然而,宋太祖定都开封后,却发现开封城完美无瑕的外表下,还隐藏了一个大坑:虽地处要塞,交通便利,但你便利,敌人也便利。由于没有山川之险,易攻难守,历来便是四战之地,实非国都的理想选择。

而且,宋辽边境不宁,战事不断。若是辽军一旦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便可长驱直入,饮马黄河,将开封城彻底笼罩在兵锋之下。

开封城这个军事上的大坑,又怎能瞒过戎马半生的宋太祖。考虑到国都的安全,宋太祖曾一度想要迁都洛阳,以便“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偱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明知开封有毛病,北宋为什么不迁都?

谁知宋太祖这个迁都的想法刚一提出就受到朝臣一致反对,刚露点口风,群臣就上书苦劝,大臣李符更列出了反对迁都的八条理由。“不信邪”的宋太祖,干脆在开宝九年(976)三月直接奔了洛阳,到了就呆着不走,想造个“既定事实”。结果连他的亲弟弟晋王赵光义,都在他面前磕头苦劝,总之是抱团反对,打死不去洛阳上班。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明知开封有安全隐患,那这“老资格都城”洛阳,怎么就这么不受待见呢?

一、繁荣都市

结合诸多史料记载,彻底打消宋太祖搬家念头的,是晋王赵光义一句话:“在德不在险。”背后的信息量也大:您一再坚持迁都,等于是违背了“德政”,很可能人心离丧,再险要的都城,也保不住江山啊。

明知开封有毛病,北宋为什么不迁都?

诚然,赵光义这句话说的在情在理,但宋太祖最终没有迁都的原因,除了赵光义的劝告外,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对于北宋初期的政治家来说,开封城发达的运输条件,是宋太祖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古代交通不便,全靠运河提高人员和货物的运输效率。因此,若是都城附近有发达的水系,那不异于一条条高速公路般宝贵。

恰好开封城边就有纵横蜿蜒的河流。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开封城更是一举成为黄、淮两大水系的枢纽,同时开封城还地处汴河中枢,西接黄、渭直达洛阳,东南可直通江淮、两浙、荆湖,并能联系岭南、川蜀一带,辐射出一张国家漕运高速运输路网。

靠着发达的运输线,开封城中各种山泽百货往来不绝,这使开封城拥有了天下一半的财富税赋,成为一座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商业兴盛的水陆大都会。

明知开封有毛病,北宋为什么不迁都?

而且,群臣反对迁都,还有一个他们不好启齿的原因:之前的五代十国时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开封,短暂占领开封的耶律德光,还把开封定为辽国“南京”,更在开封举行了登基大典。论起来,开封早就是北方的政治中心,当地政治势力根深蒂固,一搬就是牵一发动全身。以房地产营销常用的词说,这里早聚起“人气”了。宋太祖说句“迁都”容易,各位大臣谁肯走?在开封经营多年的赵光义,未来的宋太宗,更不肯走!

因此,开封城虽有种种弊端,却依旧是当时最繁荣的政治经济中心。这样一座要人脉有人脉,要地段有地段的中心城市,要想放弃它就如同放弃现代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楼盘一样困难。

二、洛阳凋敝

除了开封城的繁荣外,洛阳的经济凋零也是宋太祖没有迁都的原因之一。

安史之乱前,洛阳处于通济渠的起点,同时靠近引黄河入永济渠的河口,因此被称为:“有河朔之饶,食江淮之利,九年之储已积,四方之赋攸均”,可见当时的洛阳城,繁荣而昌盛,足以堪当国都之任。

明知开封有毛病,北宋为什么不迁都?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中河北失守,洛阳城依赖的永济渠就此失去输送粮食的作用,这直接导致洛阳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屋漏偏逢连夜雨,安史之乱不但让洛阳失去了永济渠这条运输大动脉,还引发了唐王朝和藩镇之间的角力。随着唐王朝的政局动荡,再加上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洛阳一带的河道变得淤塞不畅,再难承担大规模的运输任务了。

到了北宋时期,开封的运输能力已远远超过洛阳。以至于当宋太祖想要迁都洛阳时,马上有朝臣提出:“东京有汴渠之漕,坐致江淮之粟四五千万以赡百万之军。陛下居此,将安取之?”

这话的意思是,陛下你放着运输方便的开封不要,跑到洛阳这么个不好运输粮食的地方来,到时候该怎么运输槽粮供养军民呢?

由此可见,北宋时期,随着江淮经济的发展及漕运枢纽的变迁,洛阳的政治经济已全面走向衰弱,这也从侧面导致了宋太祖提议迁都洛阳的计划无法成功。

三、长远影响

开封和洛阳在政治经济地位上的鲜明落差,导致了宋太祖迁都的计划以失败告终。然而,定都开封虽带给北宋王朝短期利益,却也给北宋王朝埋下了长久的隐患。

明知开封有毛病,北宋为什么不迁都?

其实,关于“定都”的纠结,不止北宋遇到过,之前的唐朝也遇到过:唐高祖年间时,面对突厥的威胁,唐初的群臣也极力建议放弃长安迁都邓州地区,理由也如出一辙:关中残破,中原经济繁华富庶,水陆交通便利。唐高祖当时也颇为动心,太子李建成等人也纷纷赞成,连打前站的官员都派出去了。幸亏当时的秦王,未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极力反对,才算暂时搁置。

然后,就有了定都立足的唐太宗李世民,追亡逐北痛打突厥的赫赫武功,“天可汗”的盛世荣光。盛唐的华丽时代,就从这正确的定都抉择开始。

宋太祖定都开封后,为了弥补开封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天然缺陷,不得不实施“以兵为险”的策略。这个策略导致北宋集结了大量的禁军屯守汴梁,从而产生出“冗兵”这一顽疾,并最终将北宋王朝拖入了“积贫积弱”的深渊。

而宋太祖自己,也深知其中弊端,甚至发出“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尽矣”的预言。几十年后,这话被不幸严重:为了防御开封,北宋需要大量禁军,到了百年后的宋英宗年间,北宋禁军数量,已从宋太祖年间的二十万暴涨到一百一十六万,庞大的财政负担,压得大宋喘不过气。

明知开封有毛病,北宋为什么不迁都?

澶渊之盟后,北宋群臣逐渐意识到开封的隐患,朝堂上也曾多次讨论迁都的问题,北宋名臣范仲淹、韩琦等人相继提出迁都的主张,谁料却因此引发朝中各方利益相互倾轧,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朝堂的北宋党争,迁都的提议就此不了了之。

最终,女真铁骑大举南侵,轻轻松松突破了北宋防线,一举攻破京师,俘虏徽钦二帝,酿成了震惊天下的“靖康之祸”。

开封城就这么华丽丽的坑了北宋王朝。或许此刻北宋王朝才发现,短期的繁荣和利益不过是误国的前奏曲,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方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李大旗《宋太祖迁都洛阳之议新探》、王永太《宋初迁都洛阳的考辨及其意义》、马强《唐宋时期关于定都与迁都之议》、顾宏义《细说宋太祖》、毛元佑《宋帝列传·宋太祖》、陈俊志《中晚唐五代洛阳开封地位消长对比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