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退守南京再战,而是吊死煤山?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25

我们都知道明朝从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后,并没有废除南京的首都地位,南京还保留了全套班子。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皇帝本来可以选择退守南京,至少可以与李自成划江对峙,但他为什么没有这样选择,也值得我们后人思考。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退守南京再战,而是吊死煤山?在小编看来,从根子上说,应该是崇祯皇帝认为去南京也没用。首先是群众基础已经失去了。当时的明朝政府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镇压起义需要多征税,多征税导致更多的起义需要镇压。而江南地区从明朝建国时税负都是全国最重的,现在明朝失去了北方,南方百姓还怎么可能去支持明朝。无论任何一个朝代,一旦触碰到民众的底线,让民众行使他们的起义权时,这个朝代也就走到了尽头。

当时的环境下,流民四起,到处乱窜,甚至焚烧了在安徽凤阳的明朝祖陵。内乱与外乱不同,如果只是北方外族入侵导致北方失守,而南方依然稳定,这种情况下,在北京的明朝政府是可以迁都去南京的,就像南宋一样。但内部矛盾激烈,那么南京就不再成为一个可以退居的后方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退守南京再战,而是吊死煤山?其次是吏治腐败。明朝的政府官员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完全变成了纯粹的官僚集团,日常的朝政基本就是不停的党争。不管哪一个大臣当上内阁大臣,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停的弹劾,直到把这个大臣拉下马为止。朝政已经完全混乱,没有人把精力放在治国理政上面去。作为皇帝的崇祯,不可能自己去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只能依靠整个文官集团去管理,但文官集团已经指望不上了,他就是去了南京,官员还是那套官员,也不会因为到了南京就痛定思痛,励精图治。

再加上接连的天灾,尤其西北地区,洪涝不断、蝗灾、瘟疫。这些都使明朝的统治雪上加霜,不断产生更多的流民。李自成的民兵队伍,甚至都有二三十万人在全国游荡。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退守南京再战,而是吊死煤山?明朝还以硬骨头在历史上出名,明朝虽然一直与北方少数民族作战,也有不少失败,但从来没有和亲过。曾经有个传闻,说是朱元璋设立了一个隐秘的银库,每一代皇帝如果能有节余,都往里存一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崇祯皇帝当时财政非常窘迫,有大臣建议他取出一些当作军费。但崇祯拒绝了,说先皇们都是往里存钱,我怎么能从里面取钱呢?后来银库被清朝缴获。不论这件事是真是假,大致可以看出,崇祯无法接受失去半壁江山的现实。换句话说,如果只是暂时失去半壁江山,后面能励精图治,收复江山,那也可以。但崇祯却看不到希望。

他自己十七年的勤政换来的是亡国的结局,相信是非常无奈的。他把自己对官僚集团的痛恨用那句最有名的“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发泄出来。

或许在国破家亡的最后关头,自尽是最后的体面的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