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拯——(原创)意象对话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刘淑姿 2016-08-18

 热烈庆祝李拯老师本论文获奖,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噢!


        2011年开始,我的重心开始转向亲子关系领域,并且开始尝试把意象对话带入普通大众,尤其是父母们。

 

        针对于很多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来说 ,意象对话显得太专业了,不知道意象为何物,如何让普通大众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接受意象对话是我一直在探索的事情,在这几年中我在父母成长和亲子关系调整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在这里可以和更多的意象对话同行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父母们来说,通常关心的都是,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话?为什么我的孩子很叛逆?为什么我们的亲子关系不好?这孩子怎么回事,无法理解等等..在育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对于养孩子感到很累、很烦、很生气、很困惑、很无助甚至感到深深的受伤。

 

帮助我们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成长

        很多的亲子关系的问题都是源自于我们的父母无明,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不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同时也不了解自己造成的。父母们需要学习如何进入孩子的世界,去感受,去发现,去帮助孩子获得成长中所需要的东西。

 

        父母需要学习透过孩子的行为,去了解当我们的孩子有些不恰当的行为表现的时候,他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

 

        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认为,任何偏差行为都源自于个体对自己需要的扭曲表达。作为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他会用各种方式来寻求爱、归属感和价值感。也许有些方式看起来不太恰当,但也是为了寻求到这些内心的需要。这会形成他成长的强大内驱力,帮助他形成自我评价系统和人格结构。每个孩子都需要感到有归属感、价值感,这是我们所有的父母都需要引起重视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父母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我经常会用一颗树来形容孩子的成长,或许我们的孩子现在是一颗种子或者是小树苗,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长成一个参天大树,有粗粗的树干和丰厚的果实,拥有强大的心理能量和各种优秀品质。但如何来帮助我们的孩子来成长呢?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内心深处需要的,也就是隐藏在土壤下面的根部所代表的:就是爱、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会决定这棵树能长多高多壮。但他在土壤下面,不容易看见。当我们的孩子在树干和叶子上面有很多的不良表现时,我们没有看到也许在根基的部分已经出了问题, 可能是孩子的内心深处没感受到爱、没感受属于自己的父母、并且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感。

 

        自我觉知,也就是自我认识是一个孩子形成人格的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状态,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但通常一个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是取决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尤其是主要养育者如何看待自己。

        在意象对话心理疗法中,我们认为,一个孩子会内化很多的外界评价,不断内化父母形象,形成内心的心理意象。有些意象是创伤性的或者消极的,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的困扰和挫折。

        因为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形象化的,感性的。如果我们的父母了解这一点,或者能学习一点意象对话的话,对于理解孩子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意象

 

        意象对话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帮助父母了解我们的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其中一个意象就是:看看你变成了什么?如果我们带我们的孩子做,也可以在生活中把它变成一个游戏,就是对我们的孩子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

        如果增加一点神奇色彩就可以对孩子说,想象你来到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那里的东西都很奇特,你喝了一种神奇的药水之后,你就可以变化了。你可以看看,你变成了什么?

        另外,我们也可以使用镜子意象,但镜子意象对最好是有经验的意象对话学员或者咨询师来带领使用。

        以上这个游戏非常适合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我认知。我自己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帮助孩子来感受她现在是什么状态,如果变了变成别的样子了会什么?孩子并不知道你在使用意象对话技术,但她会觉得很有意思,在孩子呈现出来想象时,可以和他进行交流和互动。

 

        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认知。我认为,大概孩子2、3岁之后,表达能力比较好了,就可以用意象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认知。这是一种很好玩有趣的方式。比如说孩子不想吃蔬菜时,可以说蔬菜宝宝好想到你的肚子里去游泳哦,或者孩子表现很勇敢时,可以说你的勇气小精灵出来了。孩子生气时,说生气小精灵出来了,一起给自己的内心的部分取名字,比如生气小精灵的名字是怒怒。下次孩子又生气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想象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心里的怒怒来表达。这样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用形象化的方式来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家长们可以学习用这种想象的方式帮助孩子去辨识不同的情绪,帮助孩子发展人格品质。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我们就是可以让他去感受,如果此刻的自己变了,变成另外的样子,可能是动物或者是某个形象都可以。孩子自发呈现的东西,就是意象,就是他内心的象征。

        通过了解孩子的意象,我们就知道孩子潜意识里的自我认知。

        比如,动画片里的形象、布娃娃可能代表着缺乏生命力、独立性或者创造性的乖孩子;觉得自己是怪兽的,可能代表了现实世界有很多不被理解和接纳;..

