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导读|失眠症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关系及其治疗

 渐近故乡时 2016-08-17

失眠和焦虑障碍及抑郁障碍有显著关联,失眠患者可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同时,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多有失眠症状,失眠和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具有双向因果联系。有学者通过阐述失眠和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关系及其治疗,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李清伟(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指出,失眠患者可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同时,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多有失眠症状,两者具有复杂的双向联系,给失眠症、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概述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失眠症是睡眠觉醒障碍的一个亚型,指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双向因果联系 失眠和睡眠质量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或者焦虑抑郁障碍共病存在双向关联,但失眠对抑郁障碍的预测价值远高于抑郁障碍对失眠的预测意义,这在儿童患者中更加显著。这种双向联系的神经生化依据可能与5-羟色胺、多巴胺、神经肽等单胺类和肽类神经递质有关。


治疗 治疗中需注意失眠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之间可能的交互影响。对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而言,可合并促睡眠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治疗,或采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如米氮平和曲唑酮治疗。4~8次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也有价值。


——全文刊登于2016年第7期《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6年第15期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微信号:xinxidaob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