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已动,心未远

 花花儿身心振动 2016-08-25

 

 

我们这一次啊,是个小小的体验和放松。为什么要干这么无聊(与觉同在)的事情呢?因为我们在有里面,始终看不清,是不是?在有里面,始终看不清这个社会的万象,因为迷嘛,想看清。

 

想看清就必须怎么样?必须回到万物的反面,万物的反面是什么?就是无聊,就是寂静。所以,只有慢慢从这种万有的里面呢,反过来,跑到它的背后,才能看清万物的表现。

 


就像这种无聊(与觉同在)的事情,只有多做,才能看清万物的这么一个,所谓虚幻也好,所谓无常也好,只有这样子。过去所有的成道的也好、大师也好,他们都是这样子的,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


为什么我们都是同样的眼耳鼻舌身,都是同样的这么一百多斤,这个世界为什么就有那些人能够看得透,有些人就是看不透。原因只有一点,他么在这种无聊的时间呆的多,在这种寂静的时候时间多,他们能够与寂寞相处的时间,比我们要强,我们坐一会,就无聊,就受不了。他们不一样。

 


这是个自然规律嘛,用逻辑思维想都想象得到。你落在有里面,肯定是看不清,你必须是站在什么,没有这一面,因为所有的有全在没有里面,一旦过度到这个没有,就能看请所有的有,即便你现在还不能成为全部的没有,哪怕成为一小点点没有。就像,你假如,没有像房间这么多,你能够一体式的站到这个空,看我们这里面的人,一个全镜头你就可以全部扫进去。

 


 


如果只是站到这个点,比如说我只能什么?左右、前后,以点状式只能看到点状式。只有以面的形式,在万物的反面,才能看清所有万物的表现,这样的人称为有智慧。

 


 

所以它就那么简单。当你看不清的时候,你歇下来;当你吵的时候呢,争执的时候呢,停下来,很快你就能看清,为什么吵架,是因为自己抱着一个角度,马上就抽离出来了。

 


它(与觉同在)还有什么好处?当你逐渐逐渐这样子,静下来。当你看得透了,这是智慧。另外一个,逐渐逐渐空静下来之后,你这个恐惧也好,不安全(感)也好,死亡也好,看得清清楚楚。恐惧没了,死亡的这种惧怕也没有了,那么你想想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它这还不是神奇,它就是这么简单。

 


 


不管像这一次我们待几十天,你们能学到个什么,只要能掌握一个原则。当自己躁动的时候,让自己歇下来,止步,从内心里面歇下来,不是说肢体上不动了,那个是假象。那是现在那些所谓的和尚,装大师的。

 


 

我说这个,我们这个东西大概有几个层面。像禅宗他们说的,第一个层面就像我们现在大多数,90%以上的人的层面,身动心也动。自己呢,身体每天也在手舞足蹈,也在忙里忙外,心啊,也是浮躁不安,也是动荡不安,这就是身动心也动。

 



慢慢。很多人动累了,身体因为动心也动,他就会疲倦,他就会乏力,他就会烦躁等等。接下来,那么,他想让自己心安一点,那么就有了什么?所谓宗教的修行,从肢体上开始固定不动,这叫什么?心动身不动。就那些所谓的让你打坐修行,像模像样的,实际上里面动得稀里哗啦的,里面平静不下来,装,啊。

 


第三个层面是,逐渐逐渐这种身体固定了之后,一直不动,心,逐渐逐渐也静下来。这是所谓,也算是个修行吧。很多人逐渐逐渐静下来之后,身不动了,心也不动了。他就感觉自己彻底空静下来了。

 


这叫什么呢?顽空。这是所谓那种罗汉的境界。他把自己身体慢慢的憋在那里,也忘却了,心啊也不动,强行让自己各种概念全部不要,他把整个世界也忘了。的确,那时候自己彻底空下来了。

 



他差个什么呢?没有认识到自己。明知明觉,所以它成了一个死空,就像虚空一样的这么一个死空。我们所谓佛教说的那个本性的这个空啊,它有一个永远敲不坏打不烂,炮火也轰不坏,水也淹不着、淹不死的这么一个本知本觉。这个东西,他们称为本性的真空。

 


那么接下来最后一个就是,身动心不动,这是禅宗最高境界。每天该吃该喝,该玩该玩,该骂该骂,该吵该吵,里面呐随时不留。里面空空荡荡,潇洒的要死。

 


所以,体悟到这个心不动这个东西呢,这样的人反过来就叫玩命。现在99%(的人)是被命玩。所以当你翻过来之后,那才真正叫玩命,因为他知道是个游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