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有效运用大剂量附子治疗沉寒痼疾说开去......
(2013-06-2
一、初识附子
二、领悟实践
1、曾运用小青龙汤、阳和汤、四逆汤,按周慢慢加大附子用量,用治因寒作喘的激素依赖性哮喘获得成功,最后附子用量达到250克。
2、运用参苏饮、桂枝新加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因寒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最后附子用量达150克,至今3年未发。
3、运用射干麻黄汤、桑杏汤加附子(最后用量120克)治愈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因寒久咳患者,直至吹风受凉也不咳嗽。
4、运用麻黄附子(250克)细辛汤,甘桔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温经汤,四乌藜茹丸,封髓丹治好因受凉则咽痛咳嗽、脸红、咽喉-气管发凉,经潮腹痛,腰痛,脉沉细的慢性咳嗽患者,最后附子用量达280克;
5、运用桂枝加附子汤、参苏饮化裁,治疗一镇江男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喷嚏即涕多得手帕能挤出水来),观察首剂附子90克服完后,鼻子干燥,偶疲劳受凉稍作喷嚏,二诊增附子为130克,基本控制,后予膏方巩固调理。
6、用真武汤、金匮防己黄芪汤、木防己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治疗肺心病感染后心衰患者,取得满意疗效。附子100克、黄芪150克。
7、用四逆汤、桂枝加附子、缩泉丸、水陆二仙丹化裁,治疗扬州一患者周身怕冷、胃中冒冷气、夜尿6-7次的37岁男性杂症患者获效。附子用至130克。
8、用参苏饮、四逆汤、阳和汤、《千金》苇茎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化裁,治疗无锡支扩哮喘患者,夏天怕冷要盖电热毯案获得良效,附子最大用量达到240克。
9、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消风散、犀角地黄汤等化裁,治疗肺病合并顽固性皮疹、痤疮、湿疹、下肢丹毒等取得著效,附子用量达160克。
………………….
三、运用发挥
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大剂、超大剂量附子100—280克治疗200余例与寒有关的肺系疑难、重危患者及内伤杂症、多脏同病患者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功,且没有出现一例毒副反应,曾有3名研究生以温阳化饮治喘(大剂附子)、温阳驱寒(大剂附子)宣肺治咳为题完成了硕士论文。
笔者感悟,在正确辨证、准确选方的基础上,充分遵循“量效关系”理论,适当突破传统中药用量,是提高疑难重症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之,需要积极研讨本草,深入搞深搞透附子这些“将军药”的药性,在有把握消除它们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的条件下,大胆突破,勇于实践,定能有所作为的。以附子为例,笔者在学习、师承、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体悟出附子的运用指征为:①临床特征:畏寒怕冷(尤其是脊背怕凉)、困倦嗜睡(精神萎靡)、常常遇冷促发;②舌脉: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舌苔润滑;脉偏弱偏虚偏沉,尤其是右寸及尺部偏沉而无力;③面色:多呈灰暗而带青色;④痰液形状:多为白色清稀痰或泡沫状稀痰。前两条为必有症,后两条为兼夹症,即临床只要出现前两条症就可使用附子了,若兼有第三、或第四条则应果敢运用。
在剂量的选择运用方面,师法仲景,细细观察,认真总结,体悟出适宜的剂量是取效的关键。笔者师其法勇于实践,每当遇到哮喘久治难愈,或久用激素哮喘仍难控制,以及因寒作咳的顽固性咳嗽、与寒饮阳虚有关的肺心心衰、肺病合并前列腺疾病等,便大胆运用超大剂量附子(制)常能获得意外之效。根据先贤经验并结合多年临床体会,采用据证递增的方法,灵活使用附子(制),通过多年细致深入的探索,笔者逐渐掌握了超大剂量附子的运用方法,大致分6档,即30-40克,45-65克,70-90克,95-120克,130-180克,190-250克,260-280克。具体应用时,多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服用后的反应,采用每周递增法,循序渐进,逐步加大用量,一般药后1周症情改善而未已者,递增15-30克,直到咳喘控制不发1月,则维持服用该量3月巩固疗效。笔者体会果遇寒性顽哮久咳若剂量不大,则无威猛之力,亦不足以克敌制胜,获得佳效。
然附子毕竟有毒,常使很多医者望而生畏,或弃而不用,或用而量不足,不能发挥其“将药”作用,实为憾事。实际上,附子的毒性来自于其内部所含的乌头碱,乌头碱有毒但不稳定,在加热或者久煎的条件下容易分解,使毒性降低。现代实验研究证明:
附子的毒素主要为乌头碱及同类膺碱,经过先煎、久煮能有效地把其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水解为毒性为其1/100~1/1000的单酯类生物碱,若进一步水解则变为毒性更小的或无毒的醇胺类生物碱,其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2]
[3]。笔者临床反复验证,只要准确把握4点就不会发生中毒反应,即:①把握运用指征(如上述);②注意煎煮方法:久煎,先煎。具体煎法需根据用量选择煎煮时间,一般用量:制附子小于45克,先煎60分钟,然后再与其他药物煎煮40分钟;若用量45-70克,则先煎90分钟,余同;若用量70克-100克,先煎120分钟;若用量100-120克,先煎150分钟,余同;若用量130-180克,先煎180分钟,余同。若用量190-250克,先煎210-270分钟,余同。若用量260-280克,先煎300-360分钟,③掌握去毒配伍:处方中配用甘草15-30克,干姜10-20克;并用鲜生姜10-20片、绿豆20-30克与附子共煎。④重视特殊服法:附子用量在120克以上者,加用蜂蜜2匙冲服。笔者运用大剂量附子(制)治好很多寒性顽哮久咳,甚至肺心心衰、肺病合并多脏同病的复杂顽症患者却从未出现一例毒性反应。
四、几点思考
1、笔者体会,类似附子这些将军药物的临床疗效确凿,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疑难危重证中的参与率,增加疗效,提升水平,很值得我辈去努力挖掘、深入研究、推广开发。所谓“不传之密在量上”,尤其要运用“量效关系”理论,在准确辨证、精确选方、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胆探索,总结规律。
2、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探索,象附子类的将军药还有“石膏”“大黄”“黄芪”“熟地”“麻黄”“桂枝”“柴胡”…我曾用45克石膏1剂退烧(40℃);用240克黄芪(生)控制心衰、呼衰;用180克熟地滋肾纳气平虚喘;1-2剂中药治愈咳嗽,2-3贴中药控制哮喘发作...;用好这些将军药物也能治大症、愈大病、疗顽疾,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
3、象附子这种能够治大病、增疗效、提水平的将军药物,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多学科合作,更需要领导重视、政策支持,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绩,振兴中医事业、造福更多百姓。
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从保证安全而又高效解决患者病痛出发,是不是更为合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