 

 

强调亲子互动中态度的重要性

        孩子在家庭中,特别是在父母面前,始终都处在弱势的地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呵护、陪伴和鼓励以及激发。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就会非常重要,能否有尊重、接纳、平等的感觉就是通过我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的。

        在孩子想象出来的意象中,除了我们关心他的象征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不管孩子在想象的过程中呈现什么,我们都可以允许孩子真实,孩子可以自由呈现和表达自己。

        好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我们传达给孩子爱的重要的方式。我们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都需要懂得,让孩子感受到了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爱,说明我们爱孩子的方式需要改变。

 

关于亲子关系的意象呈现

        关于亲子关系的呈现,我常用的意象是动物意象。引导词时:想象一家人在一个空间,各自的距离、朝向、表情、状态如何、如何连接,如果会给彼此的关系打分会打几分?这时候发生了神奇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动物,看看大家都变成了什么动物?

        备注:如果是考察两个人的亲子关系,就可以直接看这两个人的关系,变成动物会变成什么。

        这个意象在临床中实践会发现特别好用。同时也实用于孩子。

        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七岁孩子因为持续头疼、发烧,在各大医院就诊都找不到生理原因,后来怀疑是心理问题,在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背景后,我怀疑可能是亲子关系的问题,我给孩子做了这个想象,想象自己变成动物,爸爸妈妈也变成了动物会是什么。孩子说变成了羊,爸爸变成了狮子。狮子看见了羊,就想要吃羊,孩子很害怕想逃跑,在意象中鼓励他去面对,他看到狮子走过来,不是要吃他,而是伸舌头舔了舔羊。看到这里时,孩子明显放松了很多。

        这个意象可以很明显的呈现孩子内心对父亲的恐惧,但同时又渴望父亲的靠近。通过调整这个意象中的亲子关系就可以很好的调整现实中的关系。当时这个孩子做意象之前不允许爸爸进入房间,做完之后就把爸爸拉进来,对爸爸说我爱你。孩子母亲说孩子很少这样表达。

        在成年人的探索自己的亲子关系时,也非常适用。

 

现实和心理成长需两条腿走路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认为亲子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关系,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内化父母形象,形成的一对或者多对象征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意象。现实中父母与孩子的亲子沟通,是以家长已形成的内在心理意象为基础的。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家长在遇到孩子问题时,不要自责和责备他人,把这个当成一个自我成长的契机。我们需要学习反求诸己,学习回看自己的心理情绪状况。意象对话就是一个了解自己的最有效的途径。

        另一方面,为了促进现实关系,我们也需要学习了解亲子沟通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在现实中去爱去表达去沟通。

 

对生命保持好奇心和热忱

        也许我有很多不懂孩子的地方,孩子这个生命如此神奇;也许我们也有很多不懂自己的地方,因为我们这个生命也是如此神奇;请开始对我们的生命抱着好奇心和探索的心。相信我们每个生命都渴望成长、渴望绽放!

        亲子关系是一个入口,帮助我们来发现自己,在内心里找到和谐之路。

        我想说,爱孩子,我们更需要懂孩子;

        我想说,亲子关系的品质,决定我们人生的幸福感。

        一个能看见自己的家长,才能看见孩子。一个能做自己的家长,才能允许孩子做自己。

        所以,从自己做起,成长和发展自己吧!这会给我们的孩子强大的榜样,让他们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高情商父母训练班-2016李拯老师“自我疗愈-亲子关系”西安站正在招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