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强荪:瓣环起源室早室速的解剖、心电图特征及消融·365医学网

 RFCA 2016-08-23
瓣环为纤维结构,处于组织的交界处,与心室流出道流入道,HIS束等结构毗邻,由于心肌结构交替,容易产生两种心肌组织的交叉(如心室肌爬入动脉窦内),或易出现心肌纤维化等,导致室早、室速等心律失常。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对瓣环起源的室早室速做一概述。
1 瓣环的解剖毗邻关系
  主动脉瓣处于心脏解剖的中心位置,其前、右、上侧为肺动脉瓣;后、左、下侧为二尖瓣;稍前、右、下侧为三尖瓣。而右心室流出道(ROVT)与左心室流出道(LOVT)存在转位。从LAO位观察: ROVT与LOVT明显交叉。ROVT自前发出,向左后走行,并绕至LOVT后侧。而主动脉瓣上LOVT有三个扩张的瓦氏窦,类似皇冠形状与心室相接。其中NCC位置最靠下、靠后,毗邻右心耳;RCC最靠前,靠右,发出RCA;LCC位置最高,毗邻左心耳。左主干从其上部穿出。心肌可延伸至瓦氏窦内,NCC处多为心房肌分布,其次为LCC。而LCC及RCC多见心室肌分布,主动脉瓣-二尖瓣环连接处(AMC)亦有心室肌分布。这就构成了室早、室速发生的解剖基础。至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推测有以下机制:1.微折返;2.触发机制;3.自律性增高。
2 心电图特征
2.1 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

  ROVT室早最常见,其中间隔部多见(因其后壁毗邻RCC1/3及LCC2/3,符合心律失常多发生于组织交界的规律)其次为游离壁及后壁,前壁者少见。因解剖位置较高,首先II、III、avF导联会出现高R波。我们可根据如下有特征性的心电图对室早、室速起源点做初步推断:①游离壁VS间隔 :偏游离壁侧者 QRS波时限≥140ms;下壁导联R波切迹;V3导联R/S≤1;反之则偏间隔(下同);②前(左侧)VS后(右侧):偏前侧者 I导联负向或等电位线;③ROVT近端(距PV>2cm)VS远端:偏近端者 AVL正向或等电位线。
  右室流出道与左室流出道、 解剖位置靠近,分别位于心脏的右前与左后。 肺动脉窦处于右心室流出道上方。故RVOT室早消融失败时,因这些位置的解剖毗邻关系,应该考虑是否可能为对侧(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窦)或者上方肺动脉窦起源的可能。
2.2 起源于肺动脉瓣的室早、室速
  因肺动脉窦(PA)位置较主动脉更高,且偏前,稍偏右。产生如下心电图特征:1.PA-VT:II,III,aVF 导联上R波幅度更高,II,III上R波> 1.8 mv ,aVF上> 1.6 mv;2.Q波在aVL/aVR 比率显著增大,R/S比率在V2上更大;3.标测大头在PA时,更常记录到A波,而且局部的V波幅度较低,常< 1mv。
2.3 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室早、室速
  由于位置较高,下壁导联高R波为特征性特点。因解剖位置较ROVT更靠后,故V1-V3R波较ROVT更大更宽。但有时ROVT间隔部与RCC,LCC起源室早较难鉴别,因其解剖位置相近,仅隔一层较薄肌肉。可根据V2及V3QRS移行与窦律下相比,若移行较早,多为LOVT来源。另外,左室SUMMIT及AMC来源室早或心大静脉来源室早图形易与此混淆。
2.4 起源于His区的室早、室速
  因HIS束旁存在乳头肌结构,此区域起源的早搏都与此处心肌的变异相关。HIS束位于房室交界处,上为房间隔,下为室间隔。处于心脏的相对高位,故产生如下心电图特征:①QRS波群较窄;②III 上 R 波 更小、更窄;③I 呈现单相高R波;④avL导联多负向;⑤胸前导联移行较早(V2)。
2.5 三尖瓣环起源室早、室速
  由于三尖瓣环(TV)解剖位置较低,故下壁导联多呈负向波,尤其以III导联明显,心电图特点:Ⅰ导联及aVL导联QRS波多为正向,少数有负向起始波;TV游离壁室早QRS波宽度大于间隔部室早、肢体导联多可见“切迹”;V1导联显示游离壁起源多为rS型,间隔部多为QS型;LBBB图形,QRS宽度在149±20ms;游离壁起源室早胸前导联QRS波移行多在V3以后(因解剖位置更靠前)。
2.6 二尖瓣环起源室早、室速
  二尖瓣环较三尖瓣环位置偏高,起源室早较少见。从解剖看,以二尖瓣的前瓣为界将室腔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流出道是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称主动脉前庭,在主动脉口下方,主动脉前庭的后外侧界为二尖瓣的前瓣,前内侧界为室间隔。心电图特点:因位置LOVT低,故下壁导联R波较低或出现负向波,因较TV更靠后,故胸前导联R波移行较晚。 与三尖瓣环起源室早及室速相似,心电图定位可参考旁路的定位原则。
3 标测及消融
  瓣环处于组织交界处,常常由于导管较难贴靠稳定导致消融失败。首先需借助三维标测系统判断理想的放电消融靶点:1.三维标测后,该处激动时间最早;2.大头双极电位提前QRS波起始25ms以上;3.大头单极电图呈锐利的QS型,下降支常有切迹;4.大头在该处起搏,起搏出与自身室早一致的图形。但以上几点并非绝对,需综合评估判断。以上几点需综合判断以评估理想靶点。一般而言,起博标测因夺获心肌的范围及起博图形的相似度,易产生主观误差。双极电位提前度为参考值,一般理想靶点提前均在20ms以上,也有个别室早,提前小于20ms。但单极图较好,起博标测相似度高,放电成功。
  另外,TV起源者由于导管难以到位,消融成功率较低;TV游离壁、后侧壁等部位由于角度原因,下腔静脉途径到位困难,上腔静脉是可选途径。LCC距LM较近,放电前需造影确定LM位置,PA瓣上放电因血管壁较薄,尤其是中窦靠近LM等大血管,需降低消融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