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优游自得的哲理

 红谷斋主人 2016-08-24

《内篇·第六·大宗師·


             混一真人

 

引言:这一节名为《大宗师》,为什么叫《大宗师》?所谓“大”就是“人犹效之。效之言师也。”[1]“宗者,主也。”[2]“大宗师”,就是以道为老帅的意思。天下大的很,地球大得很,地球上的事情复杂得很,人间的麻烦事儿多得很。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3]天地日月,宇宙洪荒,乾坤阴阳,万物生灵,都是本着一个原则“无心”运转着。

什么叫“无心”?是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动,什么都不知道?那是木头、石头,它们本来就是只知遵守宇宙法则的,本来就是“无心”的。“无心”是指人,人要“遗形忘生,当大宗此法也”[4]。“遗形”就是忘掉形体,忘掉自己;“忘生”就是没有生死的概念,没有生死的考虑,没有生死的顾忌。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生于死,没有什么区别;好与坏,没有什么区别;香与臭,没有什么区别;成与败,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人最重要的就是清心寡欲,离形去智,顺应自然。

这里说到“真人”什么是“真人”?“真人”不是装神弄鬼的人,不是来无踪去无影的人,不是神仙皇帝,不是怀有奇技淫巧的人,“真人”就是能够顺其自然的人,就是做到天人合一的人,就是“无我”、“无心”的人。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谋士。”不逆寡,就是不怕做少数派,不怕被孤立,即使没有人拥护你,也不做出卖灵魂的事情;“不雄成”就是不骄傲,不自大,不觉得自己了不起,不因此看不起人;“不谋士”,就是不结党营私,不狐朋狗友,不狗苟蝇营。凡是真人“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真人“知生之源,任死之归。”[5]不会像凡夫俗子那样的心智烦乱,情意缠绵,割舍不断,而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什么奇技淫巧,奇思妙想,去改造什么,替换什么,征服什么,强制什么,这就是“真人”。真人是“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的。真人,也是遵守刑律,礼仪,知识,道德的。还是一个“道”字,还是一个“德”字,只有坚守这个“道”字,坚守“德”字,才能把天与人浑一起来,把自自看作天的一部分,自然的一部分,清心寡欲,“登高不慄,入水不儒,入火不热”,顺应自然。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至矣”就是至人矣!。怎样才是至人?“知天人之所为者,皆自然也;則內放其身而外冥于物,与众玄同,任之而无不至者也。”[6]就是“至人”。)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天者,自然之谓。至者,造极之名。”[7]什么是天之所为?一切自然现象,就是天之所为,包括“三景晦明,四时生杀,风云舒卷,雷雨寒温”[8]都是天之所为;什么是人之所为?能思,能听,能闻,能动,“手捉脚行,目视耳听,心知工拙,”[9]就是人之所为。天能做什么,人能做什么?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这样就能养其天年,而不会半道夭折。这就是最大的智慧。)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你知道天道,知道人道,就能没有忧患吗?忧患无可避免,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知”总是在后面的,“未知”总是在前面的。)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天灾也可能因为人祸,人祸也可能因为天灾。只“有真人,而后天下之知,皆得其真,而不可乱也。”[10]只有真人,才能真切的了解天底下的事物,从容地对待人间的一切事物。)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谋士。(什么是“真人”?做到三个方面,就是真人。第一,“不逆寡”就是“虚怀任物,虽寡少,不逆忤”[11];第二,“不雄成”,就是“不以成功自雄”[12],不以成功自居;第三,“不谋士”,就是“虚夷而士众自归,非谋谟招致。”[13]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即使不受欢迎,当少数派,也决不倒行逆施;即使自己有功,也不居功,不骄傲;即便自己孤苦伶仃,也不去招揽同道者,不去结交什么知己。一切顺其自然。)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儒,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像这样的人,错过了也不后悔;鸿运当头,也不洋洋自得。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也不恐惧,不打哆嗦;下到水里,不会被淹死;投进火里,也不怕烧死。“危难生死,不以介怀。”[14]不管什么情况,“诚能冥真合道,忘我遗物。怀兹圣德,然后有此真知,是以混一真人而无患累。”[15]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古代真人,不做白日梦,“无意想也”[16];真人,什么时候都不忧愁,“当所遇而安也”[17];真人吃东西,不求甘美,因为这样的人“混迹人间,同尘而食,不耽滋味,故不知其美”[18];真人呼吸很深沉,气息很平稳,因为他们平静恬淡。真人的呼吸,来自脚跟,贯穿内外,连通上下,分布全身,没有任何阻止。一般人的呼吸,就在喉咙里,心浮气躁,急促短浅,没有根基,不能贯穿全身。气息能从脚跟来吗?“真人心性和缓,智照凝寂,至于气息,亦复徐迟。脚踵中来,明其深静也。”[19]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比如辩论场上的失败者,就是气短心浮,语言不成声调,说话不成句子,“吞吐之际,如欲哇然。”[20]一般人,“心灵驰竞,言语喘息,唯出咽喉。情躁气促,不能深静,屈折起伏,气不调和,咽喉之中恒如哇碍也。”[21]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太深了,功名心太重了,太计较成败了,所以其天机就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古代的“真人”,不会因生存就喜悦,因为死亡,就厌恶;出来做官,不因此而高兴;回到田园,不因此而恐惧。顺利了,不喜;不顺利,不忧;成功了,不傲;不成功,不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不忘记从哪里来的,但是,却不寻求往哪儿去。得到什么,出于何种境地,都欢欢喜喜,从容应对。总是能够忘掉死生,忘掉荣辱,忘掉穷通,忘掉善恶,就好像回到了“源点”一样。关键是不以自己的心志去损坏道德,破坏道德,不丧失道德,决不用人的行为,去曲解天道,歪曲天道。)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如果能够不胡思乱想,不疑心生暗鬼,做到清静无为,这样的人,就会相貌堂堂,相貌博大。“颡,额也。頯,大朴貌”[22]。什么意思?“真人降世,挺气异凡,非直智照虚明,志力弘普,亦乃威容闲雅,相貌端严。”[23]他们严肃起来,就像秋天;温和起来,就像春天。喜怒哀乐与四时合拍,与道理相通,没有界线。“真人应世,赴感随时,与物交涉,必有宜便。而虚心慈爱,常善救人,量等太虚,故莫知其极。”[24]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古代圣人用兵,灭亡人家的国家,但是没有失掉人心,这就是所谓正义之战,这样的军队就是仁义之师;把好处、利益广施于天下,并不是因为偏爱谁,“利物滋泽,事等阳春,岂直一时,乃施乎万世”[25],这就是所谓的胸怀“博大”。这样的仁义,这样的博大,不容易懂,不容易理解。)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比如“悬镜高台,物来斯照,不迎不送,岂有情哉!”[26]所以乐衷于交往,勾勾搭搭,拉拉扯扯,攀亲带故,不是圣人。有亲有近,有厚有薄,有彼有此,不是仁者;那些见风使舵的人,投机取巧的人,“占玄象之亏盈,候天时之去就,此乃小智,岂是大贤者也!”