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爱之名》的思考

 街心舞苑 2016-08-23

一台相对标准的“小剧场”舞剧



国家大剧院今年的舞蹈12天已经临近结束,没想到最大的惊喜来源于赵汝蘅先生推荐的李敏的作品《以爱之名》。

原本看见节目册的时候是比较忽视这个作品的,其一是因为根本不知道李敏是谁,所以没有任何期待和预判

其二是因为我简单看了一些内容介绍,有点小反感。因为这台戏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说是取材于《水浒传》第二十回“宋江怒杀阎婆惜”。
为什么有点小反感呢?表层的原因是因为觉得中芭这几年关于芭蕾的中国题材做了好几部,虽然品相都很不错,但是还是觉得有点烦了,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到《牡丹亭》,现在又选这个题材,我是有点先入为主的疲倦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一直认为,芭蕾的美学观念是和中国古典审美相冲突的。芭蕾讲究“开绷直”,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圆曲收”。所以一直觉得,芭蕾对于中国古典题材的改造,最多能够达到一个代表性舞蹈的层面,很难有本质上的进展。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一家之言而已。而且我也只是觉得不对,到底该如何,却也还是百思不得其解,还没整理出个头绪来。
去现场看了这台作品,却很意外。作为一个小作品,上半场的《杀惜》处理得很成熟,这种成熟表现在对于整个舞台元素的把控上,现场司鼓拉弦的,整个舞美,舞蹈语汇的运用,都很自如且浑然一体。

看多了现在磕磕绊绊如编导课回课一样的“小剧场作品”,这个作品至少没有因为“小”而破绽百出,到处漏气。

’第二个是导演对于这样一出戏的节奏把控也算得上是中规中矩。偷情、起疑、灌酒、盗书、杀惜一气呵成,让人看来并无烦躁之感。我们能够隐约感觉到编导在对于原著处理上,有别于施耐庵对阎婆惜的定位,这说明导演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但是略显可惜的是,这种表现还不是十分突出,以至于三个人物的性格还是相对程式化了。试想如果能够以现代人,以编导自己的感受重新来解读和定位,宋江、阎婆惜、张文远,不仅仅只是老公、出轨的人、奸夫,如果能够更深入到人性的角度去突出和解析这“杀”与被“杀”,可能会更有意思。建议可以去看看《大宋宣和遗事》,其中对于宋江杀惜这一段有着不同的解读
下半场的《心门》以现实生活中男女的一种情绪为核心展开,意图探索爱与孤独。出发点虽然很小,但却带来了难得的真实。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也没有灌大鸡汤,更没有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地给出标准正确答案,这让人很舒服。

加上舞美设计的巧妙和干净,使得,这个下半场看得很舒服。就好像沉思的时候放的一段背景音乐,没有歌词的引导,没有哗众取宠的聒噪。
上下半场的舞美都很有意思,上半场基本上是一个大“蚊帐”,一方面《杀惜》的主要场景就是发生在床上,另外一方面如导演所言:“这也造成了一种偷窥的感觉。”。和整个剧情颇为吻合

而下半场不断撕开的纸门,第一赋予了作品另外一种节奏,第二则是隐喻了关于伤口关于撕裂等意象,在兼顾形式感的同时并不喧宾夺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作品的舞者,尤其是下半场的舞者万盛(部队舞者),的确很好,这好就好在她身上居然能够脱去“部队舞蹈范儿”,能够脱去“部队舞蹈气”,这一方面说明万盛自己的觉悟与进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导演与演员的沟通是有效的。
小剧场并非因为“小”(剧场小、制作小)与“少”(投资少、演员少、观众少)就可以放松要求和标准。反而,这“小”与“少”其实是更难的(有钱有人我们可以用很多技巧来掩盖),

我们现在很多做小剧场的年轻编导没有搞明白这件事,小剧场不是没钱做大剧场才去做,小剧场是先锋(实验性,尤其是观念上),小剧场是“高精尖”,不是没办法的将就,而是用尽心思的讲究

《以爱之名》当然并非完美,但是我觉得他算是一个标准的小剧场作品,这样的小剧场作品才是有意义的,对于编导,对于观者。
结束后,我看了一下导演李敏的简介,北舞古典舞系毕业,然后进中央芭蕾舞团,从2003年开始游学世界……,这份简历其实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最关键的修炼还是在于观念的修炼,没有观念的肢体,不过是一堆看上去很美的骨与肉罢了。
再补充一点,在网上找了半天,居然只找到一张照片,在这个大家都把海报剧照搞得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夸张的年代,我认为,这,是另外一种态度,这是另外一种专注,可以点个赞。
纵横江湖

再造舞林
让我们

一起来
舞蹈

是一种生活方式
评论

是思维的舞蹈
舞林秘籍

微信号:dancehero001
论坛:www.dancehero.cn
投稿及联系 dancehero@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