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助你了解皮下血管平滑肌瘤超声表现

 渐近故乡时 2016-08-26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来源于动脉平滑肌细胞或者静脉中膜的良性平滑肌肿瘤,约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 5%,通常表现为生长缓慢的单发性疼痛结节,多见于肢体末端,尤其是小腿。常见病因包括轻微创伤、静脉淤血、激素变化等,主要治疗方式是单纯手术切除,且基本不会复发。


由于该病比较罕见,其超声表现在既往文献并无详细表述,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Zhangjizhen 等人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探究了皮下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和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发表在 2016 年第 8 期 J Ultrasound Med 杂志上。


作者收集了 141 例经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血管平滑肌瘤,其中 33 例在术前接受过超声检查。临床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症状。超声检查内容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形状、边缘、成分、回声、钙化和血流。


病理学分析血管平滑肌瘤可分为固体型、静脉型和海绵状 3 种类型。固体型(最常见)镜下表现为紧密的平滑肌和多小裂隙样血管腔;静脉型镜下表现为厚的肌肉墙,易于辨认;海绵状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扩张的血管腔和少量的平滑肌。


经统计分析,所有 141 例患者中,78.0% 患者发生在小腿和脚踝;55.3% 在肿瘤位置有疼痛表现;男女比为 1:1.61;大多数患者年龄在 30 岁至 60 岁。


33 例的超声特征包括以下几点:85.0% 的病例小于 20 mm;94.0% 至 97.0% 呈实性椭圆形,平行于皮肤,轮廓分明,均匀低回声且无钙化(图 1);75.8% 位置表浅,接近或接触皮肤;39.4% 显示低或中度内部回声。



图 1 示 45 岁女性右外踝伴有疼痛的可移动的血管平滑肌瘤:图 A 为外踝矢状切面图像,显示一椭圆形均匀低回声的团块(12 mm) ,彩色多普勒示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图 B 示 血管平滑肌瘤镜下表现:紧密的平滑肌束用厚壁包绕裂隙样血管腔(10 ×)


作者总结认为,血管平滑肌瘤的典型临床和超声表现特征可包括以下几点:女性,位于小腿或脚踝处,伴有疼痛的皮下肿块,位置表浅,特别是与皮肤接触,肿瘤较小(<20>


作者指出,四肢结节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包括脂肪瘤、神经节、纤维瘤、神经鞘瘤、血管瘤、异物肉芽肿、腱鞘巨细胞瘤、血管球瘤等。根据以上特征,大部分血管平滑肌瘤都能被鉴别诊断出来。同时作者指出,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实验来证实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编辑:高瑞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