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

 志闲心安w 2013-08-26

大医正道

大医正道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常用于亡阳证,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阳虚证;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神农本草经>谓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附子:在<伤寒论>中入23方次,在<金匮要略>中入26方次。附子的临床应用是古今中医们讨论最多的一味药,也是用药经验最多的一味药,更是最易争论的一味药。说它有毒的、说它无毒的,说它入方必须先煎的,亦有说不必先煎的,有说用量不超过10克的,更有说用量可在200克的,众说各异,皆经验也。


附子的药证: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症",脉沉微,指脉形极细极微,按之如游丝,似有若无,或脉沉伏不出,重按至骨方得,或脉突然变得浮大而空软无力,此为附子证的特征,也叫"附子脉"。此脉多见于大汗、大下之后体质虚弱之人,并见精神萎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腹满腹痛等证。


附子的药证:所谓附子主痛证,指或脉虚浮而身体烦痛者,或过汗而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或肋腹大痛者,或胸痹而痛者。附子主治的脉沉微与痛症之中,脉象沉微是最为重要的指征。虽然<金匮>大黄附子汤证的肋腹大痛时,其脉紧弦,但仅是疼痛之脉,待痛止则脉必沉。体烦疼者,脉虽浮而按之多软无力。

仲景附子方:附子干姜汤,主治"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无表证即无身痛;身无大热即肌肤湿润,扪之不觉烙手。此两证可提示非麻黄汤证,而不渴亦非白虎汤证。"脉沉微"则点出干姜附子的关键指征。

 

 

仲景附子方:附子薏仁散,主治"胸痹缓急者"。胸痹,为古病名,表现为胸背痛。

 

 

仲景附子方:四逆汤,即干姜附子汤加甘草,主治"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者。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等等均为四逆汤附子之证。

 

 

仲景附子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少阴病,始得之,白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治少阴病,谓能"微发汗"。可见附子与麻黄同用,主治无汗发热而脉沉者。

 

 

仲景附子方: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的恶寒,一般经发汗以后当解,但恶寒不仅不减轻,反而比以前严重,这种情况多出现于阳虚证患者,恶寒同时,常常汗漏不止,身体湿冷,精神萎靡,是使用附子的指征。因恶寒而加附子,想必尚有四肢拘急冷痛诸证。

 

仲景附子方:桂枝附子汤: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白术附子汤主治桂枝附子汤证再见"大便硬,小便自利者"。两方主治身体烦疼,皆用附子,且与桂枝同用。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附子与大黄细辛同用,主治胁腹痛。可见大剂量附子用于痛症。


 

仲景附子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治"少阴病,谓能"微发汗"。可见附子与麻黄同用,主治无汗发热而脉沉者。

 

仲景附子方: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的恶寒,一般经发汗以后当解,但恶寒不仅不减轻,反而比以前严重,这种情况多出现于阳虚证患者,恶寒同时,常常汗漏不止,身体湿冷,精神萎靡,是使用附子的指征。

 

仲景附子方:桂枝附子汤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白术附子汤主治桂枝附子汤证再见"大便硬,小便自利者"。两方主治身体烦疼,皆用附子且与桂枝同用。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附子与大黄细辛同用,主治胁腹痛。可见大剂量附子主痛症。

 

仲景附子方:桂枝去芍药汤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若微寒者",加附子,而为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此方附子与桂枝同用,想必"微寒"之外,有身体冷痛。又附子生姜甘草同用,证同四逆汤,必有脉弱而沉之证。

 

仲?附子方: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曲伸者"。桂枝汤证本有汗,再以麻黄剂发汗,以致汗出不止,恶风,且有四肢微急,难以曲伸,仅用桂枝芍药甘草等就不够了。附桂同用,可治身体烦疼,合芍药,又能治汗出不止、四肢挛急。

 

仲景附子方:四逆散条下有"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四逆散本治腹痛,加附子,想必腹痛剧烈,与大黄附子汤证相近。理中汤条下有"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理中汤加附子去白术,即四逆汤加人参,故腹满的同时,当有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沉微等证。

 

仲景附子方:附子白术茯苓芍药汤,主治头眩、心悸、恶寒、身体痛、自下利、腹痛、脉沉者。方如附子汤主治"少阴病,得之一二曰,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真武汤主治"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等等。

 

附子:附子与二乌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被广泛地用于治疗休克,虚脱等危急重症及气喘咳嗽,心腹疼痛、慢性腹泻,阳痿滑精、不育不孕、风湿疼痛等多种疾病。由于其"毒性"颇大,炮制不当,或用之不慎,或药证不宜,常可致"中毒"表现。

 

