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背后】PS入门之图层

 lihaos 2016-08-19

编者按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编曰:对呀,万丈高楼平地起嘛!所以上大学之前要先上小学,学跑步之前要先会走路,学吃肉之前要先会喝酒……

严肃点!老子说了,PS后期也不例外,不管是局部修饰,还是整体创意,又或是合成添加元素,要消灭干扰点,都需要通过各种工具各种手法,才能实现理想效果。
图层操作,是最常见的图片后期软件Photoshop (PS)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打开默认PS界面,首先看到的,除了左侧的工具条,就是右侧占大部分版面的图层操作界面。
为什么这个图层操作界面放在这里?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整个PS的基础就是图层,然后提升到蒙版,再到通道,这些构成PS后期处理中基础而又重要的操作核心平台,再配合曲线、色相、滤镜等等工具,让图片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使PS变成几乎万能的工具。

什么是图层?
说白了图层就是透明的纸,一层一层的叠加,如果上层透明就可以透出下层的内容,如果上层有内容就遮挡下层的内容。

打开原始照片的样子:

点击右下方“创建新图层”按钮,图层出现灰白棋盘格图层图标,这是透明图层。

对比一下原片。这个图层就像是在原片上放了张透明的薄膜,没遮挡或者改变什么,照片还是原来的样子。

那么改动一下会怎么样?

在原来的透明图层里加了一架飞机。哈哈!看到效果了吧?看看透明图层里的变化。

这个例子揭示了图层之间的关系。下图是一个更复杂的图层的例子。
图层概念和图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说到这里。这么就说完了?是的,概念就是这么简单。

图层的应用

1
智能图层 / 智能对象的主要特点: 

1、非破坏性无损操作;
2、处理后可以返回到原始状态;
3、方便地将一个“智能图层”的“智能滤镜”复制或者转移到其它“智能图层”中;
4、从ACR中打开“智能图层”双击后,可以直接返回ACR中再处理。

例如,红圈标识的就是“智能图层”:

在“智能图层”上,通过菜单选择“图像”>“调整”,之后选择相应的选项就可以创建一个对应的“智能滤镜”

“智能图层”的操作(即创建的各种“智能滤镜”):可以拖拽到另一个“智能图层”中,也可以按住“Alt”复制到另一个“智能图层”中。

如果想返回原始状态,只需右键点击“智能滤镜”就可以选择删除或者停用该“智能滤镜”。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一个普通图层变成“智能图层”:

选中这个图层,菜单中选择“图层”>“智能对象”>“转换为智能对象”,或者直接点击选中的图层右键,选择“转换为智能对象”,图层就可以转换为“智能图层”了。

将“智能图层”转换成普通图层,也只需要右键点击这个图层,选中“栅格化图层”即可。
使用“智能图层”的主要目的是无损操作,保护原始图像不受损。当然这只是方法之一,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有其它方法保护原始照片。接下来说说另一种图层工具。

2
创建新的填充和调整图层

前面说到“智能图层”中可直接使用菜单的调整选项,生成“智能滤镜”,但是普通图层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只能直接修改普通图层的图像。为了做到无损修图,尽可能保留原画质,一般不建议这样操作,而是通过点击下图红圈中的按钮让PS创建填充和调整图层,不破坏原画质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也可以方便地修改不需要或者过度的调整。


细心观察,会发现创建的调整图层与菜单选项中的调整命令区别不大。这些区别是:
菜单选项,直接在普通图层上操作来调整图像;
创建的调整图层,新建一个独立调整图层来调整图像。

例如,点击一个曲线工具,新建一个曲线调整图层,并带有一个空白蒙板 ,附带蒙版是创建调整图层的一个特色,PS新建调整图层中总会附送一个空白蒙板,因为蒙板和图层是一对不可离弃的兄弟:

调整这个新建曲线图层时,下方的所有图层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看看影响效果:

十分明显吧?如果不想整体全部调整,只想调整飞机,怎么操作呢?只要一个小动作,就可以只调小飞机:按住“Alt”点击这两个图层的中间部分。

看到曲线图层前有个箭头?看看影响效果。曲线还是那样,但最终效果却不同了。

其它调整图层可以根据需要尝试、调节、使用,当然也可以直接点击右侧边栏中“调整”标签的内容,里面每个选项也都是新建一个调整图层。功能和图层栏下方的“新建调整图层“相同,不再赘述。

3
图层混合模式

图层混合模式,顾名思义,一个图层与另一个图层混合时使用的算法。
混合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Adobe公司将混合模式做了分类,如下图所示,分成六类,常用的是红框中的几类,当然还有改变颜色时使用到的色相、饱和度、颜色、明度这一类。

按上图从上到下六个区域,图层混合模式大致分六类:
“正常”、“正片叠底”、“滤色”、“叠加”、“差值”、“颜色”

