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陀记忆丨沈家门夜排档:满口鲜美 满目璀璨

 文汇秋雨书馆 2016-08-24


一个城镇想让外来客记住,“吃”是一个好方法。被誉为“活水码头小上海”的沈家门就是讲究“吃”。滨港路街头巷尾一向有馄饨、面条及海鲜小吃。而且沈家门人每逢夏季,喜欢把小饭桌往家门口一摆,吹着凉爽的海风吃晚饭,过着“南风吹吹,烧酒醉醉,鱼鲞扒扒,老酒喝喝”的休闲生活。


1991年9月,由工商局组织几名待业人员在沈家门渡轮码头旁边,开起了6摊海鲜排档,一时引起轰动。1992年,区供销联社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又增加了12摊。这成了沈家门海鲜夜排档的雏形。从这张1998年夏天章国鹰先生拍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傍晚六七点钟光景,晚霞还没褪去,东河路与滨港路交叉口岗亭两边的露天夜排档已是灯火辉煌,锅盆瓢碗交响曲已然响起。靠海一边的桌子大多已被食客抢占,把酒执箸,凭海临风。红红火火的夜排档一直延续到东方红旅社对面。而滨港路上到处是晃动的人群、来来往往的车辆,笛声笑声锅瓢声,声声入耳,好不热闹。


2000年夏天,一些头脑活络的摊主想出整合的金点子:数十家夜排档互相衔接,用钢管作骨架,支撑绿色塑料布篷顶,将滨港路筑成一条像模像样的美食街。2000年7月,这条最多时拥有88个摊位的绿色美食长街一开张就引起了轰动,宁波等区外游客纷纷驱车来尝鲜。《中国画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作专题报道。沈家门海鲜夜排档成为浙东旅游一个新景点。


在东方渐白、旭日将起时,这个一溜几百米长的海鲜夜排档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经营者们把所有装备打包运走,而消费过后的污迹被环卫工人冲洗得干干净净,还市民和游客一个整洁美丽的沈家门渔港。而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夜排档手拉车又会鱼贯而出,在滨港路安营扎寨,喧闹的绿色美食长街又回来了。


2003年7月,因城市规划调整,夜排档搬迁到了半升洞,规划68个摊位408个桌位。期间,因滨港路改造,夜排档曾于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搬到东港朱家尖海峡大桥北侧防浪堤上。2010年1月25日,改造一新的夜排档重新在半升洞迎接四方来客。67家“Y”字造形橙色铝板摊位屋,临港一字排开,全长约1000米,由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可抗风力14级。摊位屋顶部内外装饰卡通式鱼类,辅以现代灯光照明,外形既现代又古朴。每间面积约75平方米,比原来增大26平方米。


有人说,到了舟山不去沈家门海鲜夜排档吃海鲜,那是白来舟山了,就如到了北京不登长城非好汉一样。这点,不但外地人这么认为,连舟山本地人也有同感,来了客人,总要陪他到沈家门海鲜夜排档去逛一圈,尝个鲜。


远方来客到了沈家门海鲜夜排档,眼睛会骤然一亮:近百家排档的长条桌上,摆满了五光十色、透骨新鲜的海鲜。沿着排档往前走,就像参观水族馆,有常见的带鱼、梅鱼、小黄鱼、旗魚、鲈鱼、鲷鱼、竹节虾、对虾、梭子蟹,还有半米长的龙虾、披盔戴甲的鲎、嘴巴似畚斗的海蛤巴、雪白的龙头鱼、头上长刺的六角梅、浑身斑纹的虎头鱼、不时用尾巴撩起水花的石斑鱼、慢悠悠爬的大小海螺,还有形形色色叫不出名的鱼虾……


夜幕降临,吃客们边嚼着海鲜喝着酒,边欣赏着沈家门渔港夜景,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味、冲鼻呛喉的辣味、蜜丝丝的甜味、鱼虾的鲜味,耳边充斥着锅盆瓢碗的碰击声、摊主的揽客声,还有拉琴唱歌声……多么闹猛的一支港城夜生活曲呀!


本文由普陀区档案局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