附子:生用附子是导致"毒性"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故应合理炮制,避免使用生品。炮制的目的皆为减其"毒性",经过炮制,其"毒性"(乌头碱)可降低70?80%。但也有医家说,附子的"回阳救逆"之功,就是附子的"毒性"所能,就是利用其"毒性"才能达到"回阳救逆"的效果。

 

附子:<药典>规定剂量为3?15克。病情不同则剂量有异,如作药引加强补药作用时可用3?5克。用于强心、温中散寒止痛时可用至6?10克。在救治虚脱休克时才可用至15?30克。这是临床附子的"常规"用法与用量

 

附子体会:炮附子偏小剂量10?15克对虚寒者难以取效,若辨证确为虚寒的附子证,可将用量逐渐增加至30?60克。若治疗虚寒性慢性疾病时,炮附子应以小剂量取效,对虚寒严重的急性病证,炮附子应以较大剂量才能取效。用药剂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病性(也就是虚寒的程度),一般应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附子经验:吴佩衡、刘民权、李继昌等用附子量则较大,一般均在30克以上,在吴的医案里,使用附子的剂量甚至高达400?500克。在李可的医案里也常见到附子用量在300克以上的量。在众多医家的医案里都可见到大剂量附子的病例,所以附子究竟用多少,它和其它药一样,全在个人临床中总结。

 

附子体会:使用附子应注意地理差异,季节差异,个体差异,不可盲目生搬硬套。因个体差异,"中毒"剂量差别较大。如寒体者,附子用量偏大亦不会出现反应;热休者,即使用小剂量也可出现毒副作用。所以用附子一定要辨证清楚,掌握好附子证、附子体、附子脉、附子舌。方可大胆应用,则可万全。

 

附子体会:在疲劳、出血、饥饿时附子的毒性可减弱,表现不明显,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时易中毒,表现特别明显。形体消瘦的妇女、老人、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者,便中夹黏冻者皆不宜使用大剂量附子。真阴虚者更不宜单独使用附子,可在大剂量补阴药中佐以小剂量附子以提高补阴药的活性。

 

附子体会:与气温相关,南北地区气温相差较大,故附子用量在南方应小于北方,南方湿热之地,人多气薄体弱,常兼湿热内火,即使阳虚,亦不宜大剂量使用附子。临床观察发现附子对心脏的作用可因室温不同而不同,温度越高,乌头碱作用越强,因此服用附子剂后,不宜马上入浴、入暧室,或在太阳下暴晒。

 

附子体会:个体差异造成对乌头类中药敏感程度不同,有的应用较小量即出现"中毒"反应,有的大剂量较长时间应用亦不出现"中毒"表现。为防止不测,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附子证,辨证酌选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巧妙叮嘱病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中毒"反应,或停药或解决方法。

 

附子产地:附子主产于四川江油中坝,為道地川附子产地。临床应用发现,不同地区的附片毒性可相差8倍之多,如云南腾冲所产的附子较四川附子毒性大18倍。所以临床应用附子时,一定要搞清附子的来源地和炮制的方法,做为喜欢用附子的医生,还应亲自煎服各剂量附子的体会,做到心中有数,施方有度。

 

附子采摘季节:因各地客观条件不同,挖掘时间有早有晚,一般栽至第二年6?7月收获,传统认为以夏至到小暑间采收的质量较好。中药药理研究表明,9?10月采收的附子其总生物碱、次乌头碱及乌头碱含量高并且稳定,主要成分中乌头碱含量11月达峰值。因此认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采收的附子为最好。

 

附子体会:附子与酒同用易中毒,因乌头碱的亲脂性较强,在乙醇中能被充分溶解,且仍保持原有毒性。酒精又可加速血液循环,直接饮用极不安全,易达中毒量及致死量。因此,在应用附子制剂的同时,一定要禁止饮酒,以防不测。乌头类中药亦不适于做酒制剂内服。

 

附子的蓄积中毒:对乌头的蓄积中毒,存在很多争议,但总的倾向于可致蓄积毒性,有医者认为服附子不会蓄积中毒。本人治疗8例强直性脊椎炎患者,服用附子制剂均在半年以上,其中5例基本治愈,目前还没有发现蓄积中毒症状,但有3例服药至3个月时出现下肢麻痹,小便不利,皮肤瘙痒,视力不清的中毒表现。

 

附子:著名中医学家王士福教授对附乌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观近用附乌者,畏其大毒,轻量1?2克,重者不过15克,不敢重用,但敢久用。此正合附乌中毒之特性,小量虽仅有小毒,然久服必蓄积为大毒,又未达附乌有效之量,其后果是中毒而无效!"