[27]看不到厉害相通的人,不是圣人;追求名利,忘掉本分的人,不是有识之士;所谓“亡身不真”,就是“徒弃其身,而无当真性”[28]的人,就是为虚名,为利益,为欲望,失掉了自己的人,也是失掉了真性的人,这样的人“为世所役,非能役人。”[29]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婿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被人役使的人,比如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些人,都是被役使的世人所役使的人,被安适的世人,所安适,而不能使自己得到安适的人。)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状,迹也。义,宜也。”[30] “状义而不朋”就是“降迹同世,随物所宜,而虚己均平,曾无偏党也。”[31]就是讲义,讲道,而没有什么偏好,又好像不足,却又无所承受的状态。)与乎其觚而不坚也,(觚,独也。坚,固也。要做到“彷徨放任,容与自得,遨游独化之场,而不固执之。”[32]张乎其虚而不华也;(张,广大貌也。要能够“灵府宽闲,与虚空等量,而智德真实,故不浮华。”)邴邴乎其似喜乎!(“至人无喜,畅然和适,故似喜也。”)崔乎其不得已乎!(“崔”,是动的意思。“已”是止也的意思。“动静行止,常居必然之极”[33],行动和停止,没有什么设计,不做事先的安排,一切随遇而安。)滀乎进我色也,(滀,聚也。进,益也。滀乎,就是汇聚。心同止水,就能滀聚群生,“适我益我,神色终无减损者也。”[34]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没有什么目标,达到“德”字为止。“宽闲之德,使我归止。”[35]“厉”危险的意思。“至人无厉,与世同行,故若厉也。”[36]即便是遭遇危险,也能从容应对,淡然处之。)謷乎其未可制也;(同时又是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高放而自得。”[37]其“圣德广大,謷然高远,超于世表,故不可禁制也。”[38]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这样的人道德绵长,看不到头,但是又是无心的,“放任安排,无为虚淡,得玄珠于赤水,所以忘言。”[39]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把刑律当作主体,因为刑律,“非我为”的;把礼仪当作羽翼,因为这是“非我制”的;依靠已掌握的知识,等待时机,“知者,时之动,非我唱。”[40]用道德来遵循规律,“德者,自彼所循,非我作。”[41]即是真人,也要遵守刑律,懂得礼仪,有知识有智慧,有道德,有仁德。否则就不是真人!)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把刑律当作主体,虽杀而宽“以杀止杀,杀一惩万,故虽杀而宽简。”[42]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懂得礼仪,就是你人生的通行证。)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有智慧就能走遍天下。)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依照道德,遵循道德,“德厚者流光”[43],“有德不可敌”[44]也就是说,有德的人,天能助其成功。“成之不在己,则虽处万机之极,而常闲暇自适,忽然不觉事之经身,悗然不识言之在口。而人之大迷,真谓至人之为勤行者也。”[45]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所以说,人们所喜好的,是浑然为一的;人不喜欢的,也是浑然为一的。那些“一”是浑一的,那些“一”又不是浑一的。那些“一”跟天然自相通,“无有而不一者,天也。”[46]有些“浑一”又跟人同类,“彼彼而我我者,人也。”[47]自然规律,人是不能改变的;人间的是是非非,老天爷是不管的。“虽复天无彼我,人有是非,确然论之,咸归空寂。若使天胜人劣,岂谓齐乎!此又混一天人,冥同胜负。体此趣者,可谓真人者也。”[48](峻岫)

 



[1]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2]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3]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5]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8]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9]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0]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1]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2]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3]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4]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5]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8]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9]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0]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2]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23]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5]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8]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29]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30]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3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32]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33]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3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35]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3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3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38]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39]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40]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4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42]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43] 《春秋毂梁传·僖公十五年》

[44]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45]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4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4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48]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