如果理解光的三原色RGB和印刷三原色CMYK,应该明白,一个是三原色加起来变白色(加色模式),一个是三原色加起来变黑色(减色模式)。

“滤色”这一类对应的是加色模式。“正片叠底”这一类对应的是减色模式,上图这个模型就是利用“滤色”和“正片叠底”在PS中混合出来的。

当然每一类的小项都有细微差别,处理后的图片最终效果各有不同。如果不很明白细致区别,只要大致知道哪一类,进去试用一下看各个不同的效果即可。

介绍混合模式前,我们先给图层做个定义:底层的图层叫“基色”;上层的图层,也就是做混合模式时选中的图层,叫做“混合色”。最终的效果,叫做“结果色”(效果之间的计算方式复杂,有“混合色”与“基色”对比等等,暂不赘述)。

拿小飞机做个试验:“基色”为星球的图层,“混合色”为飞机的图层,“结果色”为最终显示出来的效果。

正常:结果色=混合色。

正片叠底(变暗):结果色=基色(暗部) 混合色(暗部)。

滤色(变亮):结果色=基色(亮部) 混合色(亮部)。

叠加:结果色=基色(中间色) 混合色(中间色),且最暗与最亮部分不变。

差值:差值混合模式是将混合色与基色的亮度进行对比,用较亮颜色的像素值减去较暗颜色的像素值,所得差值就是最后效果的像素值(也就是结果色)。

色相,饱和度,颜色,亮度:这四个混合模式通常用于改变色彩的这四个属性,并在结果色中得以体现。

下面图例添加了一个蓝色图层,使用“色相”图层混合模式后,结果色的表现形式如下:

图层混合模式的效果,一般按“类别”去找就可以,但是“叠加”类里的效果各有不同,下面单独讲一下几个比较常用的。

柔光:柔光混合模式的效果与发散的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
线性光:线性光混合模式是线性减淡模式与线性加深模式的组合。
图不同,混合效果也不同,建议懂得原理后多尝试。
4
混合选项(图层样式)

点击一个图层右键点出选单,可以看到“混合选项…”
根据需要制作不同的效果,可以制作画框、图形、字体等等的立体效果、纹理等等不同样式。

举例说明:在白色图层上新建一个透明图层,画了一个圆。

下图是添加了一些图层样式以后的效果。建议尝试不同选项,试验一下什么效果。

图层样式主要用于设计,比如文字的字体,照片的相框,火焰效果,各种纹理的模仿,等等。

5
其它
一、不透明度
二、填充
不透明度和填充基本相似,就是改变图层的可见度,数值越小越透明。

区别之一:
不透明度是整个图层的可见度,而填充则只会影响原图像,不会影响添加效果(添加的图层样式)
下面分别看看不同的效果(图标1):

原图如下:

将填充调整为0%,效果如下。可以看出图层样式未受影响

恢复填充为100%,将透明度调整为18%,那么,包括图层样式在内的整个图层都受到了影响。

区别之二图层混合模式下的效果影响,不透明度直接影响的是结果色,而填充直接影响的是混合色本身。

将图层混合模式改成“颜色减淡”后,观察不透明度和填充的区别。

修改图层混合模式为“颜色减淡”。

调整不透明度为20%。颜色减淡的结果色基础上底色灰色显露出来。

恢复不透明度为100%,修改“填充”为20%,再观察图像跟上图的区别。整个改动是在混合色上发生的,中间灰色范围更大一些,右侧粉色部分也显露出来。

三、剪切图层(之前提到的小技巧)
按住“Alt”点击两个图层中间,上一个图层的调整只对下面的一个图层起作用。

四、图层可见与不可见
点击图层前面的眼睛标志,可使这个图层的效果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转换(图标2)

五、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有些工具不可以直接修改,右侧锁的标志,单击,解锁,就可以修改了,这个“背景”会变成“图层0”,也可以刻意添加小锁来保护一个图层(图标3)。

六、图层组
一般做几步调整,加入其它元素再做调整,有时图层会很多,但又不能移除或者不想盖印图层,这时可以使用图层组的形式来归类(图标4)。

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选中要归类的图层(Ctrl点击需要的图层,或Shift点击需要的最上图层和最下图层)按创建图层组按钮。
二)创建图层组以后,将图层移动到图层组里面。

七、删除图层
选择要删除的图层,点击垃圾桶,或者直接把不要的图层拖到垃圾桶即可(图标5)。

八、盖印图层
作用是将下面所有图层的最终效果保留为一个新图层。快捷方式为Ctrl Shift Alt E。

九、添加蒙版
图层基本完毕,接下来就是蒙版了(以后有机会说说蒙版,图标6)。

总之,使用图层能有效地保护原始图像不被破坏(调整图层)。创意摄影中,能够较容易地添加元素,单独调整,与原始图像很好地融合。结合使用蒙版效果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