 

附子体会:防止附子中毒,本人临床用附子多从6克起至80克,10克以下用量从未先煎,15克至30克用量配同等量炙甘草先前半小时,30克以上用量时同样配同等量炙甘草先煎1小时,此法临床应用三十年,从未出现过严重"中毒"表现,只有十二例出现过轻度的头昏、舌咽麻木、发热、怕冷、过敏皮肤瘙痒等症。

 

附子体会:炙甘草防解附乌中毒确实可靠,丛观古今喜用附子的医家,皆认为蜂蜜、甘草、绿豆、黄连、红糖、生姜、淘米水等是解附乌中毒的最佳选择。本人从80年代在父亲的用附乌指导下,一直以来,凡附乌用量在30克以上时,都必须配同等量的炙甘草,并附子炙甘草必先煎半小时以上。惟参附救逆时不用甘草。

 

附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去甲乌药碱能强心,明显增加衰竭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附子水溶部分可有效抗休克;能加快心率,对缓慢型心律失常者能加快心率;改善窦房结的血液供,提高内源性窦房结之功能,保护心肌活性。

 

附子的主要药理作用:附乌的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使皮肤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呈兴奋现象,产生瘙痒、灼热感,继而麻醉、失去知觉。另外附乌的乌头碱还具有很强的镇痛、镇静,抗炎、兴奋副交感神经,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附子配方治气血两虚的再生障碍性贪血:附子10克、党参20克、当归10克、熟地25克、炙甘草10克。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用。附子配方治肾阳不的低血压症:附子30克、炙甘草30克(二味先煎半小时)、干姜10克、黄精30克。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用。

 

附子配方治肺源性心脏病:附子15克、代赭石30克、蛤蚧一对,上方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用,此方还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胃炎等。

 

附子配方治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附子10?80克、肉桂3?6克。此法运用附子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当附子应用至30克以上时,一定要注意附子的蓄积中毒反应,必要时加入同等量的炙甘草

 

附子配方治阴寒腹泻?附子10克配干姜6克炒白术20克。附子10克配茯苓30克白术20克干姜6克治阳虚水泛之证。上方配大黄30克治慢性肾功能衰竭。配九香虫6克藿香10克治胃脘寒、胀痛呕吐。

 

名医焦树德附子方:制附子12克,配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桂枝10克、威灵仙12克、薏仁3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治痛痹(风湿性关节炎)。配制草乌3克治尪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肾虚寒盛者。用药指征:全身冰冷、关节疼痛、喜暖怕冷、夜痛重、脉沉迟细者。

 

附子配方治阳虚血瘀型胸痹:制附子10克配人参10克水蛭10克炙甘草10克。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用。此方治心阳不振、心血瘀阻之证临床效果非常好,附子可根据用药情况、逐渐加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不可盲目追求大剂量。

 

附子配方:附子10?15克配黄芪30克生晒参15克治心力衰竭。配桂枝15克细辛6克治缓慢性心律失常。配全蝎6克蜈蚣2条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配丹参30克桂枝6克水蛭10克治心血瘀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附子体会:用附子治脾胃病之脾胃虚寒,关节病之风湿寒痹及一切慢性病之命门火衰,阴寒内盛。阴虚之虚火上炎。其用药指征:体温36度以下,或阴虚之低热,气虚之低热,体温37?38度。小儿不宜。

 

名医用附子经验:北李文瑞用附子治男子不育、甲状腺功能减退、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名医用附子经验:云南中医学院吴生元用制附子治阳虚证、阴寒证、制附片成人每剂药用30?60克,个别阳虚阴寒较盛者亦有用至100克以上者。

 

名医用附子经验: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高忠英用附子主治一切阳虚寒盛证。诸脏阳虚者,肢必冷,鼻准凉,舌淡黄;暴寒伤阳,心悸,脉疾数,水肿证必用附子。其体会:附子大热暴走,配参芪温中,配熟地肾,得干姜救逆,配参草强心,得桂枝二活则走络,多用炮制附片。

 

名医用附子经验:成都中医大学附医吴康衡用附子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多种肾脏疾病激素治疗减量过程中或激素药物停药后的巩固治疗。巩固治疗用:附片15?30克,配肉桂12克、淫羊藿30克、巴戟15克,水煎日服二次。

 

名医用附子经验:成都中医药大学邹学熹用附子治阳气虚之水肿:关节炎之四肢水肿、肝硬化中期水肿、癌症化疗的突然四肢厥冷及全身水肿,用量常在30?50克之间。

 

名医用附子经验:朱良春老先生用附子主治厥脱、久泻、脾肾阳虚之水肿、痹症、慢性炎症,属阳虚厥脱、寒湿凝滞者。其体会:大剂量用附子,煎时加生姜3?5片,或蜂蜜一匙,也可附子先煎半小时,煎附子的水要一次放足,不能中途加凉水。

