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

 孤独散发 2016-08-25

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之基础地位的核心素养,无疑是当前基础教育界最受关注的热词。同样,为核心素养而教,也必将成为基础教育学段教育教学最为重要的价值选择与行为取向。而要真正践行“为核心素养而教”,必然对教师素养有着更高要求。教师们惟有精心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方能切实有效履行立德树人的责任使命,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在实处。

一、 德性素养:素养工程之根基

作为教师师魂的德性,一向是促进教师自觉自由发展的根本要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点,能为教师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在倡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德性素养同样是教师构建自身素养工程、实现专业成长的根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有德性素养的教师。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的第一身份首先应该是教育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从各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教师自身的德性素养。这种影响尤其表现在教师德性对学生人格特质与精神品质的塑造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终极价值。教师只有首先努力锤炼和锻造自身的德性素养,自身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去影响学生,才能达成理想教育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学科教学育人价值需要有德性素养的教师。在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上,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其实只是教学,即所谓的“知识导向”,尽管也提发挥教育功能,比如所谓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极端功利化,教学中的教育几乎荡然无存。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凸显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科教学”真正升华为“学科教育”,要变过去的“知识导向”为“素养导向”,用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真正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1]从而实现“知识核心时代核心素养时代”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作为参与者的学科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而教师自身的德性素养又是实现学科教育功能的根本所在。

实现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必须以德性素养为基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必须是德性成长。如果抽去了德性的技术理性本位的所谓专业发展,只能是畸形的发展,其对学生的影响害莫大焉[2]从道与术的关系而言,教师的德性素养就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根本之大“道”,其余素养则基本居于“术”的层面。因此在教师所有必备素养中,德性素养必然居于统领地位,决定着教师专业成长性质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必须是德性素养的发展,德性素养就是教师素养大厦的根基,如果根基没有打牢,结果必然地动山摇。

二、学科素养:素养工程之内核

借助学科教学发挥教育功能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必然选择。惟有依赖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以及各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方能真正达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显然,教师的学科素养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是教师教育程序中最为基本的操作系统,是教师素养工程的内核。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发挥。教师的学科素养首先就是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核心主干,也是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的重要内容。当前,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科专业知识的研究以及学科考试技能的达成,更应该在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让教学真正为教育服务,使得学科教学真正转型为学科教育,如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才不至于落空。为此,我们日常进行的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内容及措施,课程教学的常规强化以及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等等,都必须紧紧围绕通过发掘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这一主题进行,要确保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真正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服务。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学科素养当然还应该包括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内容相一致的素养内容。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学生达成的核心素养内容,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具备。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最优。比如中学政治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大致集中在“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几个方面,这是政治学科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内容,但这些核心素养政治教师自身具备了吗?如果自身不具备,那又如何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教师自己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课上是一套,课后又是另一套,这种教育人格的严重分裂对教育的伤害必然是致命的。

三、 创新素养:素养工程之关键

实践创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之一,也是各学科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共性内容。在教师素养工程中,创新素养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如果不具备基于实践的创新素养,教师的所谓专业成长就是一句空话,教师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同样也只能流于形式。

创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提升创新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的自觉选择,因为创新基于实践,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就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动力。创新是什么?创新意味着发展,没有创新,谈何专业发展;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如果教师在专业素养上不能与时代发展共进,不能与不断发展的教育实践共进,那就必然被时代发展所淘汰,被教育改革的大潮所淹没。当前,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教师惟有顺势而为,不断创新,才能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开辟动力之源。

培育核心素养需要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美国托兰斯的研究发现,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3]。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创新能力的状况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素质教育的视阈下,创新精神被视为素质教育之核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而当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延续,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4]。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素养理应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既然创新素养是当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创新素养状况与学生创新素养之间是正相关的,那么培育学生创新素养自然就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创新素养。

四、 技术素养:素养工程之保障

当前,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正在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为核心素养而教”的今天,技术素养在教师的素养工程中处于支撑地位,能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互联网 教育”新生态呼唤教师技术素养的提升。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普及,“互联网 ”对教育已经产生重大影响,“互联网 教育”必将重构中学课程教学的新生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媒体实践技能与教学实施技能。审视目前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素养状况,总体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教师们只是掌握了较低层次的诸如PPT教学的一些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于互联网的教学少之又少。但是,“互联网 ”时代的社会氛围的催生力量加上国家层面“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行政推动,使得“互联网 教育”必将成为教育的新常态,教师们惟有努力提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技能素养,才能适应正在变化发展着的教育形势。

教师技术素养提升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最为重要的目标,但目标的达成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平台与教育手段。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构建了巨大的资源库即教育云平台,教育云平台上的海量的讯息资源一方面为教师组织教育提供了便捷服务,但也对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筛选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互联网 教育”会转变与重构教育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可以打破教材与教师的中心地位,打破组织教育的时空限制根据学生需要提供个性化、柔性化的教育服务。而伴随教师处理云平台信息能力提升带来的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以及基于“互联网 ”的教育服务方式的改进与优化,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助推作用应该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四个方面的素养尽管无法涵盖教师素养的全部内容,但这些素养无疑是当前教师践行“为核心素养而教”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素养犹如构筑教师素养大厦的四根支柱,支撑并引领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编辑部. 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人民教育,2015(7).

[2] 吴永军. 德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素质 [N]. 中国教育报,2011-12-27. 

[3] 余妍霞周兴国. 《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4] 汪瑞林. 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5-5-13.

 

(本文刊发于《师资建设》2016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