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科生必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知识点汇总!

 白了个拜 2016-08-26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它们被称为“诸子百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他们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

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他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六经,成为新学派的创建人,是后世的“至圣先师”。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到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A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B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C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D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采取了三点具体措施:

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其二,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汉武帝以后成为了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北宋程颐、程颢的思想:

(1)“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2)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

(3)“仁”与万物俱生。


南宋朱熹的思想:

(1)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

(2)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2、王阳明的新学

思想主张:心即理,人心便是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其最大特点就是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4、明清之家的儒学


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A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B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来源:广东中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