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选读 ——藏象(一)

 永远回归大自然 2016-08-25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论人之藏象

原  文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词解

  阳;通于夏气,其性属火,故为太阳。

 

阳中之太阴:肺居胸中,当为阳。但其性主收生之本,神之变:张介宾注:“心为君主而属阳,阳主生,万物系之以存亡,故曰生之本。心藏神,神明由之以变化,故曰神之变”。张志聪注:“心主血,中焦受气取汁,化赤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为生身之本。心藏神而应变万事,故曰神之变也。”前者从心为君注,后说从心主血解,义皆通。又《新校正》云:“详‘神之变’,全元起本并《太素》作‘神之处’。”律以下文“魄之处”、“精之处”、“魂之居”,则作“处”为是。处,即居处之意。


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前“阳”字指部位,后“阳”字指功能特性。心居上焦,胸中为敛、肃降,应于秋气。秋气敛降,对冬藏之气而言,当为“少阴”。《甲乙经》及《太素》均作“少阴”。


阴中之少阴:肾居下焦属阴,其功能特性以“藏精”为主而应于冬季,故“少阴”当作“太阴”。《甲乙经》及《太素》均作“太阴”。《灵枢·阴阳系日月》也云:“肾为阴中之太阴。”

 

罢极之本:罢极,历代注家见解不一,以“罢”通熊羆之“羆”,其义为胜。羆,即熊之雌者,耐劳而多勇力,用以喻肝脏任劳勇悍之性。

阳中之少阳:肝脏应春,具有少阳生发之性,故称“少阳”。但其位居下焦,故应作“阴中之少阳”。《甲乙经》、《太素》均作“阴中之少阳”。

 

转味而入出者也:指六腑对水谷精微之气与糟粕的升降运化而言,受纳水谷而化生精微,将糟粕排泻而出。


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有到达、往复之意。此以脾脏性质为主而概括胃、肠、三焦、膀胱诸腑。脾居中焦大腹,其气转枢,交通上下,使周身气面得以升降往复,故称“阴中之至阴”。


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众说不一,而以“十一”乃“土”字之误的观点较妥。


 


释 义  

以万物阴阳多少而正定其名称的观点为依据,进一步论证人体脏腑之阴阳。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中心,而联系六腑、百骸、气血、精神形成统一体。五脏虽藏于体内,但因各有阴阳多少不同,而分别应于四时阴阳之气。


对五脏阴阳的确定,依据如下两个标准。其一,所在位置,即在膈上胸中都皆为阳,包括心、肺二脏。在膈下腹中者为阴,即肝、脾、肾三脏。其他诸腑也在腹中,也属于“阴”之类。其二,功能特点及性质,凡以上升为主者属阳,以下降闭藏为主者属阴。


按 语

    所谓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它是《内经》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形态结构,是指《内经》中的解剖知识;生理活动规律是该学说的重点,它是以五脏为中心,联系诸腑、经脉、形体、官窍等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这五个系统不仅都受天地四时阴阳的影响,同时互相之间也紧密联系,从而体现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生理活动规律。
  

    藏象学说的内容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脉、形体、官窍、精气神。




原 文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词 解

    魄门亦为五脏使:魄与粕,古可通借。肛门排出糟粕,故也名魄门。使,使役。肛门启闭功能,赖五脏之气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故为五脏使。

    

    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满,指精气盈满。实,指水谷充实。五脏贮藏精气,宜于盈满,而无水谷及其糟粕;六腑传导化物,有水谷或糟粕充实其中。故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是对五脏、六腑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区别的概括。 

 

本段指出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奇恒之腑虽不在五脏之列,但具有“藏而不泻”的功能特点,也有别于六腑,故命名为“奇恒之腑”。有关奇恒之腑的理论在《内经》中仅此一见。


按 语

本段指出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奇恒之腑有异于一般的脏腑。这是藏象学说脏腑分类法的基本依据。


五脏所藏精气,是全身营养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如果精气不足,不仅五脏本身将会虚弱,而且可影响到六腑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组织器官。因此在治疗六腑或其他组织器官疾病时,往往需要联系五脏。六腑传化水谷,胃实肠虚,肠实胃虚,这是消化、排泄的活动规律,后世治则中“六腑以通为用”的论点,就是根据“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而制定的。近年来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就是应用了六腑“泻而不藏”、“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为指导,而取得的成果。


  


经脉别论篇

原 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遊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词 解:

淫气于筋:淫,浸淫满溢,此处为滋养濡润之意。肝主筋,谷食之气散于肝而濡养于筋。浊气:指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淫精于脉:精,指由谷食精气所化生的营血。营血行于脉中,故曰“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输精于皮毛:张介宾注:“精淫于脉,脉流于经,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皮毛为肺之合,故肺精输焉。”


毛脉合精: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肺藏气,心主血。毛脉合精,即言气血相合。


行气于腑:腑,指经脉而言。《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腑也。”“行气于腑”,即精气行于血脉之中。


 腑精神明,留于四脏:神明,言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留,通“流”。四脏,指心肝脾肾。


气归于权衡:权衡,即平衡。言精气化为气血入于脉,其输布保持平衡协调。

 

遊溢精气:遊,通游,浮遊。游溢,浮游盈溢之意。精气,即饮之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指水入胃中,肠胃吸收人体所需之部分化为精微,经过脾的升清作用,上达于肺,尔后宣散于全身。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即可将脾升清上输之水液宣达全身,又可将浊液借三焦之通道下输肾与膀胱,故张志聪注:“肺应天而主气,故能通调水道而下输膀胱,所谓地气升而为云,天气降而为雨也。”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张志聪注:“水精四布者,气化则水行,故四布于皮毛;五经并行者,通灌于五脏之经脉也。”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揆度,测度也。言饮食精微的生成输布,气血津液的生化运行,可从测度脉象变化得知,并要结合四季阴阳和人体五脏阴阳变化综合分析。


释 义

水谷精气的生成与输布,是在五脏六腑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并可通过经脉而反映于寸口,所以诊察寸口脉象的变化能测知人体各脏腑的生理与病理。饮食进入人体,经胃的腐熟消化,其中精微营养部分,经脾向有关部位转输。其中有经脾转输于肝而营养于筋者;有稠厚者入归于心脉,化之为血,借助肺朝百脉作用,外达于皮毛,内输于五脏六腑者;有经脾上归于肺,化以为气,营养全身者。在肺朝百脉、主治节的


作用下,使气血相合,血脉平调,津液四布,下输膀胱。 


按  语

整体观是《内经》理论体系最显著的学术特征之一,本节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精气的转输、津液的输布以及诊病方法诸方面反映了这一特征。谷食经胃肠消化吸收后,在脾的运化作用下,将其精微输之于肝,有的输布于肺,有的直归于心脉,借助经脉输送、升散、会合而发挥其作用。其水液的代谢,亦先经脾的运化,复由肺气通调、三焦决渎、肾及膀胱的气化作用而完成。脏腑各有其用,彼此协同且在经脉的联系与沟通下,形成统一的整体。“寸口”虽为人体中的一个局部,但其脉象的变化能够反映全身气血盛衰,是整体观在诊法中的体现与具体运用。


人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无不受四季寒暑变迁的影响,故《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及《素问·宝命全形论》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诊断。本节则将“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作为研究与认识人体生命规律的基本方法。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本节所言之“饮入于胃,遊溢精气……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的简明概括,也是后世论述有关津液代谢问题的理论依据。“五经”,即五脏之经脉。说明水液代谢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皆相关,但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最为主要,故后世对痰饮水湿之病的治疗多以肺脾肾三脏为主,而亦顾及心、肝两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