 

名医用附子经验:无锡第三人民医院汪朋梅用附子体会:回阳救逆、散寒止痛,宜选生附子;温补命火宜用熟附子,两者均应先煎。服后肌肤温温然为正常现象,可继服之。如有咽痛、燥渴、鼻衄、虽非中毒,但可能辨证不准,应立即停用。若感唇舌麻痒、痛觉减失、咽燥腹痛、脉博奇慢、甚或抽搐昏迷,属中毒也

 

名医用附子经验:李可用破格救心汤治心衰,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破重重阴寒所困时,必用大剂量附子方能起死回生。其方: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武火急煎,随煎随服。

 

张仲景附子配方经验:<伤寒论>应用附子的条文有79条,方剂36首,其用法生熟有别,轻重各异。主要体现于生附子配干姜以救脾肾之阳。生附子配猪胆汁除邪阴之格拒。附子配人参以回阳益气。炮附子配白芍扶阳固表、敛阴和营。炮附子配茯苓温阳利水。炮附子配麻黄助阳发汗。炮附子配大黄温下寒积等等。

附子羊肉汤治三伏天手脚冰凉、全身骨关节疼痛,怕吹空调、怕吹风扇、舌质淡白,苔色薄黄或薄白、脉沉迟细者。羊肉100克、炮附子15克、肉桂3克、干姜6克、甘庶50克,同置于瓦煲内加水、文火煲1小时后,调味饮汤,曰二次,可每周二次,连续饮用一月余。


附子配方经验:附子桂枝配化痰药:附桂与半夏南星茯苓陈皮等化痰药相伍,有温脾阳,化痰湿之功。用治痰湿所致之头目昏眩、久咳气喘、呕逆不止及附骨疽等证,疗效颇佳。附桂温阳以治本,星夏苓陈化湿痰以治标,俾使阳气振奋、水湿得化,痰饮蠲除。此乃标本兼治,据证候病位出入加减,可获良效。


附子配方经验:附子桂枝配活血化瘀药:附桂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配伍,附桂辛热,温经通脉,归芍桃红棱莪攻逐瘀血。用治产后恶露不尽,月经量少,症瘕积聚,痛经,崩漏等疾,使冲任得温,瘀血得行,寒去瘀通,诸证自愈。

附子配方经验:附子桂枝配泻下药:附桂与小承气汤等配伍,附桂温阳,激发脏腑功能,小承气汤攻积导滞,互相配合,用治寒积内停之脘腹疼痛,能驱寒消积,正所谓"邪去正自安"。

附子配方经验:附子桂枝配苦寒清热药:附桂与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苦寒清热药配伍,取芩连柏栀清热泻火,佐少量附桂,清热而不伤阳气。用治寒热错杂之胃痛、腹痛、泄泻、痢疾、呕逆、蛔厥、痞证等,使热去而胃气不伤,且有防止格拒之妙用。

 

附子配方经验:附子桂枝配解表药:附桂与麻黄羌活防风紫苏等发散风寒药相伍,附桂可助阳解表,协羌防麻紫发散风寒,使风寒随汗而解,汗出而不伤阳。用治阳虚外感、风寒湿痹等证,可收扶正祛邪之功。


附子配方经验:附桂配养阴药:附桂与麦冬天冬沙参五味等养阴药配伍,用附桂辛温扶阳,二冬沙参五味以滋阴,二者相伍,扶阳而不耗阴,养阴而不伤阳。大凡用治阴阳两虚之虚劳诸证,疗效甚佳。


附子配方经验:附子桂枝配补血药:附桂与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川芎等补血药配伍,取附桂辛热,其性走而不守,无处不到之性,归地胶芍等补血养血,但性粘腻,碍脾运化,二者相伍,则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凡产后失血、吐血、便血、日久而致营血亏虚者最宜。


附子配方经验:附桂配补气药:附桂同人参、党参、白术、大枣、炙甘草等补气药相伍,因附子桂枝破阴寒、散浊阴,参术草枣补脾气,生阴津,配伍得当,治疗暴吐、暴泻、大汗、误汗等引起的阳亡阴脱证,多能扶阳益气,化险为夷

 

马钱子:这是为一位患强直性脊椎炎、类风湿骨关节炎患者炮制的马钱子。生马钱子1公斤放入二斤花生油中文火煎炸约1个半小时,炸至油静,马钱子呈棕褐黄色为度,取出凉晒至表面油散尽,然后磨成细粉配方使用。炸过马钱子的油不要弃掉,马钱子油可外擦痛处,效果非常好。

 

[附子]--大医正道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